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含胸拔背习练要义,听听宗师杨澄甫怎么说!
,并置顶,随时拥有太极世界
世界最具影响力太极微信公众号
图片仅供参考
含胸拔背这个要领在太极拳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晓,而许多太极名家也给予详解。徐致一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浅说》一书中更称:“太极拳对于躯干部分之姿势,其最要者曰‘含胸拔背’。”可见这个动作要领的重要性。
含胸拔背也是宗师杨澄甫在《拳术十要》(陈微明笔录)中,紧随“
虚灵顶劲
”提出的第二大习练要领,他简要指出:“涵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这段要领,首先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含胸拔背”的重要性。
只有“含胸”才能“使气沉于丹田”,且“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反之,“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从而导致自立不稳,反为人所制。
“使气沉于丹田”是此段的关键句。因为丹田为人体之中,周身四肢运动,腰为主宰,实则以丹田为核心。太极拳论中常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拿住丹田之气”、气要“意守丹田”等说法,都强调了气沉丹田是运动的前提和基础。
这段要领还指出了“含胸拔背”的正确做法。这就是“含胸者,胸略内涵”;“拔背者,气贴于背”。这里的“涵”“贴”两个字,用得非常形象。
先说“涵”。“涵”字有涵养、包容之意,多指人心胸的宽广。杨澄甫将其引申到胸部的形体动作要求中,是说在含胸时,胸不挺,要松空海涵,有胸中宽广、海纳百川之意。当然,“含”得多了也不行,否则就会走向另一极端
—
窝心,导致气不顺畅。再说“贴”。这个字运用得也十分巧妙,一个“贴”字将“气贴于背”的量说得十分拿得起放得下,其意是指气贴于背,粘而轻,动而随,守于形而存于无,有无之间纯以意行。气贴于背,意在蓄神,不在聚气。聚气则僵滞,但也不能无气,无气则散漫。
只有气贴于背,才能外示安逸而内固精神,动静开合无所不在。也只有气贴于背,才能将气敛入脊骨,守之能蓄,发之能放,无往不利。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将背拔直,使胸椎抻平,骨节有拔长松竖之意,是谓“拔背”。
拔背要以脊不前顶、背部平直或微后撑为宜,绝不是将背拔成拱形,这样就不是“拔背”而是“拱背”了,会导致劲力不畅,也就无从做到使气贴于背,粘而轻,动而随了。
“含胸拔背”之法,皆是用意,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切不可用拙力。人体既成含胸拔背之势,内中就会蕴涵着几对矛盾劲:拔背之向上而略带前倾的松弹劲与含胸的下沉卷劲既对立又互补;含胸时肋骨后移之势与拔背时脊柱的前移之势使肋椎关节前后对拉,形成松柔之矛盾劲;即可综合成六面整体浑圆劲,能使机体进入浑圆状态。
此时,背部感觉舒展,胸部觉得通畅。因而,也曾有人提出要将“含胸拔背”提为“开胸阔背”。实际上,“含胸拔背”已包含了“开胸阔背”,但若只作“开胸阔背”却未必能获得“含胸拔背”之功效。用其他一些说法来对“含胸拔背”作辅助性的说明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此来取代之。
人类的骨骼属于内
骨骼
,配布于机体的软组织中,是一种能动的有生命结构。它是个复杂的杠杆系统,乃太极运动之基础。骨骼包括由颅、脊柱和胸廓组成的中轴骨骼
以及附肢(即上、下肢)骨骼
。太极拳特别重视中轴骨骼
之运动修炼。“含胸拔背”就是修炼脊柱和胸廓的极为重要之法则。运用“含胸拔背”就可进行胸廓与脊柱之内在运动,由是可渐臻“劲由内换”之境界。“含胸拔背”是关于躯干运动的大身法,此乃须臾不可离的太极拳特征性的身法。“含胸拔背”之内涵何其丰富,真可谓“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免责声明】:
图文来自互联网,旨在推广太极文化和分享太极知识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aijiworld@vip.sina.com
推
荐
阅
读
【元旦太极贺辞】 自由与自在,寻找真正的太极拳
【特别出品】爆款太极大片,最值得看的100个《太极表情》,一文全面了解“太极2017”!
点赞、评论、转发三部曲。随手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助力太极,享受太极!
长
按
关
注
做有智慧的太极平台
世界太极拳网
微信号 :
sjtjqw
崔毅士太极经典传真
当代太极拳爱好者研修珍藏版读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太极商城购买
- 【情人节】如果遇到爱太极的姑娘,请一定要珍惜~
- 太极拳之好,超出你想象!
- 习练太极拳的好处
- 【特讯】德彰太极,润武有声
- 【好文分享】太极拳含胸拔背习练要义,听听宗师杨澄甫怎么说!
- 传统杨氏太极拳八法培训班学习有感
- 读懂这23条乒乓球口诀,想不涨球都难!
- 【视频】传统吴式太极拳实战打法之起式打法
-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颈项
- 练好这三大部位,太极拳修炼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