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回顾风起云涌的2017年,2018年又将何去何从?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医药零售:回顾风起云涌的2017年,2018年又将何去何从?》。来源是亿欧网。
医药零售:回顾风起云涌的2017年,2018年又将何去何从?。零售|何去何从|医药|回顾|零售行业|风起云涌---
[ 亿欧导读 ] 你是随波逐流还是激流勇进?是独善其身还是与狼共舞?2018,无问西东,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愿医药零售从业者跟随春天的脚步找到真我。
2017年对医药零售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国内第四家医药零售连锁上市公司诞生;CFDA发布了《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零售的风口吹到了实体店;资本大鳄在医药零售界掀起了投资收购大浪……2018,带着祥和色彩的新年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医药零售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并购风云再起
1、三大主力组成第一梯队
2018年,医药零售并购大潮不会褪去,还会愈演愈烈。高瓴资本、苏州全亿、国药资本等为代表的资本新贵,将是并购风云的第一梯队。
高瓴资本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投资过京东、百度、腾讯、美的、格力、滴滴等耳熟能详的优秀公司,此次专门成立了高济医药这一医药零售并购平台,志在成为打造中国最大的医药零售集团,并在上下游和横向进行有机的生态整合。据悉,2017年其已收购多家区域药店龙头,销售总规模达几十亿元。
苏州全亿为吴兴华领衔的医药零售产业并购平台,是高瓴资本的近距离竞争对手,上述公司在多个标的的收购上展开了白刃战,也正是因为有这两家公司的竞争,使得医药零售公司的估值不断上涨,PS在几年前还仅为0.8左右,但去年1.5的都能见到,由此可见几家资本对医药零售行业的看好。苏州全亿为马鞍山全亿健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马鞍山全亿的股东背景为安徽产业升级基金等一些基金的联合,同样实力雄厚、财大气粗。2017年,纳入全亿旗下的连锁药店销售总规模达到了几十亿元。
国药资本为国药集团联合社会资本成立的医药零售并购平台,借助国药的品牌和人才,利用灵活的运作机制,在医药零售并购中杀出一条血路。
以上三路资本,有全球资本的代表,有本土民资代表,还有央企国资代表,三大资本将成为医药零售行业并购的主力。
2、上市公司构成第二梯队
并购的第二梯队将为五大医药零售上市公司,分别是老百姓、一心堂、益丰、大参林和国大一致,上市圈钱后,几大公司手中都准备了十多亿甚至是几十亿的现金,并将联合各类基金在行业内不断并购同类公司,做大自身规模。为了成为更强劲的区域龙头、全国性连锁,五大上市公司将相互之间进行白热化竞争,与第一梯队也会有更加激烈的角逐。
除了上述两大梯队,还有一些区域型龙头连锁、行业外资本同样在操作并购,他们将凭借自己的资源,收购较为熟悉的医药零售公司。
整合并不轻松
都说并购容易整合难,这是所有行业并购后将碰到的难题。资本巨鳄在投资并购领域呼风唤雨、能力超群,但并购后如何整合是巨大挑战。即使像惠普康柏这样的国际性大集团,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优秀的人才、知名的咨询公司支持,整合之路走得也并不轻松,更不用说医药零售领域的并购了。
看一下高瓴、全亿收购的药房,大抵有如下共同点:销售规模在1亿元上下,创业者打拼十多年成为区域小龙头,高管对现代企业管理还缺乏足够的认知等。要想整合这样的医药零售公司,难度可想而知。五大上市公司中,国大药房是唯一一个通过十多年并购整合后借壳上市的公司,十多年来,他们借助央企背景收购了很多省市的区域型连锁,但从目前整合情况看,还没达到很理想的状态。
2018年,资本巨鳄不是只在享受收购的欢畅,从收购之初就要做好艰难整合的准备,否则可能面临一团乱麻、难以下手的窘境。
人才业内流动
医药零售行业即将从散乱到集中、从粗放到精细、从落后到先进,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相比其他行业,医药诸如研发、制造、批发、零售行业的人才相对匮乏。大量的医药本科毕业生流向了医药研发、营销等在多年前收入颇高的领域,医药零售从业人员往往是中专、技校生偏多。虽然近几年来也有一些高学历人才进入,但整体人才素质还不算高。
资本巨鳄并购后需要大量人才进行整合,上市公司需要大量人才进行管理提升,区域中小连锁需要大量人才提升竞争力,因此,每一个层级的连锁公司都需人才及人才储备。
中国现在有药店近50万家,有医药零售连锁公司3000多家,但是从人才分布来看就是"僧多粥少",难以满足每一层级公司的需求。如果进行内部培养的话,一个本科毕业生十年后能成为优秀的中高管理层已算非常快速,肯定满足不了零售行业需求,那就只能寻求猎头,提供高薪、高级别岗位吸引其他公司的优秀人才。
中小连锁多重抉择
当一个行业无人问津的时候,谁都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当一个行业走向风口浪尖的时候,必须要有披荆斩浪的能力方能笑傲江湖。
医药零售行业已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曾几何时,偏隅于一方的县级、市级中小连锁药房日子非常好过,外部的大公司进不来,地方保护主义让其有高额利润可以获取,竞争环境非常缓和。而今,这一局面将随着并购整合的推进而打破。管理上的粗放、人才上的缺乏、意识上的落后、合规上的漏洞,都将成为这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
