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配得上美好的人,比追逐自由更重要

成为一个配得上美好的人,比追逐自由更重要

今日撰稿人:磊叔(好报专栏作家)



成为一个配得上美好的人,比追逐自由更重要

一个人以追求自由

为最终目标,

或许只能证明他的迷茫

一个人只有当他配得上

这世间的一切美好

方可怡然自得。





记得高中刚毕业那会儿,小鲜肉儿版的磊叔曾和大家一样欢呼雀跃,感觉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折磨,可以大大的放松一下了。



后来上了大学,才开始慢慢理解了那句看似玩笑的话——你以为你离开的是地狱?其实你离开的是天堂。



原因很简单,高中时代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毋庸置疑的目标,所以只要孤注一掷的努力学习就好了;但上了大学,没有了这个目标,整个人也就开始迷茫了起来。



于是作家刘同问,谁的青春不迷茫?



所以,你想先品尝一口自由的滋味么?大学时代就是。



噢对了,除了临近考试前的那半个月。



前几天在西安,我见到了一个事业做的相当成功的创业者,创业四年来她一直都很拼,公司在克服了各种艰难困阻之后逐渐稳步发展,越做越大,她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对商业社会的精准理解让我受益良多,但与此同时,我也觉得她似乎并没有什么迷茫。



“什么?迷茫?你就想,假设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你内忧外困还欠着巨额的外债,然后你就不迷茫了。”她回道。



这句话让我想起当年还在单位上班时,有个领导曾经说:“你看某某某想那么多,天天的不安分,就是因为没挨过饿。”



曾经,我对类似的说法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毕竟人不能总非要把自己拉低到乞丐或绝境状态,才能逼出斗志,那岂不太被动了?难道就不能以一种稍微正常点儿的状态来讨论迷茫问题么?毕竟,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但现如今,我却有了一些新的考量。



成为一个配得上美好的人,比追逐自由更重要

马蒂斯 绘画作品



那就是,当一切幻觉和空想都被慢慢磨灭之时,我发现,其实自由,是比压力更加难以忍受的东西。



当我把这句话发给一个被工作折磨的痛苦不堪的朋友时,她几乎笑出了声,“天啊,自由会是负担?开玩笑,那你让我好好体验体验你的负担行不?”



你看,当你被工作或生活压榨得心力交瘁之时,你当然会向往自由,你认为自由就是不用工作,去周游世界,或者天天宅在家里追剧打游戏。



但是,当你真的自由了,自由到相当纯粹、一点儿压力都没有时——比如暂时没有爱人,也就没有家庭和孩子的羁绊,父母也健康,家里也不缺钱,你想干什么都可以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发现,自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当然,一开始你不会那么认为,你会觉得自己总算是自由了,太棒了,那就出去玩儿吧,造作吧,想干嘛就干嘛吧,反正有大把时光。



相信我,过了几年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种日子与其说是恩典,不如说是诅咒。



与此相比,我甚至羡慕那些被生活重压的人——这并不是无病呻吟的矫情,就像本文开头所说,大学生会羡慕高中生一样——我们大学生也想再为了某个目标去孤注一掷的去奋斗——但可惜,却已经没有了高考。



那怎么办?我们总不能为了被生活压一下,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把自己变得一无所有,然后再每天为了生计去奔波?那不是二么?



我也见过有些创业了二十几年,资产到了十几亿,然后卖掉公司去丽江开客栈享受生活的人,结果几年之后完全受不了毫无目标的生活,又回到大城市继续创业。



西安的那个创业者也和我说过类似的观察,“间隔年这东西,随便过过就好,真要是丢下一切去过那种生活,人是受不了的。



更不用提我这些年在大理和丽江见到的那些“大理病人”。



以上所说,即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甚至开始觉得,如果一个人以追求自由为最终目标,那只能证明他的迷茫——被自由蛊惑的,最终也必被自由吞噬。



成为一个配得上美好的人,比追逐自由更重要

马蒂斯 绘画作品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难道除了让自己每日奔波、在一种压力十足的状态下去疲于奔命之外,人就不会活着了么?



能不能在那些恐惧的、匮乏的、为了生活无奈的动力之外,还能有别的动力,来为生命加上其应有的重量?



曾经,我们羡慕欧美人,觉得他们摆脱了生活的压力,比我们都自由,觉得他们才是生活,我们都只是活着——而实际上,这种差距所代表的并不全是钱的方面——他们最让人羡慕的,在我看来,是他们可以让自己活的怡然自得。



是的,在如今的中国,能获得财务自由的人越来越多,中产阶级也在慢慢壮大,在某些群体中钱也开始变得不再是问题——但是,能让自己活的怡然自得的,依旧极为稀少。



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的自由看似强大,实则太过脆弱,背后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来,这个民族所经历的一系列恐惧、动荡与深深的匮乏感,这便是集体无意识的映射,让我们在对自由的追求中永远带着一份歇斯底里,在高喊理想的口号时永远那么的声嘶力竭。



那么,欧美人又是如何做到怡然自得的呢?



别和我说是因为什么信仰,信仰衰落是一个全球性的特征;也不要说什么幼年教育环境,毕竟我们也不再是那个年纪,说了也没用。



在我看来,这种怡然自得的根源,应该是一种对“个人”尊重的传统——用最简单的大白话讲,就是对自己好。



成为一个配得上美好的人,比追逐自由更重要

马蒂斯 绘画作品



这种“对自己好”表现在方方面面:从让自己吃好穿好、不吝啬于为自己花钱,让自己舒服;到为了兴趣爱好而大笔的投资自己;再到不委曲求全,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尽情享受这世间的精彩——这些种种行为会形成一股合力,让一个人知道,我是配得上的。



我是配得上这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以此,方可怡然自得。



如此,当一个人不再困于恐惧与匮乏的种种潜意识,而自觉自己配得上美好之时,按吸引力法则,便自会吸引到美好的人和工作;随后,在努力的工作和深切的人际关系中,人便能慢慢找到幸福与意义感。



最终,心理学的那句话是对的——人的幸福和意义感,只能通过投入的工作和深度的关系才能达成。



而找到这些的前提,便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配得上的人。



谨以此,磊叔与你共勉。

作者简介

:磊叔,自由撰稿人,旅行者,占星师,运营有公众号壹加上壹(ID: yijiashangyi



本文文字为好报伙伴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转发至朋友圈和微信群无须授权。其他公众号转载请直接联系作者授权。

成为一个配得上美好的人,比追逐自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