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印象

冬奥印象

冬奥印象

平昌冬奥会已经打响,赛场内各项赛事如火如荼,体现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此同时,媒体村的住房、班车、餐饮、网络、语言等后勤服务,也直接影响着记者们在冬奥会20多天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说赛场外的服务是一届冬奥会是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来平昌采访几天后,我对此感受颇深。

印象一:人性化的媒体村

当我入住江陵媒体村房间后的第一感觉是:素雅和简单,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房间内处处都展现着人性化的服务。正遗憾着忘记带转换插头和接线板,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手机都将无法工作。走进房间才发现,细心的组委会已为大家准备好了转换插头和接线板。虽然东西小,却让人感觉那么贴心和温暖。

印象二:越来越好的餐厅

到达江陵媒体村当晚,放下行李便出去熟悉一下村里的环境,顺便看一下餐厅,因为要在这里生活22天,餐厅好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让我失望的是,看着很大的餐厅却只有肥牛饭和猪排饭,点了一份肥牛饭,结果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口味太甜。第二天参加组委会安排的运动员村参观时,发现那里的菜不仅种类多,品相还好,好生羡慕。在运动员村采访完,想在这里改善一下伙食,可是因证件不同,没法在这里就餐。然而两天后,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媒体村的餐厅红火了起来,菜的种类也已不计其数,尤其是早餐非常丰富,不仅有西式早餐,还有中国的白米粥,水果种类也多,再也不用自己买水果补充维生素了。

印象三:准时的态度

第一次去江陵冰上中心,是去采访花样滑冰队训练。由于对场馆不熟,采访后竟然走错了出口,绕回来时已过了班车发车的时间,一路小跑希冀着班车也许会晚一点,结果过了2分钟跑到车站,看到的只是班车远去的背影,无奈只好等半个小时后的下一辆。但准时的班车也让我这么多天的采访感到安心和放心。离我们住的610号楼最近的媒体村西区的小餐厅每天早上9点结束早餐供应,有一天当我赶到餐厅吃饭时,被告知早餐已经结束,一看表9点10分,只过了短短的10分钟,但无论解释自己多着急赶着去赛场都徒劳,只能跑着去比较远的大餐厅。

印象四:无处不在的网络

来平昌前一直在犹豫是否要租移动网络,来到平昌才发现这里的网络几乎是无处不在,无论是新闻中心、各个赛场内、每个赛场的工作间、媒体村、房间,甚至所有来往各地的班车上都有网络,而且网速很快,让采访、写稿、联络和发稿都变得轻松而愉快。

印象五:有待提高的英语服务水平

在平昌工作了几天后比较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差,志愿者中也只有少数人会讲英语,所以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就连电视也都是韩文,来往媒体村和赛场的班车上的大电视每天都在播放各个赛场的比赛,但即使是冬奥会这样的大赛,电视里也都是韩文,连英文字幕都没有,如果不是对这个项目很熟悉的话,看电视转播也只能是看个热闹。

冬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