这样的企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成为资本巨鳄收购的对象,进入大公司大平台,以全新的姿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么自己不断提升,成为资本巨鳄在当地的竞争对手,利用自己在当地的资源与巨鳄们周旋。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成为被并购整合的对象,那么这些中小连锁的创始人也有两个选择:一是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继续管理自己的公司,帮助大平台在当地建立起竞争优势;二是拿着现金离开,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然辛辛苦苦十多年建立了一个如同自己儿女的公司,儿女长大要离开了,不如放手让其发展,如果管理者不改变,自己狭隘的思想注定会成为公司成长的绊脚石。与其等到资本巨鳄让你离开,不如自己拿着现金安享晚年或再做一份其他事业。
如果选择第二条路,同样可能有美好的未来。中国地域广阔,市场巨大,任何一个资本巨鳄短时间内不会成为垄断全国市场的龙头,只要在区域内精耕细作,不断提升管理能级,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优质商品,地位同样难以撼动。当然,前提是你能提升管理、能精耕细作,如果没有这些前提的保障,又不愿意进入巨鳄的怀抱,日子必将愈加艰难。
互联网巨头渗入
中国互联网巨头已分成两大阵营,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前几年还在电商领域杀得不可开交,突然间全线进入实体零售业。阿里收购了银泰百货、欧尚和大润发的母公司高辛零售、与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合作;腾讯与京东的关系众人皆知,现在两家公司同时持有国内最大超市永辉超市的股权,并在2018年1月宣布即将与家乐福进行战略合作。2018年两大互联网巨头在实体零售的布局将更加疯狂。
药店同样是实体零售,虽然现在两大巨头在医药零售市场涉水未深,但他们觊觎许久,随着他们在实体零售的布局,渗透到医药零售应该不会遥远。
阿里已经通过收购广东五千年连锁药房直接进入医药零售行业;青岛已经有京东大药房并且与九州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医药零售市场。
亚马逊在美国的动作很可能成为两大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参照。亚马逊拿下了美国12个州的批发药房许可证;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这将成为亚马逊销售药品合适的场所;成立名为"1942"的秘密团队进行互联网医疗技术开发,这一消息流传开来,CVS和沃博联的股价均报下跌。互联网巨头进入医药零售市场不仅是国内趋势,在国外步子更大。据悉,亚马逊将建立远程医疗、医药分销、医药零售、PBM等全方位的医药平台。
无惧医药电商
五年前,实体药店谈"电商"色变。五年后,医药电商还没有给实体药房带来更大的冲击,除了一些成人用品、隐形眼镜、保健食品等在电商平台有不错的业绩外,药品的销售在电商领域并没有那么红火。
为什么图书、电器、服装、快消等品类的电商销售能对实体店产生巨大影响,而医药电商却无法对实体店进行冲击?首先因为药品是特殊商品,受严格监管;其次,普通消费者对普通商品有自我识别和认知能力,而普通消费者对药品的相关认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市场上常用的药品至少有2000种,消费者很难在网上自我购药;再次,药品的销售过程需要药学服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过程,是综合的药学服务过程,仅靠电商的信息平台很难实现;最后,电商销售的健康商品有很大局限,很贵的参茸、很便宜的普药、很紧急的急用药、很专业的处方药等,目前都不太可能在网上实现销售。即使如阿里健康大药房、壹药网等电商做得还算不错的平台,也认为纯B2C模式在消费者体验方面非常low,需要其他手段(诸如O2O、线上问诊、线下诊所等)的支持。
新业态春暖花开
医药零售行业一直以来不温不火,除了20年前几大上市公司给消费者带来了平价药房的新业态以外,药店业态实在乏善可陈。随着业外资本的进入、新技术的运用、思维的开放,药店业态正发生巨变。
1、O2O业态。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58到家等O2O平台获得了一轮又一轮资本的青睐,受此类O2O模式的影响,快方送药、药给力、叮当快药等应运而生。他们将解决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原来B2C模式的隔天送到变为28分钟送到,让消费者能够快速的获取想要的健康商品。
确实,这一模式有市场,但问题同样存在。来看看这些公司的运营状况:药给力获得2000万元融资后,持续了一年多就不再经营;叮当快药的母公司为该项目进行增发并否;快送的商品中药品占比不高,成人用品又称为主力商。他们仅仅解决了药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药品作为特殊商品需要的专业服务、健康咨询等还是难以满足和解决。如果仅仅是快送的话,饿了么、京东到家等O2O平台的物流系统远胜于快方送药、叮当快药,为什么他们不能自己杀入这一诱人的行业呢?O2O有需求,但业态需要调整和优化。
2、药店+诊所业态。CVS的One Minute诊所遍地开花,在中国杭州,九州大药房的诊所模式同样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这种业态的创新,九州大药房的单店销售远大于其他药房。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专业服务有更多需求,仅仅是药店的药师确实难以满足,通过诊所的医疗机构服务能级,提升和补充药店在专业水平方面的不足,能很好地带来协同效应。诊所需要药店的商品和营销能力,药店需要诊所的专业医疗服务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健康新零售业态。铃木敏文是7-11创始人,他说:"零售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传统药房业态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了。各行各业都在消费升级,咖啡店有星巴克、面包房有85℃、火锅有海底捞,但药店行业难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此类业态产生。2017年底,上海万芸健康等带来健康新零售业态,以崭新的形象、商品、理念、服务呈现在消费者和同行眼前。比如万芸健康的新业态,脱胎于药房但不再是药房,将成为展示中心、体验中心、服务中心和配送中心,真正按照新零售的理念来改造传统药房业态,强化服务体验、线上线下、数据系统和会员价值。
