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压岁钱平均50元? 只讲“意头”不讲钱[图]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广东压岁钱平均50元? 只讲“意头”不讲钱[图]’,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小朋友拿到了压岁红包,其中也有美元。
岁末年初,“全国压岁钱地图”网上流传火热。地图显示,广东压岁钱平均水平仅为50元,被网友们调侃为“遭小孩嫌弃,被大人追捧”。在这个富裕、“红包”年俗流行久广的地区,老广东人“派利是”至今坚守着“不近人情”的传统:只讲“意头”,不比金钱。五元十元、一元两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
赶时髦压岁红包都“国际化”了
派红包是中国流传已久的春节年俗,红色代表驱邪避凶,压岁钱也取其压邪避祟的谐音,代表了长辈对晚辈健康成长的新年祝福。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攀比风日盛,一些人因不堪“红包”负担而把春节称为“春劫”。
近日,一家互联网理财公司根据大数据,列出各省区及直辖市的压岁钱红包平均数。当中最亮眼的,是福建孩子收到的压岁钱红包平均达3500元人民币。福建的莆田更豪爽,这个地区的压岁钱水平高达1.2万元人民币,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20倍以上。这或与当地重亲情、宗族关系密不可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福建省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048元人民币,即如果福建莆田人过年回家给孩子发3个红包,这一年三分之一的收入也就没了。
报道称,大部分地区的压岁钱水平,都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关,东部沿海地区普遍比内陆地区高,福建、浙江、北京分列前3名。而各地区平均是300至500元人民币。
陈阿姨,68岁,浙江杭州人。说起今年春节的安排,陈阿姨说,年前去广西北海来一趟像候鸟式找温暖的旅行。从广西北海回来没过几天就快过年了,和女儿、女婿、外孙女团聚过后,年初三一家人还要去越南芽庄玩。前几年出游频率还没那么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思想上也想通了,出门旅游更讲究品质游,觉得玩得好比走得远更重要。
就连给小辈的压岁红包,陈阿姨也开始“国际化”了,去年她给的是200美元压岁钱,今年换成欧元了。“其实也是之前旅行时兑换了没花完的钱,图个新鲜,顺便也赶赶‘国际化’的时髦。”陈阿姨笑着说。
守传统“派利是”20元以上很少见
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红包却没有展现出相应的“经济实力”,最流行的是5元、10元不等,20元以上面值的红包甚为少见。许多退休或者无收入的长者,“利是”包里就是两张一元,照样高高兴兴地派,照样换来晚辈一声“健康长寿”的祝福。广东人称发红包为“派利是”,取其“利于市”“利于事”的好意头,而且红包必须一派派两个,代表夫妻双方的祝福。
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开来认为,红包含有社会和文化两层意义,社会意义涵盖经济价值和人情交往,文化内涵包括祝福等象征意义,在广东地区红包的文化内涵大于社会意义。
重好意头让广东人表示发红包没压力。广州人梁奕铭每年准备100个红包,不止发给亲友,邻里、同事问声新年好都派个“利是”,“每个就5元钱,总共就500元,也就一顿饭钱,大家都图个大吉大利,没人计较谁的红包多,谁的红包大”。
过年大家都喜欢兑换新纸币发红包,广东人也不例外,只是大家都挤着抢兑5元、10元的新币。在广东有开年“扫楼”的传统,第一个复工日未结婚的同事要向已经成家的同事讨“利是”,单身的人们成群结队逐层而上,热热闹闹地给每个办公室拜年,颇有西方万圣节时孩子们讨糖果的氛围。
在广东的部分地区,甚至还有红包“剪一角”的习俗,剪下一角就代表已经收到祝福,红包原原本本退回。谢开来说,不以红包谋钱,不以红包谋事,是广东红包好意头背后的初心。
(综合新华社、《都市快报》)
- 广东6岁以下的听障儿童有福了!可以申请免费植入人工耳蜗
- 台风“山竹”今将登陆广东沿海 多地停课停航
- 首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
- 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广东省决赛举行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山竹”今登广东沿海
- 广东进入Ⅰ级应急状态防御台风“山竹” 全省停课
- 受台风“山竹”影响,16日广东高铁全部停运
- 加大在广东经贸合作与投资
- 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在广东佛山揭牌
- 南川与重庆市广东商会签订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