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

本文《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

点击图片参与报名



文来源:云锋金融微信公众号(majikwealth)

作者:翁放,游凡



陈俊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懂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了。



作为中国旺旺产品研发总处的业务骨干,陈俊负责的是牛奶制品的研发。他的得意之作是当年的旺仔牛奶,这一单品曾经年销售额超过百亿人民币,是中国乳品行业的奇迹。



那是一段公司上下都无法忘怀的好日子。



然而这两年,无论陈俊的团队在新品开发上多么努力,无论特浓牛奶和O泡果奶在盲品测试中获得了多么好喝的称赞,但推到市场上之后,反响就是不温不火。



更糟糕的是,公司的顶梁柱旺仔牛奶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单品的衰退期。



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

中国旺旺的乳品及饮料销量和公司股价同步见顶,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云锋金融整理



不过他的处境还不算最糟的。



旺旺的天猫旗舰店曾经推出一个叫“你没吃过的旺旺”的专题,实话说,这个专题不如改名叫“你没什么印象的旺旺”。



里面的品牌在市面上大多难觅踪迹,比如 “那多利”、“哎哟”、“辣人”、“贝比玛玛”。



让陈俊想不通的是,同样是做乳制品,达利食品去年推出的一款叫豆本豆的豆奶饮品,刚上市就能成为市场爆款,两个月收入过两亿。



资本市场也因此“见风使舵”。旺旺的市值从高点连跌数年接近腰斩,而2015年才上市的达利食品市值却翻了一倍,一度站上了千亿港币——不仅超过了旺旺,还超过了港股食品公司曾经的老大哥康师傅控股。



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

数据来源:有鱼股票APP





食品饮料行业的王者之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回合。

  

台资食品“三剑客”

说起十几年前的盛世光景,在康师傅的方便面生产线干了二十多年的王林还是会忍不住露出微笑。



那时候的康师傅方便面工厂门口有长长的防踩踏围栏,批发商们从早到晚排着长队,一麻袋一麻袋的订货。



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康师傅仅仅用了三年就将营业额从2700万做到了24.5亿元,实现了百倍增长的奇迹。



资本市场也没有亏待它。1996年在香港股市IPO之后,康师傅的股价在十几年间穿越牛熊,涨幅超过50倍,是当之无愧的消费长牛。



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

数据来源:有鱼股票APP





其他两家台资食品巨头统一和旺旺的表现也毫不逊色。统一的绿茶和冰红茶长期霸占了小卖部的半个冰柜,而旺旺大礼包则是小朋友过年最希望收到的礼物。



在2014年的巅峰时期,台资食品三剑客的市值加起来超过3000亿港币,占据了港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的半壁江山,市值一度相当于三个贵州茅台。



可现在,他们的市值只剩下茅台的五分之一。



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

截止2018年2月9日收盘,数据来源:Wind,云锋金融整理



同是食品饮料行业,为何茅台就能穿越塑化剂和反腐风波迎来第二春,而台资三剑客却无法再现当年的辉煌?

说穿了,是产品力

尽管现在的方便面行业江河日下,膨化食品也不再是消费者的零食首选,但在20年前的中国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90年代初,康师傅、统一和方便面的创始者日本日清集团几乎同时进入大陆市场,他们面对的“地头蛇”除了散装方便面饼之外,就只有“华丰”——一个现在只有在怀旧频道才能找到的品牌。



那时候,中国人对方便面的印象是华丰简陋的袋装面,有一包盐和味精混合的粉包,想吃的时候用大茶缸把面泡开——能充饥,但实在谈不上好吃。



康师傅和旺旺们失去的,正是达利和周黑鸭们拥有的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代表日清出战的是它引以为豪的“鸡汤拉面”。按照泡面帝国缔造者安藤百福的设想,这款在日本大卖的产品理应可以在海外复制。



可他没想到的是,中国人完全不买账——价格比华丰贵几倍,口味却十分清淡,虽然面饼质量似乎是好一点,但不值这个价啊。



说白了,那时国人的需求还处于“吃饱”和“吃好”的过渡期,最看重的是够不够经济实惠。



康师傅的产品研发部门经过几万次的口味测试后,发现大陆人做菜时热爱红烧口味,而且认为牛肉是比较贵的肉类,因此决定主打“红烧牛肉味”。



与此同时,调料也被增加到了三包——“酱包”、“粉包”、“压缩蔬菜包”,顿时让消费者觉得诚意满满、十分划算。



这还不够。



1993年央视播出了第一支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



那时中国人对电视广告的印象还停留在不断重复的文字和单调的画面上。而在康师傅的广告中,弹滑的面条、大块的牛肉、辣椒和浓汤这些当时十分新鲜的元素,让人看了胃口大开。



虽然广告中的牛肉和汤汁放到现在就是所谓的“卖家秀”,但打擦边球的营销手段配合“香喷喷好吃看得见”的响亮口号,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