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奖励”毁了你的孩子
0
1
地铁上,两名学生在对话:
小男孩:“我爸说了,一科100分,奖励100块;两科100分,奖励300块;三科100,奖励500块……”
小女孩:“我妈说了,只要我考进班级前5名,就带我去迪士尼乐园。”
临近期末考,父母为激励孩子能考好成绩,都使出了“杀手锏”。
我认识一位冉冉妈,最近因“奖励孩子”而困扰。
她说,女儿冉冉的成绩犹如“过山车”,老师找她去问询原因。
她突然想起女儿有天上学前问起她的:“妈妈,我要是考了100分,你怎么奖励我?”
她觉得女儿现在的成绩还不错,就随口回答:“没有奖励。”
女儿气鼓鼓地说:“那我就随便考考了。”
原本以为女儿开玩笑,没想女儿“说到做到”。
从一年级开始冉冉妈就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她,考进前30名,请她吃大餐,考进前10名,奖励溜冰鞋,考进前3名,奖励电话手表。
为将电话手表收入囊中,有段时间冉冉的学习干劲十足,打了鸡血一般。
看到分数满满的成绩单,冉冉妈暗自庆幸奖励方法的成效。
但很快就出了问题。女儿俨然已把奖励作为是否好好考试的“方向灯”,有奖励有就好好考,没奖励就应付了事。
孩子好好学习,只为一双品牌鞋,一套名贵衣服,学习的意义早已变了味。
0
2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可能会对大家有启发:
有一位老人对噪音特别敏感,而小区的孩子们成天在小区踢垃圾桶,让他烦躁不安。
多次劝说未果,他想到一个好办法。
他问孩子们:“你们踢垃圾桶是不是很快乐?”孩子们说:“是呀”。
他又说:“如果我每天给你们一元钱,让你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踢垃圾桶,你们愿意吗?”
孩子们回答:“愿意啊。”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双方按照约定兑现了承诺。
一段时间后,老人说自己收入变少了,只愿意给5毛钱。
孩子们一听钱少了一半,变得不开心,踢垃圾桶的劲头也松懈了不少。
再过一段日子,老人对孩子们说:我现在没有收入了,没有钱给你们了,等我以后有钱了再说吧。
孩子们垂头丧气地说:“一分钱不给,拿谁还愿意来踢垃圾桶。”
从此以后,孩子们再也不愿意去踢垃圾桶了。
明明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兴趣爱好,最后却能让孩子自动放弃,这中间只隔了“奖励”。
老人成功地用“奖励”毁掉了孩子们的兴趣,找回了之前的宁静生活。
再也不愿意去踢垃圾桶的孩子们,早已忘记当初的兴趣,而只记得自己是为了利益而踢。
家长们用奖励的方式刺激孩子学习,想想,是不是同样的道理:
在有奖励的时候,孩子们可能卯足了劲,战斗力十足。而一旦没了奖励,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了。
0
3
学习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因为家长的“奖励掺和”,让孩子变得功利,对“没利可图”的学习再也没了兴趣。
孩子的学习动力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内生动力,一种是外在动力。
这两种动力就像紧挨在一起生长的两棵大树,它们的生长经常不是同步的,而是此消彼长的。
兴趣就是最好的内生动力,奖励则是外生动力。一味地奖励,会让孩子失去了真正的兴趣。
正如《奖励的惩罚》一书中指出的:奖励会将本来有趣的事情变得乏味。
0
4
遗憾的是,用奖励来激励孩子,已成为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的共识。
“考到班级前十名,爸爸允许你玩游戏半个小时。”
“数学竞赛能拿第一名,妈妈奖励你1000块……”
山东的一位孔凡静妈妈说过自己的经历:
一天,儿子回到家里,问她:“妈妈,我考了100分,你怎么奖励我?”
妈妈感到很吃惊,从来没想过要奖励孩子,为什么他突然这么问?
儿子说自己的同学们考好了都有奖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
这位妈妈的回答值得称赞,她说:
考得好妈妈很开心,但是我从没有想过给你什么奖励,因为学习好本身就是最高的奖励。
是啊,学习好,父母高兴,老师赏识,能够进入好学校,遇见优秀的人,选择不一样的人生,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眼界和思维……
凡此种种,何尝不是最好的奖励?
奖赏在精神上是奴役别人所用的工具,它们只会诱使儿童勉强去做非自然的努力,这些行为只会妨碍孩子们的自然发展。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完美无缺,没有一种教育方法一劳永逸,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
孩子的成长,精神上的富饶,比奖励带来的物质丰裕更胜一筹。
- 员工3个月搞定600万大单,老板奖励“大红包”,员工却离职了!
- “孔明灯”毁了2018除夕夜!春节预防火灾万不能大意!
- 最牛麻将馆,交警都笑毁了!
- 王者荣耀:网友新年买了王者福袋,看到奖励后决定再也不敢信了
- LOL毁了国人的FPS?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被LOL耽误的吃鸡大神
- 阴阳师:石距年兽别带破势式神和丑女了,惹人嫌不说,奖励还低
- 一场同学聚会,摧毁了我们九年的婚姻
- 我弟弟结婚我妈不让老婆参加,怕她惹是生非毁了婚礼
- 本来很开心的一个新年,却被婆婆的无端要求心情全毁了!
- 生二胎不仅不罚款,还有专家建议奖励3万元,农民会继续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