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制到创新:中国医药行业拐点来临

   今天大盘出现了冲高回落,我们的变盘日已过,春节前市场的普涨机会应该比较少了,即使指数想跟着欧美股市,投资者的热情也跟不上,因为欧美倒底不用过这个农历新年,而我们是要过的,过年意味着一切将暂停,未来几周,北京空荡荡的景象即将回归,资本市场也一样,交投将趋于清淡,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静下心来补益一下自己的知识,别让自己太浮躁。

   虽然今天医疗股调整幅度也不小,但是市场震荡的时候,医疗仍然是最好的选择。受到两票制和取消药品加成影响,医疗行业正在发生巨变。这种巨变,在2018年更加剧烈。过去中国的医药企业方向是仿制药,不注重研发,而从去年下半年,国家卫计委发文,加速批准新药审批开始,一些注重研发的药企实际上获得了很高的新药研发的溢价,不然恒瑞医药不会给那么高的估值水平。所以,本周,我们就从新药研发方面,谈谈未来医疗牛股的选择。

从仿制到创新:中国医药行业拐点来临

   新药研发对于小的医疗公司来说,其实风险极大。我们以前经常说新药研发遵循双十原则:十亿美元,十年研发。

那么为什么要十年研发呢?其实这个十年还是有所低估的,我们从一个药的科研过程来看。药物研究分为数个阶段,其中包括:上游研究、中试研究、非临床研究(GLP)、现场考察、审评(补充资料)、临床(3期GCP)、发新药证书、发批文并同时GMP认证。

   要研发出一个新药,实验室多久出来是个说不准的事情,有些研发永远的躺在了实验室里面,还有一些研发还没有出实验室基本上就被淘汰了,所以我们一般将中试研究之后到GLP之间的时间集中起来计算,大概是2到3年。

继而是无尽的临床,大多数药效并不是立竿见影,要有一定的数据积累才可以,所以这个阶段大约是3到6年,继而最后的审批。CFDA积累的待审药物长龙虽然有所缓解,但是总体上由于研发机构数量逐渐增加,所以现阶段审批半年到两年的时间是要有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药所谓的十年研发其实还是低估的,实际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的新药都拍死在沙滩上。

   再看十亿美元,这个数据是针对跨国制药企业的平均研发成本来说的。当然具体有高有低,但是你从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看出,其实我们距离新药还是很有距离。

比如2016年恒瑞医药的投入研发金额是11.84亿元,当然这是一年的研发费用,

而十亿美元是讲累积的研发费用,但是即使如此,积累数年依然达不到单品的研发基数

   所以,我们之前所说的新药,或者原研药,并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新物质,而是仿制药里面的me-too药,或者是me-best药。即所谓的药物结构有所改变,从而拿到仿制专利,但是效用和原研药略有不同或者稍有提高。这一类仿制同样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但是其研发费用远远低于新物质药物的研发。

从仿制到创新:中国医药行业拐点来临

   从手头的一份报告可以看到,2015年首次上市的新活性物质(生物制药领域),

中国仅有一个叫西达本胺,深圳微芯生物科技的,如今还在美国做I期临床,

仅仅是试验,其针对的是T细胞淋巴瘤的HDAC靶点,属于罕见病。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新活性物质研发上面的份额,资金远远不足。而且全新药物研发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并且还要面对竞争,如今西达本胺已经有竞争对手,belinostat和romidepsin就是两个同样靶点的生物药。

   所以我们在这里弄清楚我们追求的医药标的是哪一种类型,不是真正的新物质药物,而是我们国家定义为一类创新药里面的仿制性药物,这部分药物不是新物质,但是研发成本低,风险小,并且可以有选择的开发。

后语:很多人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坚持是一种信仰,打赏是一种态度!

从仿制到创新:中国医药行业拐点来临

从仿制到创新:中国医药行业拐点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