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战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战》。来源是读史。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战。中国历史|改变|高仙芝|石国---


中国历史|改变|高仙芝|石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战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被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称为第二帝国时代(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能力,唐朝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能力自不必说,唐朝在军事上的成就也很大,但是这些军事上的胜利往往都表现在中国内部的战争中(如唐灭东突厥、西突厥之战),很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很少有完全的跨地域对外作战,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和对比,如果唐朝军队与西方那些大帝国相遇会怎样?究竟谁胜谁败呢?我们究竟有没有过完全的跨地域对外作战呢?答案是:有。这就是本文要谈及的怛(这个字念达)罗斯之战,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被忽略的战争。

要想了解这场战争,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当时的唐帝国极为强盛,四处用兵,极大的扩充了帝国的疆域,唐曾经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了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和安南等6个都护府来行使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权。其中西域地区由安西都护府管辖,统辖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等四镇,管辖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等地。也就是说,唐朝的疆域一度包括了中亚五国、阿富汗和伊朗的一部分。

中国历史|改变|高仙芝|石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战

唐朝为什么对西域如此重视呢,这恐怕跟中国的地理形势有关,中国东南、东北都靠大海,西南是青藏高原,北部是大沙漠,要想与外界方便沟通,唯有西域这一条路而已,因此才有了丝绸之路的产生。也就有了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经营和控制。但是现在这条丝绸之路受到了新近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威胁。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7世纪迅速崛起,到了唐天宝年间,取代倭马亚王朝的阿拔斯王朝统治了整个阿拉伯帝国,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州,并向东扩张到了中亚,这就不可避免的与管理这些地区的唐帝国发生了碰撞,威胁到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另外,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希望把中亚各国变成穆斯林,而中亚各国大部分是信奉佛教和袄教的,因此对阿拉伯人的渗透感到恐慌,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看来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好了,说了这么多,该进入正题了,当时唐帝国的安西四镇节度使为赫赫有名的“山地之王”高仙芝(高句丽人),此君可称为中国历史上山地作战的第一人,曾经连续两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活捉叛唐的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国王和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国王,使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堪称一代名将,但是人就有缺点,高仙芝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贪婪(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良马宝玉甚众,家赀累钜万。-《新唐书》)。这直接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导火索。

中国历史|改变|高仙芝|石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战

当时位于中亚的石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处丝绸之路,非常富有,高仙芝垂涎石国的财富,想要掠为己有。因此诬告石国国王“无蕃臣礼”,遂率兵讨伐,俘虏石国国王,并斩于长安,石国王子逃到西域诸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告诉诸国。诸国大怒,暗中联合阿拉伯帝国计划攻打安西四镇。阿拉伯人遂以此为借口,准备实施其扩张计划。高仙芝得到了这个情报,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天宝十载四月,高仙芝率蕃、汉联军3万攻打阿拉伯,唐军深入阿拉伯国境700余里,到达了怛罗斯城(据考证为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一场大战就要爆发了。

关于唐阿双方的参战兵力,说法不一,唐朝这边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2到3万人(仙芝闻之,将番汉三万众击大食-《资治通鉴》),一种是6到7万人(高仙芝伐石国,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通典》),我比较认同3万人这个说法,因为安西四镇总共只有两万四千汉军,怛逻斯之战出动2万汉军还是比较靠谱的,另外唐军是联军性质,还有大约1万的各族雇佣兵(葛罗禄人和拔汗那人),阿拉伯方面参战人数史料没有记载,据外国专家推测大概在15-20万人。

战力方面,唐军不愧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唐军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机动性极强。据记载,唐军一个标准军团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6000人,辎重兵2000人,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装备明光铠(重量轻、防御力高)。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陌刀的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这些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支,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支,枪一条,断柄重刀一把。唐军骑兵分轻骑兵和重骑兵,每人身背长枪一条,配圆盾一面,弓一把、箭30支,装备长短横刀(横刀的锻造技术为世界领先,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后来闻名于世的日本刀就是借鉴的横刀的造法)各一把。另外,唐朝军队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拥有成熟的弩,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450 米,擘张弩射程345米,角弓弩射程300 米,单弓弩射程240米,在冷兵器时代,拥有成熟的弩无疑是军队战力的保证,以唐军这种完整的编制和配备,快赶上德军的机械化师了。

中国历史|改变|高仙芝|石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唐-阿拉伯之战

唐军的战术也很先进,如果是主动进攻或者两军混战时,骑兵主要担负从侧后方迂回到敌军后方,与正面步兵刀阵两线夹击,实现围歼。这种打法很先进,二战时日本陆军的主要战术就是迂回,看来是从唐朝那会儿学的。

阿拉伯方面也有优势,首先人数众多,阿拉伯联军号称20万之众,而唐军只有2万主力,剩下的1万为战力有限的雇佣兵,其次阿拉伯马举世闻名,唐军不及,另外唐军深入阿拉伯境内700余里,属于孤军深入,又无后援,只能寄希望于一战获胜。

高仙芝率军到达怛罗斯城下后,开始组织攻城,这时候,20万阿拉伯援军赶到,与3万唐军激战五日,初期唐军步骑混合作战的战法显示了强大威力,一度压制住了阿拉伯骑兵,但唐军虽然勇猛,无奈长途跋涉,疲劳不堪,阿拉伯联军人数众多,唐军无法速胜,陷入苦战,到第五日,唐朝联军的葛罗禄部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进攻唐军。而阿拉伯联军乘唐军由于葛罗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猛攻唐军正面,唐军腹背受敌,终于溃败,2万精锐汉军,仅数千人逃出,阿拉伯人取得了怛逻斯之战的胜利。骁勇的高仙芝在收集残兵以后,仍然想组织一次反击,但在副将右威卫将军李嗣业的劝说下作罢。按照中国史籍记载,此战唐军死伤2万,但是按照阿拉伯史料记载,唐军阵亡5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消息传到阿布·穆斯林那里,他派齐亚德·伊本·萨里前去交战。两军大战于怛逻斯河。穆斯林们最终战胜了他们,消灭近5万人,俘获约2万人,残部逃回中国。-《历史大全》),双方数据出现如此差异估计与阿拉伯方面夸大战果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战役经过中国方面的各类史书均无详细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仙芝闻之,将番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众叛,与大食夹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伤亡略尽,所余才数千。-《资治通鉴》),因此战争经过只能根据中国和阿拉伯方面的史籍记载推测。至于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作战行动,史籍却无详细记载,我想大概是因为高仙芝此战师出无名,又加上惨败而回,安西都护府精锐尽失,在盛唐时期打了如此大的一场败仗,所以史家并没有把这么丢面子的事详细记录,只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罢了。

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跨地域对外作战就这样结束了,两大帝国在中亚的争霸战也结束了,怛罗斯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被忽略的一场战争,此战可看作是阻止阿拉伯人东进的一次虽败犹荣的战役,唐朝虽然败了,但是通过此战,阿拉伯人看到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遂打消了继续东进的念头(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尤素福曾许诺手下的两个大将,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唐朝也因为此战,失去了继续向西扩张,甚至进入西亚的能力(数年后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帝国彻底退出了对中亚霸权的争夺),使得中亚广大地区在此后的100年间慢慢的被伊斯兰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阿拉伯史籍的记载,此战唐军被俘数万人,里面有大量随军的工匠,其中的造纸工匠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了阿拉伯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