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我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信仰

小编嘚啵嘚:《比特币:我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信仰》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健康摘要: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 作者:小小涵自称“一个亿只是小目标”的王首富,一夜之间被拉下


正文开始: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

club

关注我们。

我们改发布时间啦!

亲爱的朋友,感谢您关注郎club!

新春将至,祝您金狗旺福,阖家安康!

为了能够乘着朝阳陪伴您开启新的一天,在第一时间与您把脉经济、共享繁荣。

特此,从

明日(2月12日)

起,我们将内容发布时间改在:

每日早七点

。感谢您继续关注。

比特币:我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信仰

自2009年诞生以来,针对比特币的讨论从来没有中断。比特币是不是货币?比特币能否解决通货膨胀?比特币未来前景如何?但是,所有这些讨论尚未取得共识,甚至连比特币是什么的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这并不妨碍比特币升值,也许,正是因为有争议,也正是因为看不明白,才容易制造舆论。对于投机者而言,这正是制造泡沫的绝佳环境。在虚拟币和区块链狂热投资人薛蛮子的投资哲学里,他认为泡沫是好事儿,就像没有泡沫的啤酒不是好啤酒。但笔者要提醒读者们注意的是,你是否确信自己能喝到啤酒?

笔者长期以来从事货币理论研究,对货币理论与货币史有一定了解。自比特币诞生起,就关注数字货币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笔者始终如一的坚持数字货币是未来的货币形态,但它一定不是比特币。笔者坚信数字货币会改良现有的主权货币体系,但全球统一的数字货币在缺乏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世界银行之前,也是不大可能存在的。

比特币发展到现在,它什么都有点像。它既被当做数字黄金用于保值增值,又可以被当做“货币”用于支付和交易,还被当做黑市的清算工具。其实它的另一面就是“四不像”,人人都有定义的权力。其实,所有这些功能,都是为投机背书的。人们投资比特币,总是要给自己找足够多的理由,无论是对自由的信仰,还是对权力的申诉,或者是对技术的追求。但这都是非理性的。

值此年关之际,笔者就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问题做一个年终小结,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理性态度对待新生事物。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比特币的历史

比特币简史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两个月之后的11月份,一篇署名为中本聪的报告“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个P2P模式的电子现金系统)问世。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为比特币赢得了主持“正义”与“自由”的形象,自由派信徒希望通过比特币去重建世界货币秩序。又过了2个月,时间来到2009年1月3号,理论正是落地,第一个比特币区块问世,其中包含50枚比特币。但此时,全世界仍处在金融危机的阵痛期,各国政府也处在如何挽救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受到重创的经济。又过了一年多,2010年5月22日,一名程序员花了2万枚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人们很好奇,但仍没什么兴趣。直到2010年7月17日,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网站Mt.Gox成立,那时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仅为0.05美元。可是3年之后的2013年11月27日,比特币价格逼近1000美元,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升值幅度达20000倍,这是比特币的第一波上升周期。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比特币交易市场,占比高达40%。“人多力量大”诠释的是中国特色的投机力量。

比特币:我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信仰

图1 比特币价格走势

疯狂与死亡从来都只有一步之遥。古希腊历史学家

希罗多德

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老子》

中也有句相似的论述:“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仅仅一个星期之后的2013年12月4号,中国央行宣布禁止金融机构交换比特币,导致价格从1000峰值开始下跌,单日最大跌幅为38%。2014年年中以后,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宣气布接受比特币付款,如戴尔、微软、Paypal等,比特币开始行使部分法币职能。此后,比特币又迎来一波上升周期,直到2017年12月16日,比特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19,187美元/枚。但之后震荡下跌,2018年1月6号之后进入快速下跌,从17,161美元下降到了2月5号的6,949美元,仅一个月时间就下降了60%。现在终于重新站上8,000美元,是报复性反弹,还是币圈大佬挖坑种韭菜?我们都无从得知。

比特币不是货币

什么是货币?美国哲学家

约翰·塞儿

在诠释“制度”的观念时,在《社会实在的建构》这本书中写道:我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纸币,反过来看,正过来看,发现它不过是一张由某种纤维素丝所制成的纸,面上印着某种颜色和符号。是什么使这片纸成为货币呢?塞尔的回答是,只有当、且仅当人们都把这片纸认作是货币时,它才是货币。

