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之后,中国又造出了倾听宇宙的大耳朵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天眼之后,中国又造出了倾听宇宙的大耳朵》。来源是国资报告。

天眼之后,中国又造出了倾听宇宙的大耳朵。大耳朵|中国|天眼|电科|倾听---


大耳朵|中国|天眼|电科|倾听---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天眼之后,中国又造出了倾听宇宙的大耳朵

文 ·国资报告采访人员刘青山

2018年2月6日,由中国电科54所主导研发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首台正样样机在石家庄举行启动仪式,标志着SKA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下午4点,一声“启动”,SKA-P在10米高的底座上,缓缓转动反射体,犹如一只机敏灵活的“大耳朵”,俯仰之间,从15°到90°,缓缓扫过天际;水平转动,左右270°,从容巡视天空,标志着它的正式面世。

大耳朵|中国|天眼|电科|倾听---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天眼之后,中国又造出了倾听宇宙的大耳朵

“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在SKA核心设备研发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为世界成功提供‘天线解决方案’。”中国电科总经理刘烈宏说。

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庞大天文设备,由全球多个国家出资建造。该工程致力于揭示人类共同关心的一系列科学之谜,比如宇宙的第一缕曙光、宇宙的生命起源、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布、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等重大科学命题。

此次启动的SKA天线样机(简称SKA-P)的设计和建造是由中国电科54所主导,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SKA-P不仅在技术上满足SKA所有技术指标。同时还将天线重量减少到以往同类天线重量的2/3,降低了天线的建设成本、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

据悉,SKA-P的出炉,经历了概念天线研制、初步设计方案、详细设计方案、首台样机等几个研发阶段。在研制过程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随之日益提升。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天线设计方案国际评选会上,国际评审委员会基于设计成熟度、建造安装计划、成本等因素,一致推荐中国设计方案作为SKA-P的唯一研发方案。“我认为中国团队的创新设计非常出色”。SKA组织菲利普·戴蒙德总干事评价说。

大耳朵|中国|天眼|电科|倾听---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天眼之后,中国又造出了倾听宇宙的大耳朵

造出这样一台设备有多难?

菲利普·戴蒙德说,一片雪花掉落地面时产生的能量,超过了迄今为止射电天文领域接收到的所有能量。“这表明了射电信号有多么微弱,以及为了捕捉这些信号需要多么敏锐的系统”。

对此,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现场评价说,天线样机的成功研制不仅是SKA工程研发的一个重大成果,它还展现了中国智慧,代表了我国持续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决心。

此前,中国电科参与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也就是世界瞩目的天眼,在有关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刘烈宏表示,未来,中国电科一定会高质量达成项目目标,与全球顶尖科研单位、科学家一道,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力量。

关于SKA

SKA项目是继中国参与热核聚变项目之后,参与的第二个国际大科学工程。

SKA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建的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是多国合作、共同出资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全球约20个国家上百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参与项目研发。

2011年,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组建了SKA独立法人机构SKA组织(SKAO),总部设在英国,目前成员国家增加到10个。

SKA选址在澳大利亚、南非及非洲南部8个国家的无线电宁静区域,在约3000公里的广袤荒野中,将建设2500面15米口径反射面天线(Dish)。届时,几千面天线,从中心向外呈旋臂状延伸,从空中望去,如同静静伏在地球表面的一只巨大“海星”,延伸着长长的“触角”,倾听来自宇宙最深处的声音。

SKA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组成阵列的射电望远镜总接收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相当于140个足球场大。建成后,SKA将成为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设施,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美国EVLA的灵敏度提高50倍,巡天速度提高10000倍。据专家估计,建成后的SKA,其性能在本世纪至少保持30-50年的领先地位。

专家认为,SKA将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重要机遇,开启人类探测宇宙的新纪元。它寄予着人类了解宇宙和生命奥秘的使命,将致力于揭示全球各国和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将探测宇宙、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寻找更多的星系,探寻孕育生命的新摇篮、搜索外星生命等,它还将致力于揭示和回答关于“基本力”问题。

科学家认为,通过对SKA相关科学目标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将能促进天文前沿研究和方法创新,大幅提升天文、基础物理、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