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赵王如果听他的话,是肯定能战胜秦国的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赵王如果听他的话,是肯定能战胜秦国的》。来源是草根也谈历史。

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赵王如果听他的话,是肯定能战胜秦国的。赵括|赵孝成王|虞卿---


他是谁?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姓虞,名信,因官拜赵国上卿,所以又被人称为虞卿,虞卿这人很了不起,本是一介游说之士,赵孝成王继位之初,即穿着草鞋拜见,纵论天下局势,深得赵孝成王信任,最终呢,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取得上卿的高位。

这人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提建议,出计划往往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孝成王如果听了他的话,即便白起掌握军队,那也是打不了胜仗的,赵国也不会因此元气大伤,可惜的是,再好的建议,赵孝成王不听啊。

赵括|赵孝成王|虞卿---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赵王如果听他的话,是肯定能战胜秦国的

上党

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是秦国进攻韩国上党引起的,三晋之中,韩国最弱,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国,韩国自然打他不过,于是下令上党郡守冯亭献出上党投降。

可冯亭这个人呢,又很不甘心如此失败,于是眼珠一转,想了个嫁祸于人的诡计,即上党位于韩赵之间,是一块战略要地,赵国也一直对他垂涎已久,如今反正都要投降,不如将上党献给赵国,转移秦国的怒气,让秦赵两国两虎相争,到时候韩国不就可以渔翁得利了吗。

不得不说,冯亭的主意非常阴险,赵国也不是没人那。

虞卿等人就看出了冯亭的诡计,坚决劝阻赵孝成王不接受上党,奈何赵孝成王有个亲戚,即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

平原君虽然名气很大,但却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一下子被上党的利益蒙蔽头脑,根本不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反而积极劝说赵孝成王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本来就不大聪明,如今亲戚都这么说,那必然是利大于弊的,于是不顾虞卿等人的反对,堂而皇之的接受上党。

赵国接受以后,秦国能干吗,秦昭襄王因此勃然大怒,公元前261年,即发兵攻赵,长平之战就这么开始了。

起初,赵国使用的是老将廉颇,廉颇虽然不善于推塔,却特擅长防守,无论秦国大军怎么挑衅,他死活就是不肯出击。

为什么?

就欺负你秦国客地作战,时间一久,后勤上肯定会有些吃力。

这时候,两国其实就开始比较国力以及君主的决心了,国力呢,秦国可能还稍弱一些但君主,赵国就不能比了,秦国那边秦昭襄王意志坚如磐石,不可动摇,无论怎么困难,都要把这一仗拿下来。

可赵孝成王呢,到底年轻啊,有些吃不住劲儿,耐不住性子,时间一久,就打算全线出击,妄图一举解决问题。

注意了,他刚对峙没几个月就准备完全更改廉颇的战略,准备全线出击了,当然呢,这一回还不错,肯听一下大臣的意见,在发出催促部队出击的诏书之前,还很民主的把赵国举足轻重的两位大臣——楼昌和虞卿叫过来问问,问问他们的意见。

楼昌说:出击不如讲和,咱们赵国实在吃不消了。

虞卿呢,还坚持对峙,认为这才是战胜秦国最有效的办法。

可赵孝成王不听他的,认为还是楼昌所说,与秦国讲和比较高明,并准备向秦国派出使者,使者的级别还不低,赵国元老,贵臣郑朱。

大王主意已定,要不怎么说虞卿聪明呢,眼看非讲和不可,另一个非常高明的主意就出来了。

赵括|赵孝成王|虞卿---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赵王如果听他的话,是肯定能战胜秦国的

虞卿

虞卿问:大王认为,讲和的主动权在我还是在秦呢。

赵孝成王想了想,老老实实的回答:在秦。

虞卿笑了:我也认为主动权在秦,如今大王非要讲和,那事先就要作作这样的准备,什么准备,先不忙着派使者入秦,而是大张旗鼓的派出使者,携带重宝前往魏国和楚国。去魏国和楚国也没别的目的,只是迷惑秦王,让他以为我们可能又和魏楚两国搞什么合纵攻秦的把戏。

如今秦赵两国对峙,秦国本来就有些吃力,如果一旦怀疑我们搞合纵攻秦,秦王一定会大为惶恐,如此一来,恐怕就是他先向我们求和了。

虞卿的话有没有道理,秦昭襄王其时最怕的就是中原诸国合纵,所以在外交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就这么一番对答,虞卿提出两个意见:

一:不顾一切,坚决与秦国对峙,这样能削弱秦国,使赵国一家独大,因为拼经济,秦国无论如何是拼不过赵国这些中原大国的;

二:对峙不成,改用外交,给秦国造势,让他们心生惶恐,主动求和。

不得不说,这两招都很厉害,赵孝成王无论用哪一招,以后都没他白起什么事儿了,事情到了这里,可惜的让人都快哭了,赵孝成王还是不听,隆重其事的派使者郑朱出使秦国求和去了。

至此两军对峙一年有余,军事上达不到的目的,只能政治上补了,秦昭襄王一听赵国使者出使,当即大为欢喜,隆重设宴接待,干么这么隆重,看重赵国?

不是,不过借用这个机会,向天下诸国宣称:秦国已准备和赵国和谈、结盟。

秦昭襄王也很绝,虽然表面工作做得很光鲜,可实质上呢,坚决拒绝讲和,将郑朱灰溜溜的打发回去了。

秦昭襄王很高明吗?

不过是虞卿计划的翻版而已,不同的是,秦国的范雎等人提出来秦昭襄王能听进去,可赵国呢。

赵孝成王就这样放弃了战胜秦国的机会,秦国拒绝赵国求和,两国自然只能打了,这时候赵孝成王才想起跟魏楚两国搞好关系,然而一切都晚了。

魏楚两国一听就火大了:你俩国已经准备讲和,现在找我们干嘛,想让我们独自得罪秦国吗,滚。

赵国使者就这么灰溜溜回去,

兄弟伙儿也不给力,赵孝成王就丧失理智,恼羞成怒,这时候再也顾不上什么狗屁对峙,又重新拾起连楼昌都不看好的主意,

赵括|赵孝成王|虞卿---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长平之战只是赵括的错吗?赵王如果听他的话,是肯定能战胜秦国的

长平之战

即全线出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用年轻的赵括更换了老将廉颇。

后人都说赵括纸上谈兵,将长平之战的失败全部归结于他,可摊上赵孝成王这样的主子,赵括能不纸上谈兵,能不输吗,君王下达了个错误的命令,赵括不过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很知道,赵国大败,四十万降卒被白起全部坑杀,赵国自此一蹶不振,可这一切,难道仅仅是赵括的罪过吗,他充其量也就是替赵孝成王背了下黑锅而已。

赵孝成王呢,国内放着虞卿这样的高人不用,非要自己胡拿主意,也该着他倒霉啊。

参考资料: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