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母发万字檄文的高材生有救吗?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向父母发万字檄文的高材生有救吗?》,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向父母发万字檄文的高材生有救吗?
背景:80后北大高材生王猛从10多年前开始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与父母“决裂”。近日,他写下的“万字长文”引发网友大讨论。
中国青年报发表毛建国的观点:我对王猛有一种同情。王猛的一些感受,我也有过,我也曾经认为父母不理解我,特别是认为父亲只有要求没有关心。固然没有像王猛这样极端,但我也很少与父亲交流,遑论心灵沟通。“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父亲离世之后,我经常反思我们的父子关系,越来越认识到,如果说父亲不理解我,我又理解了父亲多少?父亲没有走进我的心灵,我又何尝主动走进过父亲的心灵?王猛的父母已经承认教育方式不妥,更进一步,父母有没有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是不是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如果只是把孩子当成“工具”或者“道具”,碰到的很有可能是“锯齿”。子女则应该认识到,亲情固然是可能存在“结”的,但不存在解不开的“结”。解开这个结,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哪一个先认识到了,就由哪一个先去化解。王猛写下“万字长文”,何尝没有对父母之情、家庭之爱的希冀?“万字长文”隐含着修复亲情的迷茫感。其实,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存在“亲情的结”,有的能自动化解,有的被时间化解。有的“亲情的结”,需要主动化解。
小蒋随想:许多父母与儿女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父母的总是将儿女视为“橡皮泥”,希望把儿女塑造成父母希望的样子,可儿女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与偏爱,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当二者的方向目标出现严重分歧,父母只是摆出一副“都是为了儿女好,必须听父母的”架势,儿女又处于青春叛逆期,自然难以有话好好说。迫于父母的强势以及经济依赖,一些儿女暂时屈服,可一旦儿女感觉自己“翅膀硬了”,“报复性”头也不回地飞向远方就有了解释。一些成年儿女存在性格缺陷,很大程度上源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伤害。所以,家庭对一些人未必如诗歌中描述的犹如心灵的港湾,反倒是一个不堪回首又难以割舍的“结”。更大的问题是,年老的父母与成年的儿女仍相互固执己见,彼此都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没有互谅互让的意识,缺乏相互反思的空间,怎能促膝谈心?家庭氛围不发生改变,怎能冰释前嫌?进而,一些家庭关系呈现“破罐破摔”态势。王猛写下万字长文,恐怕是在憋闷得太久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在沉默中爆发”的释放。这未必不是一个积极信号,说明王猛还有与父母交流的愿望,哪怕是“隔空喊话”。经由“单向长谈”,据说王猛的父母已承认教育方式不妥,这或许会成为这个家庭弥合裂隙的契机。更多有类似矛盾的家庭,能否找到适合自家的沟通方式呢?涉及心理问题的,有没有找心理医生的意识和经济能力,心理医生的专业水平够不够高,同样影响着调和的效果。家庭事务不能一味和稀泥,但也不能揪住是非对错不放,只有彼此放下不好的东西,才能得到好的东西。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 朋友圈一夜之间被这张图刷屏!它真能保佑父母健康平安吗
- 【家教】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懂事的父母!今天这张图已火爆全国
- 朋友圈一夜之间被这张图刷屏!它真能保佑父母健康平安吗
- 朋友圈一夜之间被这张图刷屏!它真能保佑父母健康平安吗?
- 小伙开饭店几年没回家,年三十父母偷偷来店里点餐后...
- 《请回答1988》:父母子女之间,那些笨拙又催泪的亲情呀!
- 班主任提醒:假期这7个习惯,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早看早
- 带父母去吃5折美食,才是表达爱的正确方式!
- 儿童绘本不是买回家扔给孩子就够了,是需要父母加入的
- 【荐读】父母真正想要的,就是我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