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来点“逻辑思维”才是提分关键!

点击上方“

作文合唱团

”关注我们哦!

教育家戴维·乔纳森在《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教育的焦点应该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放在让学生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复杂问题上,换句话说,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

高考作文来点“逻辑思维”才是提分关键!



由此,我们想到,语文教育的焦点也必须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



再由此,自然引申出下列具体的思考:无意义的学习是什么?有意义的学习是什么?怎样避免无意义的学习?怎样把有意义的学习教好?



这显然是一系列有关于语文教育的大问题。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试题材料是感动中国风采人物已选出三人,他们是生命科学家大李、焊接工匠老王和摄影家小刘,到此阶段还要从三人中评出“谁更具风采”。考生此时就好比是评委,严肃、认真、客观地评出“谁更具风采”体现着他做人的公正品格,正确地评出“谁更具风采”表现出他做事有办法,把他评选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写出来说明他会写文章。这不能仅仅看作是一道作文题,而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生活提出的应该会做的事情。考题是对考生做人做事做文章的考验。



但是,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面对这样的考验,不是少数而是绝大多数不会推理、不会决策、不会解决“面临”的问题。他们不是好“评委”。我们曾询问若干省市的阅卷老师有关学生答卷情况,得知绝大部分考生认为大李、老王、小刘各个人均可选为“更具风采”的人,在论证时只是分别论述自己所选对象的优点,而没有对三人作比较。如选小刘者大写《你镜头下的一切我都爱》,似毫不涉及大李与老王,就像试题中没这两人一样。这就意味着考题中“谁更具风采”的“更”字被考生丢掉了,脱离了试题。假如他们作为评委,显然就没有尽职尽责。事实上不仅考生如此,抽样考语文老师,在考场外能回答者也是寥若晨星。



此题真正的应试思维过程是这样的:确立一个公约标准去衡量三者,先做“三进二”的晋级比较,排除一人。然后对留下的二人再确立新的公约标准作“二进一”的晋级比较,最后留下的那一个人才是“更具风采”的人。此题徐江教授已经论述过。可以设想,没有读过徐江教授应试“下水文”者,至今照样还是不会写“谁更具风采”。

高考作文来点“逻辑思维”才是提分关键!



不仅往年如此!再看2016年的试题有几人会答?



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要求考生面对“课堂有效教学”“大量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从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角度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三者进行比较,谈自己的看法,说出理由。此题与2015年“谁更具风采”是完全一样的比较型文题,它更明确要求作比较,而不是如前者隐性要求比较。但考生应试情况同去年一样,大部分考生分别大论特论“课堂有效教学”之于“语文素养”如何,“大量课外阅读”之于“语文素养”如何,“社会生活实践”之于“语文素养”如何,就像试题中没有“比较”二字,考生所选某一话题,就同去年考生所选某一人一样,似乎试题中没有另外两条“途径”。询问老师,他们的答案亦如此。



“比较”的内涵要求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辨别其异同,判断其高下。这是“比较”的本质,词典定义大都如此。从写作角度讲,定义对于论说如同决议对于行动。试题关键词的定义内涵规定了应试文的写作方向与方式。没有对三条途径作“比较”,就是偏离试题要求。



其实,明眼人一看试题就知道,“大量课外阅读”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两脚书橱”的成语就是讽刺只会大量读而不会善于应用的人。“大量课外阅读”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比较,放弃“有效”一味强调“大量”不行。而“社会生活实践”又应如何看呢?应该明确,课内学、课外读、提素养,这一切是为搞好“社会生活实践”服务的,而“社会生活实践”虽能提高“语文素养”,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这里有本与末的关系,不可等而视之。这是最基本的比较关系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自然明确“课堂有效教学”“大量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者对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来说较重要的是什么。还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要加倍珍惜宝贵的“课堂教学”,让它“有效”!比较,不是为比较而比较,应是为了认清相关比较对象其性质的“高下”,从而能把握正确的行动。



面对两道一样类型的试题,考生、老师应对一样的失败,这就充分说明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无意义学习”,老师没有进步,考生没有进步!去年考过的,今年还考仍不行!哪里还谈什么“有效”“高效”!



高考作文来点“逻辑思维”才是提分关键!



语文教育为何如此尴尬?几百万人为何连一道作文题都很少有人正确应对?逻辑思维教育淡化乃至缺失是其重要原因。仅以上两道试题为例看,那都是典型的逻辑思维题,而实现理想的“选好角度”之选择,则要通过比较、排除来确定选择项。这其中又是由试题关键概念“更”和“比较”的词典性定义规定的。这些地地道道的逻辑思维,学生不懂,老师不懂,归根到底是因为老师不懂呀!这就意味着我们当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不合法”倾向!没有逻辑思维意识,在作文教学上缺少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比如语文老师对学生讲,上述作文选什么都可以,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指导。



学点儿逻辑思维吧!懂逻辑思维,就可以在教学生做人做事做文章这些根本大事上有大作为!



有什么大作为呢?



比如,以下面具体的高考作文模拟题为例来解释这些大作为。试题如下: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在其《大问题》一书提出一个“大问题”——“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就揍你”。这种处世哲学,从小学生到成人乃至国家之间都有人奉行此道。当然,简单地否定它是很容易的,但你能有分析地予以批判吗?请试论之。



根据逻辑思维,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处世哲学是地道的无理由推断。从不同意他的意见这个前提条件下,不能推导出他可以揍人的结论。就此一题,徐江教授在曹妃甸一中讲课时就提出了四种富有逻辑思维的指导。这真的是令人眼界大开且又有操作意义的理性写作方法。



其一,坚持充足理由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



(1)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人”与社会正向发展不符合,它会扰乱、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宁。



(2)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人”与最简单的人人皆知的“以理服人不以力服人”之公理不相融,不同源。



(3)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人”这种蛮横行为并不管用,摄于蛮力而屈服的人有机会就会反抗的。



论不相符、论不相融、论不管用,从正面说就是看论点与客观实际要“相符”,看论点与相关公认道理要“相融”,看论点与问题处理要“有用”。



其二,运用假言思维,分析事物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什么结果。



比如设问:一个人如果奉行“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你”之哲学会怎么样?一个人如果奉行“以理服人不以力服人”之哲学又会怎么样?继续推论“只有……才能让世人尊教你?”



沿着这些思维分析下去,此文很难写吗?



其三,给奉行“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你”之哲学的人思维轨迹建模。



(1)任何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都有权力揍他。



(2)张赫不同意我的意见。



(3)所以,我就揍张赫。



构建三步演进论证模式,人们公认:凡第一步大前提错了,那么后面的结论必定错了。



其四,给奉行“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揍你”这一处世哲学的人设定概念,予以画像,然后从定义解释角度予以解释。



(1)此种人的价值观是“唯我独尊”。



(2)此种人此种价值观外化就是“一言堂”。



(3)此种人为了推行自己的价值观,保证自己的思想管控,所以,不择手段,“专横跋扈”。



从解释“唯我独尊”“一言堂”“专横跋扈”做起,即可成文。



这就是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指导,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它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焦点。如果中学语文老师能谙熟于此道,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有一大批人在做人做事做文章方面有较大的进步。这又是一个假言思维推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愿这一假言梦想能成真。



(文章原

标题:《从一个“大问题”的讨论看逻辑思维教育的意义》,作者:卢锡泽,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高永利,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文章来源:教育文摘周报)

—— END ——

高考作文来点“逻辑思维”才是提分关键!

节目试听





高考作文来点“逻辑思维”才是提分关键!

点击识别上图二维码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付费订购“欧阳老师的思维课堂”后即可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