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即政治

基建即政治


PPP知乎,您的PPP

大百科!我们建立了完整的PPP知识索引体系,微信对话框回复索引号【010】,可查看更

多专家观点集萃相

文章。

基建即政治

来源:PPP融资小白

一、罗马式基建

罗马被现代人誉为基础设施之父。纵观人类历史,从未有一个国家如罗马这样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把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巅峰。

 

公元前312年对于罗马来说,是“基础设施元年”。这年,罗马财务官阿皮乌斯拟定了阿皮亚大道的建设方案,通过元老院批准后正式开建。阿皮亚大道从罗马一直贯通到终点布林迪西,开工到贯通整整花了70年的漫长时间。

罗马人将阿皮亚大道称为女王大道,这并不仅仅因为它是最早的罗马式大道,也因为阿皮亚大道展示了罗马大道的一个样板。此后罗马人参照阿皮亚大道,一共建设了约8万公里的罗马大道(按不同统计口径,也有30万公里一说)!如果把罗马大道看成古代的高速公路,要知道我国到2016年高速公路总里程也才13万公里。

基建即政治



上图为罗马大道简图。罗马大道中间为四米以上的双向两条车道,车道铺设有四层不同石头和沙子。车道两边各带着3米左右的人行道。

以罗马大道为代表的罗马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是:坚固、耐用、功能好而且美观。维特鲁威在罗马建筑法《建筑十书》中说:

公共服务设施要坚固、有效、美观。

基于这一理念,罗马人对其他文明的伟大建筑不屑一顾。《博物志》的作者老普林尼写道:金字塔不过是毫无用处的、愚蠢透顶的权利炫耀。

传统上,我们一般将基建与经济建设联系的比较多,但罗马人则将基建的本质和意义发挥到了极致。罗马式基建背后隐藏的大罗马战略,值得我们深思。

二、基建即国防

阿皮亚大道开建的同时代,在遥远的东方,中国开始修建万里长城,以作为重要国防设施阻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其实,罗马大道建设之初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国防。罗马人把罗马大道修建到边疆地带,有外族入侵时可迅速调集各地军队前往阻击。两个国家不同的国防设施,反应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城墙是断绝人的来往,是排斥和抗拒;大道在防御外敌的同时,也能连接人的来往,是开放和自信。

罗马通常不在征服的地方常驻占领军,因为战胜方的军队往往容易与当地被统治人民产生摩擦。他们采用的办法是,不常驻,一旦有事,迅速由各地派兵。因此修建四通八达的罗马大道,确保交通便利,以快速抵达目的地,是当时维护被统治区域稳定的一个必要措施。

公元前219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从西班牙出发,跨过阿尔卑斯山脉,从北方突然进入罗马,打了罗马大军一个措手不及。第一次战役,提契诺战役,汉尼拔大败罗马军团;第二次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罗马4万大军幸存不超过1.5万;第三次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罗马2.5万大军几乎被屠杀殆尽;第四次战役,坎尼会战,罗马调集所有精锐共计8.72万人大战汉尼拔,结果被歼灭至不超过1万人。

基建即政治

 

在罗马最危险的时候,企图一举灭亡罗马的汉尼拔不会没有考虑进攻首都罗马。在罗马主力被基本全歼的情况下,如果政治中心、指挥中心的罗马城被攻破,那么几乎可以宣判罗马的覆灭。但汉尼拔却完全无法实现这一点,因为如果要包围和攻陷一个城市,只能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反复进攻,才可实现。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他无法让罗马这座城市孤立无援,围攻罗马城将使其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三、基建即政治

罗马人说,

罗马大道也是罗马政治。

如罗马大道这种大型工程建设的决定权掌握在最高决策机构的元老院手里。而制定方案的权利和施工的最高责任掌握在共和国时期的财务官、执政官手里。在帝国时期则掌握在皇帝手里。他们将基础设施当作国家政治,因此需要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直接管控。

罗马人征服一个区域后,首先干的事情就是把军人手中用来打仗的剑变成施工的丁字镐。修建道路的目的之一是同化被征服的民族,把昨天的敌人纳入到一个大家庭中。以前,雨后路面便会泥泞不堪,车辆陷入泥潭是常有的事情,但罗马大道不必有这种担心。由于路面平坦,而且经过铺砌,因此便于人们往来,缩短了人们交通上所花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车辆的载货能力。随着人员、物资流通的增加,改变了原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元143年,作为被征服国家人民的古希腊哲学家艾利斯泰迪斯说:对于其他被征服民族来说,现在,要去一个地方旅行,非常自由、安全而且容易,不一定是罗马公民,只要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人们,自由和安全都可以得到保证。荷马曾说,地球属于每一个人。罗马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无论居住在何处,完善的基础设施使人们往来变得容易,使不同人种的人们和谐生活在一起。

遍布整个帝国的道路网等优质基础设施是罗马政治的延伸,它将罗马帝国紧密融合为一体。

四、基建即文明

罗马人建造的基础设施,用罗马人自己的话来说,

就是“人类文明生活所需的一项项重大工程”。

罗马人,已然将基建进一步升华到文明的高度。

罗马人的基础设施不仅涵盖了道路、桥梁、港口、神庙、会堂、广场、剧场、竞技场、公共浴场、自来水等所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但这还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他还包括安全保障、治安、以及医疗、教育、邮政和律法等软件基础设施。

著名的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将罗马国家的强盛归功于一种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同化,而这种同化,也就是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罗马式基础设施建设。

罗马文明,是建立在强大基础设施之上的命运共同体之文明!

五、无独有偶

在当代,如罗马般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当数中国。中国人对基建的热爱,使其在国际上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

今天,中字头基建企业迅速在南海造岛,同时中国把道路修到了青藏高原直至中印边界,甚至由此引发印军跨过边境线干扰我国道路施工,不用说,基建即国防;

今天,中国把高铁卖向全世界,中国基建企业在海外的建设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当今的时代,已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时代,而是连接和共赢的时代。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开工时,总理致贺信表示,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是互利双赢,将带动地区发展繁荣和民生改善。不用说,基建即外交,基建即政治;

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无独有偶,我们反复在国际公开场合提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海洋文明和陆地文明融合发展的大战略,将极大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经贸合作。不用说,真正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接起来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支撑中华文明复兴。

正如盐野七生所说,

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以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

当然,基建尤甚。

(说明:本文主要参考自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2》和《罗马人的故事10》;本文仅表达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国崛起中的意义,并不讨论我国目前基建供给的总量和结构问题)

基建即政治

基建即政治

↓↓↓

更多行业热点和数据信息,

点击阅读原

进入PPP大数据平台明树数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