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

《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一时间全网上下到处都是在深情呼唤自家蛙的“老母亲”,昨天还单身的、昭告天下绝不生娃的、跟公婆撕逼誓死不生二胎的,全都变脸了,一夜之间人人都变成了家有爱蛙的痴心父母,跟人聊天开口就是:你家蛙没事时都在做什么?你给蛙买xx了吗?你蛙去xx了吗?蛙老是不回家,好寂寞啊……大家都感叹从一个简单游戏中感受到了养育的真谛,要做佛系的父母,不要试图控制亲蛙,要从养蛙的焦虑中成长起来,以及突然发现自己天生就有一颗慈母的心啊……

 

你们是在讲真吗?妈的,这不过是一个游戏啊!今天这只让你萌得爱若亲生、天天呕心沥血改时间刷外挂挣三叶草养他的蛙,你能保持热情养上三个月,就算你赢!等这app在你手机里躺着再也想不起打开,直到删掉之后,你就知道今时今日关于佛系的感悟,全是做梦!毕竟,养蛙你可以随时删除,养娃你能给塞回肚子里去么?而且,想要像养蛙一样只要花钱买买买,孩子就能跟蛙似的在家主动看书学习、安安静静地远行,不出事也不出幺蛾子,父母只需要适应分离焦虑即可,哼哼——做梦去吧!

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

 

要知道,已婚已育人士和单身人士养蛙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后者觉得自己母爱爆棚,被这只绿油油的蛙萌得不要不要,看它一直吃吃吃会感动、看它傻傻站在帐篷前面会感动、看它时时惦记你还给寄明信片真的心都被暖化了……

前者可不一样,前者在干这些事情的时候只为一个原因落泪:靠!为什么养娃就不能像这样,老子只要下个单、手指戳戳就行!娃为什么不能像蛙,静静地吃饭、静静地睡觉、静静地看书写作业、默默就去绿色健康地旅行了?没给蛙买其他蛙的好装备,它也毫无抱怨,就呆呆地生活在一穷二白的生活里……

为什么亲生的娃动不动就要嚎啕大哭、得不到满足要一直哭到嘴唇发紫简直要一口气憋死自己?为什么亲生的娃要一刻不停地跟你说话、一天喊几千声妈妈、你看个手机都要用手把你的脸掰过来听他说《海底小纵队》里有一种鮟鱇鱼嘴巴有身体的一半大……

 

有假新闻说这是老龄化的日本为了勾搭年轻人生孩子而开发的游戏,只要养够一周,就可以生娃了……但这纯属搞笑,中国父母那么铁血的催生大法,都无法让年轻人下定决心,毕竟,那真的是耗空一生心血金钱精力的养成。而且佛系的父母还得一边穷尽一切地养娃一边劝自己:我就是想让他快乐,这并不是投资,我尊重他,不想控制他,不要他回报……

 

真的,在决定养娃之前考虑清楚,是绝对必要以及正确的。因为,养娃才真正是一场终生的修行,一旦开始,结束则要等到你死,并且你还像一个重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一边被虐得死去活来,一边还虐恋情深,宁可死也不能放弃。

 

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

我住在一个九成九居民都是已婚已育家庭的成熟小区(我大概是唯一一个单身独居者……),小区里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幼儿园,我在遛狗、散步时,认识了很多年轻的妈妈、中年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听她们聊养娃经和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对于我这样的单身人士,真的是宝贵的一课。 

原来,对于女人来说,亲子关系是比任何爱情都要有分量的感情。谈个恋爱欲生欲死,真的分手了,也是生命中一段美好回忆;结个婚运气不好天天吵破头,真离婚了,在低谷里徘徊几年,总有其他的生活在前方等着你;但是孩子,尤其还在幼崽期时,真是全心全意依赖着你,一点点疏忽,都可能对娃造成终生的伤害……而娃那么爱你,刚被你揍完也要紧紧抱着你哇哇大哭、任何时候要娃站队都毫不犹豫站你、在娃眼里你撑起的是整个世界!——是的,妈妈们就是这样变成超人的!

性格柔软、一心奉献的,可能直接被绑架成娃奴,整个世界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其他所有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放弃;善于学习的,则在其中涅槃成长:学会了处理纷繁复杂的关系、能够突破生理极限没日没夜看护生病的娃自己再倒下、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这个世界曾经被忽视的一切,找到自己事业、人生的新起点。

 

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

但,养个娃也真的变得越来越难了。

60年前,生娃对女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一个接一个生下来,能给吃饱已经是好妈妈,大的带小的,带得不好,每个孩子一顿揍!

