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等:多元化的私募基金产品,投资者如何选择?
编者语:
自2004年私募基金产品首次发行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度的改革、法律的完善,私募基金行业正在经历变化和前进,私募基金产品也趋向多元化。在风格组合各异的私募基金市场中,如何客观衡量和评价基金业绩表现?面对多元化的私募产品,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如何选择?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文/
巴曙松、彭魏倬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一.
私募基金产品全景概览
近年来,随着私募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私募投资策略愈加多元化。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股票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管理期货策略(CTA)、宏观策略、套利策略、债券策略、组合基金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复合策略。
总体规模方面,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2017年底,私募基金数量达144512支,同比增长27.13%,虽然私募基金数量仍处于上升态势,但同比增速较2016年的54.53%有较大下降。从产品发行的策略分布来看,股票策略占比高达80.54%,管理期货、固定收益、多策略和组合基金占比约为4.76%、4.03%、3.88%和2.56%,而事件驱动、市场中性、宏观策略、套利策略占比约为1%。
图1 2017年私募基金各策略产品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
从收益率上看,2017年股票策略收益率位居榜首,且明显优于2016年的表现。另外,组合基金、套利策略的收益较2016年也有明显提升。由于商品市场波动较大,管理期货类基金收益较2016年大幅降低。2017年宏观策略、债券基金的收益也不及2016年。
图2 2016年-2017年私募基金各策略平均收益率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
二.
私募产品种类繁杂,评价体系如何构建?
由于信息披露不规范、数据采集难度大等障碍,私募基金一直没有形成客观系统的评价体系。尽管部分券商、咨询机构等开展了私募基金评价业务,将分散、难以获取的私募信息变成简洁明了的评级结果供投资者参考,但相比公募基金的评价业务,私募基金评价开展较晚,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成熟,对于私募基金评价业务而言,仍面临着数据不全、覆盖面不广、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近年来,名目繁多的私募基金评比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本文认为,从方式上,评价私募基金可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期限上,还应关注基金产品的中长期绩效。
(一) 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私募基金的评价既要考虑产品的收益、回撤等定量指标,也要考虑公司运营、投研体系、风控机制等定性指标。
定量评价是围绕私募基金已有的业绩表现对其进行数量化分析。首先是考察产品层面的内容,其中业绩回报、风控水平、收益风险比等是基金绩效的重点表现,通常通过平均收益率、最大回撤、波动率、夏普比率等指标进行衡量。此外,还需要考量产品策略的类型,产品规模和产品数量。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的私募基金时,应该将同种策略类型的产品进行比较,从而克服由于风格不同而导致的业绩差异。
定性评价是对管理人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预判基金的未来表现。第一,考察投研体系,即是否具有合理的投资理念、完善的投资流程以及优秀的投研人员,尤其是投研人员是需要重点考察的。一般来说,成功的基金产品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或投研团队。第二,考察风控体系,即是否具有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流程和措施。第三,考察私募基金公司的组织架构。完整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架构是保障公司稳定运营的重要依据。最后,私募基金的外部声誉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隐形因素,相比公募基金产品,由于私募基金信息披露有限,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更加重视其无形声誉因素,如是否获取业界认可,是否受到监管处罚等均会成为其判断的补充依据。
图3 私募基金评价体系
(二)关注产品中长期绩效
评价私募基金不仅仅要看当年度的业绩,还应该关注中长期的绩效。许多“年度私募冠军”往往在第二年遭遇业绩滑铁卢,主要是缘于其投资风格相对激进,年度业绩靠前的基金大多都规模较小,重仓行业或个股,通常只适合某种特定的行情,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一般来说,应参考三年以上的业绩。只有中长期业绩稳健,才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
本文选取了2017年下半年平均收益率排名前10名中的8支基金(其中有两支基金因为有数据缺失将其剔除)作为样本,对比其半年内(2017年下半年)、一年内(2017年)、三年内(2015年-2017年)的平均收益率、波动率、最大回撤,如图4、图5、图6所示。从收益率上看,这8支基金一年内和三年内的收益率与半年收益率相比有明显的落差,获得短期优异表现的基金未必能够在中长期内维持业绩排名(如基金3)。从波动率上看,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往往也呈现较大的波动率。从最大回撤上看,部分基金虽然收益率较高,但是最大回撤偏离0值较远,说明风险较大(如基金3)。因此,仅通过短期业绩排名未必能够真正反映私募基金产品及管理人的真实能力,而基金是否在中长期具有良好稳定的表现,则是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并采取决策的重要依据标准。
图4 私募基金不同期限平均收益率对比
数据来源:Wind
图5 私募基金不同期限波动率对比
数据来源:Wind
图6 私募基金不同期限最大回撤对比
数据来源:Wind
三.
