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厢情愿”的友谊,最容易说翻就翻

小编嘚啵嘚:《“一厢情愿”的友谊,最容易说翻就翻》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健康摘要: 两天后,“2018中国餐饮创新年会”重磅启幕。


正文开始:

“一厢情愿”的友谊,最容易说翻就翻

“一厢情愿”的友谊,最容易说翻就翻

人们普遍认为,当自己把别人当朋友时,对方也会把自己当朋友。换句话说,友谊是相互的。但是,我们研究后发现,实际上仅有半数的友谊是相互的。

调查结果表明,其实人们不太会判断谁是自己的朋友。

而单方面的友谊则挑战了自我形象,因为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喜欢他们,他们也必须喜欢我们。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有趣但无足轻重的发现,但是这种不对称友谊的比例如此之高,表明了个人对于说服别人合作或者改变行为的难度。

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能够在关键时刻获得朋友的帮助。

研究表明,社会影响力是组织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在组织团体和社会中推动新行为、新想法、新方法的时候。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成功的同事互助(peer-support)计划,同事之间互相协助,改变行为。同事互助计划的形式之一就是 “伙伴系统”(buddy system),即两人一组结为伙伴,协助对方改变行为,诸如工作安全、戒烟和健身等。

我们的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对友谊的认识不清,极大限制了利用“伙伴系统”改变行为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友谊的方向性——双方对这段友谊的不同看法——也会影响效果。

例如,在一项健身的同伴系统计划中,我们将这对同伴分为督促者(施加压力的一方)及督促对象(接受压力的一方)两种身份来检验计划效果。我们发现,如果督促对象单方面认为督促者是朋友,那么获得的效果最差;如果双方都认为彼此是朋友,效果最佳;如果督促者单方面认为督促对象是朋友,效果次之。

无论是健身、戒烟还是其他项目,设计者都不能通过让督促对象单方面认为督促者是朋友,而获得有效效果。为了克服这一限制,我们发现以下两条结论能够让行为改变更具效果。

第一,认识很多人并不意味着你是个“有影响力的人物”。由于这些人的友谊可能不是双向的,所以有走错方向的可能,因此不能具有说服力。因此,与其寻找有大量朋友的影响者,不如寻找那些与你匹配的朋友。

第二,如果你想要推动企业内的改变,或许不应该找组织中的“万人迷”帮忙。这些人事情太多,反而会不可靠。与此相反,一开始就应该找的是自己人脉里的同伴,能够彼此建立共识。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才会有可能认真看待你提出来的改变。

在了解到“社会影响力”取决于友谊的双向性和方向性后,你会在推进行为改变、传播新想法甚至是推销产品方面,感觉如虎添翼。

Alex “Sandy” Pentland  Alex “Sandy” Pentland 是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管。 张可 |译 腾跃 |校 《哈佛商业评论·职场启示录》 编辑|腾跃yueteng@hbrchina.org

内容或商务合作请联系:newmedia@hbrchina.org

“一厢情愿”的友谊,最容易说翻就翻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