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来源是正广文化。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高11.5cm,口径6.5cm,足径8.2cm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壶口微外撇,口沿两边置双系。长颈,下部渐广,至肩凸起,扁腹,圈足。足上镂有八个小孔。底外凸。造型规整,胎薄体轻,表面经过打磨,光泽可鉴。

龙山文化陶器以砂质黑陶和泥质黑灰陶数量最多,陶器的制法虽然还在使用手制,但快轮拉坯的使用已很普遍,因此器物形体较为规整,胎体明显变薄。

黑陶与灰陶的烧造方法一样,均采用强还原气氛烧成。之所以会呈现黑色,是因为在烧成后期将窑停火封门,在窑顶孔上浇水,燃料中的碳素与蒸气结合渗入胎体即成黑色。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最为精致,其中有一种素面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体薄而均匀,色泽黑亮,有的薄如蛋壳。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红陶鬶

高39cm,口径12cm,足距14cm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鬶(guī 音规),唇口,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长颈,下承以三个袋状足。器身一侧置绳状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饰乳钉纹。颈、足衔接处饰凸弦纹。器表打磨光亮。此件红陶鬶造型规整,堪称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陶的代表作品。

鬶是一种盛水器,造型有点像鸟。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山东地区,山东位于东方,那个时候是少昊和太昊的部落,他们以鸟为图腾,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鬶这样形状的器物了。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罐

高26.0cm,口径19.5cm,底径10.5cm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罐撇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平底。胎体较薄,表面打磨光亮。通体饰五道弦纹。

龙山文化黑陶单把杯

口径8cm,足径8cm,高12.5cm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杯呈筒形,腹间微收,平底,杯身一侧有扁形把,便于持拿。杯为轮制而成,杯身均匀地分布三道弦纹。

此杯具有龙山文化黑陶的典型特点,器表漆黑如墨,器壁薄如蛋壳,反映出当时制陶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龙山文化黑陶高柄杯

口径7cm,足径6cm,高15cm

龙山文化|蛋壳|陶器|黑陶|前烧|制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龙山文化,四千年前烧制出薄如蛋壳的陶器

杯敞口,束腰,高柄足外撇,平底。杯身有凸出的弦纹为饰,高柄中空,柄外壁镂三孔。因采用了轮制方法,器壁较薄,素面磨光,配以镂空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十分考究,是一件精致的饮酒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