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来源是大狗说。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很多人都认为,特征相反的人更加互相吸引。比如年轻的和年长的,快乐和痛苦的,单身的和已婚的……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认知上的派系。

很多情感专家根据这种想法编写了书籍。这种思维模式甚至已经被很多寻找伴侣的人吸收到自己的内心中。据国外调查,大约86%的人表示他们正在寻找具有和自己特点相反的人。

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

问题是,“异性相吸”并非浪漫关系的真相。很多人,实际上会被那些与自己相似而并非相反的人所吸引。

我就喜欢你和我像的地方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人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和自己相反的人,这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项主题。

研究人员对哪些组合算是更好的浪漫伴侣进行了研究。他们分析了三种情况:相似的、不同的,以及相反的。科学家分别将这三种可能性称为同类假说、异性假说和互补假说。

首先,同性恋可谓很明显的赢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家进行了240多项研究,以确定态度、人格特质、外在兴趣、价值观和其他特征方面的相似性是否会引起吸引力。

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

2013年,心理学家马修·蒙托亚和罗伯特·霍顿对这些研究的综合结果进行了总结性分析。他们发现,相近的人彼此之间存在吸引力,这是无可辩驳的。

换句话说,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我们人而言,相似性的吸引力非常强,以至于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能够看到这种情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性格对立的人就不会吸引。异性假设和互补假设都可能是真实的。那么是否有科学证据支持,互补的人会吸引彼此呢?

用你的优势弥补我的不足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在我们听过的很多爱情故事中,人们常会寻找那些拥有自己所缺乏特征的人做伴侣。比如一个乖乖女找了个坏男孩,这可以说是一种互补。这里请注意互补和相异的区别。

确实,有些配偶,一个外向而逗趣,一个内向而腼腆。某种意义上讲,这确实很理想,两个人的特点相互平衡,优势互补。有时候,内向的人需要外向的人去带动。比如活泼开朗的他(她)把沉闷少言的她(他)拉出去玩耍。

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

问题在于,人们是否真的会主动寻求能够弥补自己的人呢?还是说这都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情节?

事实证明,这是纯粹的编造。基本上没有研究证据表明,人格、兴趣、教育、政治、教养、宗教或其他特征的差异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例如,有研究表明,人们喜欢文学作品中那些性格与自己相似,或者比自己更加完美的人物。而对于那些可补充自己性格的人物则没那么欣赏。

其他研究则发现,外向者对于内向者并没有额外的偏好。

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

为什么大家相信那些特征相反的人会彼此吸引?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尽管有着压倒性的数据,但很多人仍然相信异性假说,这其中可能有几个原因。

首先,对比会变得更为明显。即使一对夫妇的各种特征非常相配,他们也很可能因为那些他们不同的地方发生争论。

另外,有证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配偶之间的小差异会被放大。心理学家安德鲁·克里斯滕森等人在书中描述过,伴侣们是如何在生活中逐渐进入彼此互补的角色的。

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

比如,如果一个人比另一半更幽默一点,那么这对夫妻可能会渐渐陷入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稍微幽默的一方会变成所谓“有趣的一方”,而略显乏味的一方则变成了“严肃的人”。这两者其实正是两种固定的预设角色。

科学家已经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伴侣们的互补性会逐渐增强。他们在最开始可能非常相似,但慢慢地,他们会让自己显得和对方有所不同。

科学家|完美|想象|假说|并非---

科学家认为:你所以为的完美伴侣可能并非你所想象

总之,科学家认为,人们对相似的兴趣远远超过差异的兴趣。

之所以有人坚持认为相异的人更加彼此吸引,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相似的伴侣已经逐渐磨合成了互补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