30年前,孩子已经需要穿得干干净净,学一两门特长,但总的来说,也没什么别的选择,你就闭上眼睛把孩子送进学校,学习好,他自然会管理自己,你可以放心打麻将,将来上大学也花不了多少钱;学习不好,稍微头疼一点,要想办法等他结束学业就找关系把他塞进靠谱的单位,但与此同时,可以省掉上大学以及将来在外地安家的钱。

而现在!现在啊,娃从小奶粉要进口的、玩具要进口的、婴儿座椅要进口的,特么的连地上爬的垫子也要进口的!上公立,你得买学区房;上私立,学费一年动不动花出几十万;英语、逻辑、艺术、运动特么几十个兴趣班,接来送去比你上班还忙;投入那么大,所有人还劝你:要做佛系的父母啊,不能逼迫孩子按照你的想法生活,要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要保留充分的个人空间,要亲密育儿,又要懂得分离……

 

这说的都对!但问题是,这特么简直是献祭式的供养啊!要是标的不是孩子,换一个,比如什么上师,鼓励你花光所有的钱、青春、精力,变成任由索取的ATM机,还什么都不给你,就为了让他高兴,你还愿意供么?你还不得立刻为他疯狂打110啊!

 

如果生一个孩子,就只可以无限付出、不要求回报,或者回报就是你付出的时候感到的快乐,这种要求,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敢生孩子。真的,让你去创个业,把全部资产投进去干30年,经济回报是零或负,精神回报是,你看到这个项目变得这么好不会感到深深的成就感吗?呵呵,你干吗?

 

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

我知道,按照我以前的理解,或者别的生育话题文章的套路,此刻还是应该说:生了,就是尽心抚养孩子长大,孩子高兴就好,自己过自己的,始终照顾好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不求孩子回报。

但,在我最近采访了一些懂得教育的成熟父母之后(她们的孩子未必最优秀,但非常得体:待人温和,但做人有见地),我总结了这些父母

对待生养和教育的一些共同理念

——

首先,像我们这么现实的中国人,费尽心力去生孩子,当然必须正视自己是有目的的。生个孩子,当然希望你们之间有最稳定、最浓厚、最不担心失去、支撑你在任何风浪中坚持下去的爱。这种爱,没那么功利、朝三暮四,而且,不因为你丑、你胖、你病、你穷而改变。千万别假装自己不需要这种爱,从现在开始,你就得让你家娃明白,你需要他这么爱你。小时候天生是这样,长大了还能不能这样,取决于你有没有正确地沟通与教育。如果连爱父母,以及学会怎么去爱都做不到,那养大的,完全是一笔孽债。

 

其次,没错,我们并不希望现在钱都花给孩子,将来孩子就得理所当然给我们养老,跟孩子全家挤在一个屋子里天天为鸡毛蒜皮撒狗血。不不不,我们会努力挣钱,以期将来我们可以体面地负担自己年老之后的生活,有自己的社交,有兴趣有尊严有空间有界限。

但是,谁知道人这辈子走到哪步会有暴击?在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仍然期待得到成人之后的孩子全力的支持:有时是金钱,有时是时间精力,我们会用尽最后一丝可能自负盈亏,但这仍然是他们的责任——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但一家人仍需互相照顾。让小孩从小时时明白这一点,而不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都不说,到了最后真遇到了什么事再大骂白眼狼。

 

再次,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扛造性能明显增强,有时还会被动地淘汰掉不合格的人生合伙人,构建起新的生活与事业模式。小孩要逐渐地从一个接受者,慢慢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伊有新的思维、新的世界观、更符合当下的敏锐,如果我们保持着足够的开放度,和好的参与,我们也会被这些新鲜感所带动,对整个世界保持好奇。以及,永远不会失去那种“老子不能倒下”的斗志。

 

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

所以,你养的蛙,其实不是你的娃。而是一个朋友:一个已经有独立能力生活、与你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它屏蔽了养娃时的龃龉、沮丧、崩溃、甚至绝望,所以才显得那么佛系。

做父母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不要因为被催、被引诱或者有幻想就做决定。

但是,与此同时,做父母也并不是一件只有付出、无法期待收益的事,别被恐吓。

无论如何,我们的人生都属于我们自己,别让自己被完美人设坑进去——没有毫无私心的父母,也没有完全快乐的单身及丁克。每个人只是在面对“养娃”这个最重大人生选择的时候,选了A或者B,然后,尽力承受自己的选择而已。选A的人和选B的人,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我们不必相互说服或者敌视,但,我们至少可以相互试着去了解。

 

我们不完美,但我们真实地活着。

养蛙=养娃?蛙玩腻了能删,娃行么?

你要不要玩“猫咪旅行”?

(哈哈哈哈哈哈,去照顾一只流浪猫试试!)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