赫拉利

在《人类简史》中把货币称为“集体的想象”。奥秘就在这儿,货币制度发展到现在,货币跟物理形态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货币更多的是一种“共识”。那么人民币的“共识”的基础是什么,是国家信用的背书,是它背后的需求,是它可以用来买柴米油盐。那么,比特币并不存在这样的基础。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楼的顶层走廊两边,一边是成员国的标志,另一边是各国家的法定货币,这种法定货币由主权国家信用作背书。货币先于国家而存在,但自国家垄断了铸币权以后,货币就成了国家制度的一部分了。货币是一种权力,它是主权权力的象征。历史上的强势国家,往往也会拥有强势货币。比如美元、欧元、英镑和日本等都是世界货币。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币也成功加入了特别提款权(SDR)。所以,货币需要主权权力的背书。

对于超主权货币,现实中就有一个范本,那就是欧元,我们可以从欧元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待比特币。1961年,被称为“欧元之父”的

罗伯特·蒙代尔

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概念,论证了多个国家,或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组成货币联盟的可行性。正是在该理论的影响下,欧洲货币联盟于1999年启动,截止2015年共有19个成员国。其实早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白芝浩

就预言:“不久以后,整个欧洲,除了英国,都将使用同一种货币”。但是,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区的实践似乎也论说明了理论的不足。笔者认为,欧债危机是货币与主权分离、经济与政治分离的结果,而非导致欧元危机的原因。

货币演化至今,已然成了国家权力的表征。欧元能否生存,取决于欧元区国家对改革的信念与坚持,欧元区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足够的政治互信与政策弹性。在统一的利率水平下,对于预期通胀水平较高的国家,实际利率较低,国内需求扩张将会导致工资和物价上升,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统一货币相当于固定汇率,使得贸易逆差国的失衡难以自发调整。长此以往,必然是债务不断积累,如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持续的贸易逆差积累了大量的债务,从而也成了欧债危机的薄弱环节,而德国的情况恰恰相反。

萧伯纳

的密友,英国女演员

帕特里克·坎贝尔夫

人给“密友”下了个定义:在天鹅绒沙发上骚动,在双人床上沉静恬睡。很显然,危机的降临,让欧元国家多了些骚动,再难以沉静恬睡了。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

默文·金

在其新作《金融炼金术的终结》中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成功的货币联盟,其前置条件必然是成员国之间具备高度的政治互信”,德国当时加入欧元区的看法也是:货币联盟必须在政治联盟形成之后的一段时间才能推出,而且可能是很长时间。而当时南欧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以货币联盟倒逼政治一体化。实践告诉我们,欧元似乎将被证明是早产儿,欧债危机是欧元危机的表现,政治联姻,从而加强财政协调,将是彻底解决欧元危机的必选之路。当然,政治联姻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主权权力向货币联盟的妥协是维护欧元的前提。那么,欧元的经验对比特币又有何启示?

自2009年诞生以来,比特币获得了广泛认可,不同的国家对其包容性也呈现显著的差异。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最多只能获得暂时性和局部的成功。现阶段,比特币甚至还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它更像是一种投机品,其市场价格从期初的不到0.05美元,上涨到20000美元。期间也因为技术危机、治理危机和理念冲突等原因大涨大落,且交易成本还相对较高。一种合格意义上的货币,必须可以稳定的充当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等职能,但比特币恐怕难当此任。

比特币的“价值”源自何处?是人们的理想主义,对自由观念的崇尚,还是人们对比特币的乐观预期?但这恰恰是比特币悖论之所在。很多人因为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而投资比特币,但是当比特币真的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其投资价值也会立刻消失。就像我们现在还有谁把纸币作为一种投资品呢。另外,比特币悖论还体现在2100万数量上限与通缩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使其货币单位可以细分,但是在数量固定的前提下,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每一单位货币的价值仍然是递增的,也就是物价下降。所以,笔者认为,只要央行货币政策仍然是逆周期管理的必要工具,那么去中心化货币就很难成为主流。

所以从货币的本质,以及国家层面的政治与经济角度来说,比特币都很难获得像各个国家主权货币的地位。但是也不用这么悲观,目前国家之间还存在一个分离的状态,货币兑换也存在各种摩擦,这恰恰为比特币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所以个人认为,比特币还是可以在资金的跨境流动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的,也就是说,它可能会从货币中分离出“世界货币”的职能。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继续说明。

