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

对于1978年的江苏来说,可能它做梦都想不到,日后激荡四十年的岁月里,能与它叫板的竟是当时经济增速仅为1%的广东。

 

彼时,全国GDP排名前四的省市分别是上海、江苏、辽宁、山东,江苏GDP增速高达24.6%,离第一名只有短短一个席位。

 

在那个万物初生的年代里,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日后这种“苏南模式”将制造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成为中国高层都“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让其他地方眼红不已。而彼时千里之外的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日后的世界工厂东莞,有八成劳动力在从事农业。

 

1984年,当深圳国贸大厦创造3天一层楼的奇迹时,江苏已经是中国的No.1,山东则超越了辽宁上升到No.2。1988年,稳坐中国经济龙头老大六年之久的江苏,终于跨过了千亿GDP的门槛。同时挤进这个千亿俱乐部的,却不是大象起舞的山东,而是悄然逼近的广东。

 

一年后,深圳、珠海最早向劳务市场打开大门,“百万劳工下广东”轰动全国,这股孔雀东南飞为广东带来大量人才,也助推了广东GDP首次赶超江苏。

 

这第一的位置,广东站上就再也没有让过位了。

 

民间总喜欢把它描绘成一场关于双雄争霸的大戏,但当你深入了解这场中国经济龙头争夺战的历史时,你就会明白,其实广东和江苏竞争关系大概只存在于每年的统计表上,他们的对手,另有其人。

 

01

 

1988,苏南模式遭遇到了第一个小跟头。

 

在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中国老百姓真正领略了18.6%高通胀的滋味。政府着手准备价格闯关的消息刚传开,各类商品就遭到严重抢购,人们蜂拥跑去银行取线,许多小储蓄所被取空,银行储蓄锐减4000亿。为此国家不得不开动印钞机,导致通货膨胀更为凶猛。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之前乡镇企业从银行拿钱很容易,贷款宽松。大家觉得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率,乡镇企业至少要背个小锅。社会各界对乡镇企业的责难声日甚一日,以至于中央在治理整顿经济的时候,也伸出手把乡镇企业拉了进来,关、停、并、转一部分乡镇企业,压缩乡镇企业发展速度。

 

这一整顿,资金链的断裂声此起彼伏,而国企成为重点保护的对象,优惠政策大部分倾向国企。乡镇企业作为私生子,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1994年,江苏亏损的乡镇企业达到6700多个,一年后这个数字攀升到9060多个,同比增加了25%。集体所有制下的乡镇企业挥泪告别黄金时代。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予江苏以竞争底气的苏南模式不得不启动第一轮转型,好在,江苏很快就找到了命运的转机。

 

1994年,苏州市长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李光耀谈笑风生。在你来我往之间,背靠浦东的苏州如愿拿下了中新工业园区合作项目。

 

这是新苏南模式的萌芽。与旧苏南模式一样,它同样沿用强政府主导,只不过这次走的是一条出口导向型的路——

 

地方政府趁着国家大力引进外资的福利政策,用极具竞争力的土地租金政策吸引外资涌入园区,进行成片开发,一亩土地的租金可以低到4位数一年。

 

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苏南作为上海的经济腹地,凭借人口红利、早期工业化积累深度参与到全球化浪潮中,提出了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措施,如“零地价”、“三免两减”等,承接了大量的IT产业底端加工,成为“全球代工厂”。

 

到2003年,苏州工业园区经济总量达到了开发之初苏州全市的水平,等于10年再造一个新苏州。换个马甲的苏南模式又一次风行天下。

 

与此同时,广东几个经济特区针对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也开始普世化,特殊经济地位逐渐式微。看着上海浦东的崛起,屡创奇迹的深圳也开始困惑迷茫了,民间甚至流传,中兴和华为拟把总部迁往上海。

 

听到这个传言,28岁的呙中校恨铁不成钢,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抛出万言书,痛陈深圳经济特区在20年间一步步痛失曾经令人骄傲的经济优势。这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文章被各大论坛疯狂转载,引起极大反响。

 

江苏的势头让人们瞪大眼睛惊呼,江苏将拿回曾属于它的桂冠。

02

 

沾了中国深化改革以及入世的福气,21世纪前后的近20年,在中国的狂飙突进之下,广东和江苏齐齐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1993年,江苏GDP增速更是超过20%。

 

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也是从那一年起,江苏GDP迈入万亿,增速开始大幅赶超广东。有这样的经济双子星,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幸事。