可以看到,2018年的医药零售行业业态将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新技术层出不穷
在这个人工智能已经打败围棋冠军的时代,新技术的运用将无孔不入,医药零售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不拥抱新技术,新技术就会抛弃你。
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会员识别、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等多方面得到应用。无人售药机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现在无人药房即将成为街头的标配,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每个办公室里还会多出一个无人药品货架。电脑诊断癌症技术已经达到某些三甲医院主任医生的水准,远程诊疗的机器人技术可能就会来到我们身边。VR技术趋于成熟,那么未来的器械体验将变得更加简单,可能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调试和矫正。无人飞机可能会被叮当快药等O2O公司使用,这将大大加快药品配送和速度。区块链非常火,很难说在2018年医药健康行业不会有相关公司或模式出现……新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将加快医药零售行业的变革、创新和转型。
医药分开值得期许
虽然政府、专家、从业者、消费者对医药分开的看法不太一样,但是业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医院是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药店是专业的药学服务场所。原先的以药补医模式表面上节约了政府在医院投入方面的支出,实际上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浪费,产生了寻租,唯有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分开之路,才能让消费者病有所医,真正节约医疗开支,让从业人员能够"海阔凭鱼跃"。
医院将药剂科托管给社会药房,医院与社会资本共同建立药房,医院完全不设立药房等做法,有多种不同的模式在试点、在推进,不能说哪一种模式最为合适,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社会分工的原则。2018年,我们会看到医药分开更多的动作与实践。
对监管多一分敬畏
药品关乎大众的健康和生命,药品的流通渠道、质量保证等方面永远不会放松监管。
药店必须配备阴凉柜或阴凉区域,保证药品的储存条件合规;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以提升专业的药学服务能力;处方药不能在网上销售;一个个政策的出台都让药店从业人员多了一份责任。
除了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之外,还会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2017年,有多家药店因药师挂牌、采购不规范、GSP不通过而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2018年,监管的力度相信会更大、更严。医药零售从业人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对法律、规章制度更加敬畏,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必守。
小结
医药零售行业是少数几个资本巨鳄和互联网巨头最近关注的领域,由于他们的青睐,该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机遇,同样会迎来大洗牌的挑战。
你是随波逐流还是激流勇进?是独善其身还是与狼共舞?2018,无问西东,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愿医药零售从业者跟随春天的脚步找到真我。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一带一路"国内企业盘点:剖析49家医疗上市企业"出海"
案例丨尝试会有风险,但不等于冒进,梧州红会医院愿为"医药分家"先
"一带一路"国外案例研究:40多年收割路,CVS的华丽转身
民营医院投资解读系列文一:政策篇
民营医院投资解读系列文二:资本篇
零售|何去何从|医药|回顾|零售行业|风起云涌---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2018年3月23日,亿欧将在广州举办GIIS 2018第三届医药未来领袖峰会,就跨界玩家、创新药研发、产业基金、CRO、两票制、处方外流、医院和药店管理运营等热门话题,携手业界大咖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在认知层和方法论给行业带来新思考、新启发。
- 香港拍摄《一带一路医药行》
- 奥美大会十年回顾展举办
- 凛冬将至?国家集中带量采购震动百亿医药市场,数万医药代表或失
- 凛冬将至?国家集中带量采购震动百亿医药市场,数万医药代表或失
- 什么是新零售、新零供关系?这篇文章说透了
- 宁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上半年跃居全国首位
- 回归医疗本质,兰州中医白癜风医院特邀省中医药大学王凤仪教授来
- 马来西亚传统与辅助医药法令及守则中文版出炉
- 基药目录40年回顾,路在何方?
- 付费会员一年破100万!揭秘银泰新零售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