比特币解决不了通货膨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弗里德曼

说的:通货膨胀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在纸币诞生以前,人类用金属货币从事交易行为,那时候困扰人们的是通货紧缩,因为黄金和白银的自然储量是固定的,其供应速度取决于储量和开采技术。通货紧缩就是钱越来越值钱,商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两者负向变动。但是当人类进入到纸币时代后,困扰人们的就变成通货膨胀了。金融危机之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央行不断调高政府发债的上限,由美联储通过QE为政府救助行为融资,由于货币发行权垄断在政府手中,法律等各项约束也难以形成有效约束。而在人们的常识当中,货币发行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样我们的财富就缩水了。由于政府一般是债务人的角色,通货膨胀就相当于债务人才从我们手里偷走了财富。比特币就是作为对抗通货膨胀的化身而出现的。那么,比特币能够完成这项使命吗?因为它设定了2100万枚的数量限制,简单来看,既然数量固定住了,那么通货膨胀肯定也就不会出现了。但是我想说,这可能过于乐观了。我也曾与一位比特币从业者交流,他也同意我的看法,觉得比特币不一定能够解决通胀问题,理由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前有个托儿所,但它不是一般的托儿所,因为它的“员工”是150对在美国国会山上班的人。事实上它根本不是一个托儿所,而是这些在国会山工作人员互相照看孩子的一个合作组织。华盛顿特区总是有着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年轻的夫妇们有时不免想享受一下二人世界,所以保不齐哪一天就想出去玩一下,这样就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总是麻烦别人照顾就不太好了,所以这些在美国政治中心工作的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参加托儿所合作组织成员内部发行一种“保姆券”,每张对应一个小时照顾小孩的时间。保姆券数量是固定的,成员可以通过照顾别人的小孩赚取保姆券,但当需要别人照顾自己的小孩的时候,就需要按小时支付保姆券。

这个貌似万无一失的制度,实际上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就接近崩溃了。这是如何发生的呢?一开始,当下空闲时间较多的夫妇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就利用这些闲暇时间帮助别人照顾小孩,以防将来不时之需。由于数量是固定的,那么有些人的保姆券就会多一些,另一些人就会少一些。那些保姆券少的夫妇开始焦虑,所以也就逐渐减少自己外出活动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别人照顾小孩,而且赚到保姆券之后都留着不用。这样一来,流通中的保姆券数量就逐渐减少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保姆服务的减少。如果将这个托儿合作组织看作一个经济体,那么保姆服务就是GDP。现在的结果就是典型的衰退,而衰退的原因就是通货紧缩,即保姆券数量不够用。

故事讲完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比特币,先来看看它一直吹捧的防通胀特性。比特币的总量会在2140年达到2100万枚的顶峰,此时货币供给就会停止。跟我们故事当中的保姆券的数量一样,不再增加。但是任何有通缩特性的货币都会鼓励囤积行为的出现。一旦大家都将货币囤起来,货币就越来越值钱了,相对而言,产出的价格慢慢下降。紧接着的就是工资和总需求下降,这又会导致产出价格进一步下降,这就是通缩螺旋。故事中的托儿所经济限制了产出总量,如果这个托儿所成员还在逐渐增加,那么问题会更加严重。如果比特币真的成为了世界货币,那真是不敢想象的。

我们再来分析人们引以为傲的“去中心化”特点。在托儿所的故事中,人们之所以将保姆券握在手中不用,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可以从事借贷行为的机构。因为人们只要把手中的保姆券花完了,就限制住了行动自由。如果有这么几个机构,当成员需要用保姆券的时候可以过来借,到时候还本付息就好,这时候人们也就不会攒着保姆券不用了,通货紧缩问题也会得到缓解。这个机构实际上扮演的就是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是在比特币的世界里面,没有这个角色。

其实比特币充当货币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还有所谓的“去中心化”也并没有那么神奇。任何一种创新都是有边界的,比如汽车并没有完全取代马车,互联网也没有消灭线下零售店。那么“去中心化”也只是对“中心化”的一个升级或补充,它只有在那些能够解决“中心化”模式痛点的应用场景才能够发挥效力。

投机者总是喜欢套上技术的外衣去从事庞氏骗局的勾当。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只是区块链1.0版本的应用,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广泛应用,而非虚拟代币的投机游戏。比特币的属性是由比特币的参与者定义的,当大家都是以投机的心态参与,那比特币就是投机品。当大家都将其看作数字黄金,那它就会发挥黄金一样的保值功能。当然,如果大家都认可它是货币,它就会发挥货币的职能。但现实是,很多人打着“自由货币”的旗帜,干着庞氏骗局的勾当。另一些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但实际上是想借着比特币实现“财务自由”,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千千万万韭菜的痛苦之上的。

所以,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请您敬而远之。

【复旦名师团的经济学课】

关于货币、比特币与金融的更多专题,可收听我们在喜马拉雅app开设的经济学课程。本课程由复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和复旦经济学博士陈达飞联袂主讲。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或直接在喜马拉雅app搜索“复旦名师团”。

比特币:我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