 

2008年,粤苏两强的差距达到了最顶峰的5814.73亿元后,之后开始一路缩小差距。

 

同年,广东率先提出“腾笼换鸟”的政策,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粤东西北,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珠三角的门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旧经济向新经济升级的过程,阵痛不可避免。

 

好巧不巧,金融风暴席卷之后,国际经济一片狼藉,港资撤离广东,外需因欧美经济下行而大为收缩,对外贸高度依赖的广东难以扭转出口颓势,当时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代表的城市,连续三年没有完成GDP增长预定目标,增速垫底,当地大批代工企业倒闭。

 

尽管江苏也是出口导向性的省份,但是把粤苏的“三驾马车”拉出来一溜,就知道江苏的重头其实是在投资上面。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2013年各省市公布前年GDP数据时,直接引爆了中国经济龙头争夺战的第二次高潮——

 

江苏以10.1%的增速遥遥领先广东的8.2%,成为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的省份,5.4万亿元,双方差距只有小小3009亿。

 

江苏离广东,只差着一个茂名。

 

接下来的三年里,两省的数据格外接近,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江苏的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03

 

然而,令人惊奇的“神转折”还是发生了。

 

2016年,被看好的江苏不但没有反超广东,反而终止了八年以来的差距收窄趋势,两省的绝对差距从前年的2696亿元反弹到3426亿元,成为粤苏争霸战中具有拐点意义的风向标。

 

广东强势反弹,江苏加冕之路是不是越来越远了?

 

吃瓜看热闹的标准排行研究院选择了一个新的维度——环境治理——来研判两省之间的竞争结局。

 

在那份2016年“氧吧城市”排行榜中,广东省有14个城市强势入围50强,成为全国入榜城市最多的省份,其中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9市,就有7市入榜,而江苏省则全军覆没。

 

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高度相关。换句话说,广东在发展质量上更为领先。

 

而且回想起来,在2015年广东快被江苏超越时,广东也得到关键性的一个棋子——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该试验区确立了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资管理模式,投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政策红利让广东走的更加铿锵有力。

 

2018年1月,各省市2017年经济数据一经公布,给粤苏之争一锤定音。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广东熬过了经济转型的阵痛期,漂亮反转,领先了江苏几近一个海南岛。

 

有人曾说,保证转型升级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而保持总量位次不变只是战术的胜利。如果过分注重总量规模,可能在战术上能够暂时胜利,但贻误了转型升级的时机,造成了战略上的失败就是彻底的失败。

 

一语道破玄机。

 

04

 

其实,广东和江苏这两位佼佼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性。譬如两省都有很强的外源型经济特征,都被视为 “世界工厂”,都经历了从工业化扩张到服务业扩张的阶段。

 

但有一点很大的不同。

 

广东模式是多元化的,很多地方都是基于市场力量发展起来。

 

深圳模式,依靠科技和金融行业两条腿走路。

东莞模式,做世界的加工厂。

湛江、茂名等地的央地合作模式,搞大化工、大钢铁、大项目拉动。

……

 

而江苏的发展模式则相对单一,最典型的苏南模式就是依靠外资的注入、在强政府主导下实现当地产业的战略转型。

 

从发展模式的维度来看,多元化的广东抗风险能力较强,特别是遇上2011年之后中国劳动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2012年以来屡屡上演的外资撤离潮、2013年的钱荒......

 

不过,江苏的区域发展均衡性却要好过广东。江苏最落后的宿迁都能迈过GDP2000亿的门槛,而广东还有4个城市不足千亿,区域发展悬殊。有句话就说,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正是当地的生动写照。

 

两省头部城市的数据也能从侧面上反映这个问题。2017年,深苏两市的差距5118.88亿,同年江苏和广东的差距是3978.3亿,也就是说,剔除了两个头部城市,江苏的GDP总量其实要大于广东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江苏发展相对更为均匀。

 

其实在这个“新时代”里,粤苏两省GDP总量孰高孰低,根本就不是重点。与其关注谁是NO.1,还不如关注谁更能挖掘新动力。

 

在过去四十年的风云变幻中,粤苏两省的对手都不是彼此,而是它们自己。在每一次产业转型的大节点上,粤苏都视自己为敌人,解剖自己,手术自己,抓到新的出口勇往直前。

 

这是两省的幸运,也是中国的幸运。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

智谷近期有多篇文章被删,想获取更多信息,

欢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智谷趋势Plus

为什么广东GDP能连续29年牢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