面对多元化的私募市场,投资者如何选择?
首先,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选取符合资金需求的大类资产,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研究在考虑市场预期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政策分析结果把握中长期的投资主题,在对各投资品种的收益、风险进行权衡的基础上确定资产配置策略,形成大类资产配置建议。通货膨胀CPI、PPI等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政策导向,从而判断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及变动趋势;同时,结合考虑股票市场估值、市场成交量、市场情绪等在内的各项指标,以及债券及利率市场收益率曲线的位置和形态,从而判断股票、债券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主动判断市场时机,进行积极的资产配置,并随着各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的相对变化,适时动态地调整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子基金的投资比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提高收益。
其次,对于私募基金的选择需要有一套系统化的流程(投前、投中)和指标。大致介绍如下:
(一) 投前流程
1、建立私募基金库。建立备选库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同时防范投资于法律法规限制的或有重大投资风险的私募基金,控制投资风险。
2、对备选库的私募基金需要满足设立一些准入条件(可视情况调整),大致可包括: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存续年限超过一定年限,且经历完整牛熊周期;公司经营稳健,在行业内处于垄断或龙头地位,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一定规模,过往几年较基准均实现超额收益,行业内业绩排名前列;公司人员构成稳定,投研团队经验丰富,拥有不少于一定数量的投资经理,投资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较长等。
研究人员及投资经理对私募基金进行尽职调查,在就其基本面做出详实分析并确定各项定量、定性指标后将私募基金入库建议递交风险管理部。在获风险管理部认可后,入库申请递交投资总监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入库。
(二)投中监控
在投资过程中,可以从总体分析与业绩构成两个维度考量私募基金的业绩。总体分析又可以分为:绝对收益分析和相对收益分析,其中相对收益分析可分为:相对于业绩基准、相对于风险与相对于其他同类别私募基金。业绩构成分析是通过分解分析业绩来源和构成来评估私募基金资产配置能力。在业绩构成分析的第一层面,对私募基金的实际表现进行归因分析。业绩构成分析的第二、第三层面为个券选择能力分析与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分析。确认私募基金有否在评价期内对个券或板块有驱动的事件做出及时反应。另外,私募基金是否有在评价期内遭遇黑天鹅事件也是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如研究员观测到私募基金低于相应指标,需要给到观察期,然后考虑是否出库。
综上所述,在判断私募基金的行业地位时,需要在基于对国内行业现状、机构、产品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量化的指标和系统化的流程来衡量其投资能力,才得以客观的判断其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
图7 私募基金选择流程图
(完)
参考文献:
[1]朝阳永续研究院.《私募基金行业2017年年度报告》.
[2]贾红波:私募基金评价业务亟待规范.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年1月12日.
文章来源:
今日头条2018年2月11日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苏华清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 私募基金挪用8000万资金,背后隐现神秘女人
- 实施多元化战略 提升市场竞争力
- 江干区多元化精准普法
- 投资路在何方?私募基金“群英会”报名开始了
- 私募基金的18大注意事项
- 彻底"告别萝卜章"!私募基金电子签约时代来了,还能节
- 【投资理财】浅析私募基金与P2P的区别
- 270亿私募基金爆雷,托管银行甩锅有没有用?
- 【投资理财】私募基金发展正当时,成为投资风潮
- 4家私募实控人失联 巴曙松:需合理界定托管机构职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