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抄底的直觉灵,有时候的直觉不灵?
昨天上午10点,老娘舅团队的老大在群里幽幽叹了一句:
“ 还是一开始的直觉对,应该减仓
于是,以做投资者教育为己任的一位群成员掏出了铅笔头和小黑本,默默记下了“直觉”二字——
买基金或者炒股的朋友,有相当一部分是很相信直觉的。
应该进场吗?进场买什么?要买就买几成仓位?
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有心底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诱惑。只不过有的时候那个声音不够响,我们需要来自外界的意见做参考。参考完一圈,最后选择了最能支持自己原先看法的意见。
也有的时候,直觉会表现为某种灵机一现,比如就像这位朋友↓
老娘舅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对,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判断的依据和出发点,个人化的视角和经验是无法被取代的。老娘舅想做的是,从心理学的层面上帮大家八一八,为什么直觉有的时候灵,有的时候不灵?
问题就出在“直觉”这两个字上。
作为内心戏很足的品种,人类事实上一直处于一种在大脑中和自己对话的状态,比如说——
“
中证500涨了快2个点,看来比较强势,要不要跟进?
”“
或者还是抄底上证50吧,已经连续几天回调,GJD该出手了。
”
“
MMP跌得一点都不讲政治啊,算了还是买个华宝添益……
”
类似的对话,每天在我们脑海中可能进行上百次。只要你在看盘,只要你在关注走势,这样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在脑海中产生。
但手只有一双,想得再多,真到操作时也就操作了一次,不管是跟涨中证500还是抄底上证50,抑或者是心头一热买了
场内货基,事后都可以说成是“跟着直觉行动”了。
在这种“抄底还是不抄底”的选择题里,每当次日的行情顺着我们预期的方向走了,我们就会倾向于把它归功于自己“英明神武”、“判断准确”。
如果市场跟我们的判断相反呢?那就是“有阴谋”、“不讲政治”、“在下一盘大棋”……
在选对的时候归功于自己,在选错的时候归结为外因,这在心理学上就叫“
自利性偏差
”。别误会,这个词不是在批判任何人,仅仅是说明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现象。这种自利性偏差,使得我们在赚钱的时候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的直觉判断起了主导作用,从而更信直觉。
“
在下的直觉向来灵验
”
。
同时,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人们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更为精确,就好比你当时脑海中实际上一闪而过的有十个念头,“还是买货基”只是其中一个,但在事后你会把它描述为最强音,相信是这种强音帮助了自己的决策,这种现象被称为“
后视偏差
”
。
就像老娘舅,“
年前减仓
”事实上只是事前的多条直觉之一,但因为股市事与愿违,让老娘舅在回忆时强化了这条在脑海中的位置,进而喟然长叹。你呢?看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欢迎文下留言。
好了,投教和心理按摩做完,说说老娘舅之前的操作。事实上,老娘舅团队仍然坚持此前对金融地产的看好不变,这次的判断失误,主要还是在加仓时点和加仓力度上。因为盲信沪指不会轻易击穿60日线,致使仓促出击。因为这次“手滑”,老娘舅的净值预计要多花一点时间回到我们预期的位置上。
此前经常给大家做投资者教育的老娘舅,这回需要给自己再做一下教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与大家共勉。
老娘舅以往文章推荐:
基金小白问题,一样来问老娘舅
“上周买了2万的基金,请问这2万块对它的净值有没影响?” | “新年伊始,什么类型的基金更有定投潜力?”
|
“如果2018年还是熊市,我的定投能有收益吗?”|
“我买的基金,份额高的还没有份额低的赚得多,为什么?”|
“买基金,听说不能全都买一家公司的产品,是不是真的?”
|
““基金涨幅超过100%,是不是就该跌了?”不,真不是” |
“老基金都在跌,买新基金是不是会往上涨?”|
“大跌过后,我的基金要怎么办?要清仓吗?” |
“规模只有2000万的指数基金能不能买?”
|
“听说年底行情不好,才开始买基金的人应该注意点什么?”
|
“上证指数已突破3400点,应该买什么样的基金?”|
“买指数基金,单位净值是不是越低买得越划算?”不一定哟
|
“想观望FOF,请问现在买跟以后申购有什么区别?”|
“指数鸡、主题鸡……不同类型的基金应该持有多久才好?”
长按以下二维码,选择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关注 “ 理财老娘舅 ”
- 老板:为什么普工拿4500工资年后还那么多人辞职呢?原因很扎心!
-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国王,为什么李世民死了要下地狱,他却不用
- 农村合作医疗普及那么久以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不参保?
- 股票抄底秘笈:实战中看K线形态来预测底部
- 为什么德国士兵要用毒气来杀害犹太人?真相让人感到心酸
-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切腹自尽?原来这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
- 横扫世界的朝代为什么会迅速灭亡?这个朝代究竟有多腐败
- 三分熟和七分熟牛排相遇,你知道它们为什么不打招呼吗?
- 慈禧太后为什么越老越风*骚?
- 为什么说祝聃这一箭,从此让天下主周朝由神变成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