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最近,一位9岁孩子给自己写的“服药提醒”便签纸在朋友圈“走红”……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小小的便签纸上,用稚嫩的笔迹写下每天要服用的六种药物,还配上“喝水,苹果”等提醒。

原来,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发的一条朋友圈,配文是:

“妈妈忙工作的娃早当家。毛姗姗主任忙着为小病人看病,没来得及多关心自己的儿子。没想到,她下班回家发现了儿子做的服药提醒。我猜她应该是又欣慰,又心酸吧。”

这条朋友圈引起了很多医护人员和家长的共鸣。

毛姗姗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最近流感高发,看流感的小病人数量急剧增长,毛主任也和别的儿科医师一样,开始了“白加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连轴门诊。儿子生病了,就让他在家休息,吃药,自己则一直奋战在抗击流感的一线,照顾其他的小病人。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像这样触动心弦的事情还有很多……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进入冬季以来,有一个持续“高烧不退”的话题就是小儿流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家长患儿排长队、医生护士连轴转”现象尤为严重。

据统计,目前该院日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夜间就诊量增长50%左右。



保障孩子就医需求

365天×24小时“不打烊”“不限号”



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密密麻麻的都是大人和小孩。由于受到季节因素和二孩政策的影响,激增的就诊人数,一度让该院出现24小时持续繁忙的状态。即便是深夜,医院门诊大厅也是灯火通明。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汪天林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的门诊部主任,他这几天的工作状态是吃完早饭就坐诊,直到中饭前都不离开诊疗室。他说:“看到门外焦急等待的患儿父母,能早看好一个是一个。”水杯放在他的桌旁,经常是早上有多满,下班时就还剩多少。

“有很多患儿,其实根本就不用路远迢迢跑到杭州来看病。”汪天林说,近期门诊量增多的一个原因就是周边县市患者“一窝蜂”到省城来看病。

虽然汪天林嘴上这么说,但是在他门诊蹲点的中午,十多个家长进来加号,他一个都没有拒绝。“很多患者都是外地赶来,为人父母心里焦急,总还是要把病看了。”当医生几十年,每年到了流感季节都是最忙的时候,

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思考,是他一直铭记在心的一条准则。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舒强介绍,

一般的儿童医院会限量挂号,但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却不这么做,这一切只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就医需求。

病人数持续激增,医务人员选择坚守岗位来应对就诊高峰。

因为不限号,一般两院区内科夜间门诊量会达到3000左右,前夜班医生原本下午5点上班,凌晨1点30下班,可多数时候都需要加班两三个小时,最晚的要加班到凌晨4点才能下班。

当前,正处于流感季节性高发的峰值,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也达到往年高峰水平。

为了保证患儿能够顺利就诊,舒强院长动员全院上下,集中力量支援门诊一线,始终坚守在患儿和家长身边,坚守着全年24小时“不打烊”的原则。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同样“不打烊”的还有这家医院的微信公众号。

依靠强大的专家团队,该微信号两个月以来发布了一系列小儿流感现状与预防、中西医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力求让家长们直观地了解流感防治知识,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医院也推出了系列科普内容,详细介绍了当前常见的几种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希望家长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过分焦虑,更不用经常往医院跑。

一些微信内容一经推出,便刷爆家有宝宝的父母朋友圈,很快阅读量就突破10万+。“让公众更多地了解防流感知识,才能更好地防控病情传播,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汪天林说。



夜班白班连轴转

支援一线争当“猫头鹰”医生



不久前,一份元旦假期儿科医生业余加班名单在朋友圈传开……名单上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党员志愿者,他们放弃休假,回到医疗一线,陪伴在患儿父母的身旁。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面对严峻的形势,该院党委书记章伟芳发出倡议,

积极动员全院临床、医技以及行政后勤支部,支援门急诊一线。

“让我去一线。”“我还可以坚持,也报个名。”……收到倡议后,各党支部积极响应,志愿报名参加夜间业余加班。采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主任医生沈和萍时,她前一天持续上班到晚上10点,而第二天一早,她又精神焕发地坐在门诊室。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沈和萍在门诊中

沈和萍原本的工作已经从周一到周五被排得满满当当,她的孩子还在哺乳期,但是她依然选择了主动报名加班。“

我把每天一小时的哺乳假都腾出来,就可以多加班一天。

”最忙的一次,沈和萍连着上了13天的班,她说:“

作为一名党员,遇到困难时就应该最先挺出来,行动胜于口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党委书记章伟芳介绍道,来自各岗位的近260位党员群众响应号召参与加班。经门诊部联合党支部统筹安排,每晚抽调6名高年资党员医生参加夜间门诊。同时,医院先后增设多个药房、检验、放射和收费窗口。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像沈和萍这样的上完夜班直接来上白班的“猫头鹰”医生,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还有很多。

值前夜班的医生要把前半夜挂的号子看完了才能下班,这就导致很多前夜班的内科医生从傍晚5点开始看病,看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收工。后半夜两个普内科医生看不完的号子,值白班的医生一边帮着扫尾,一边还需要给白天的患者看病。

目前,党员医务工作者们正支援医院各线,开足全部“马力”应对不断产生的就诊高峰。



医生打石膏坐轮椅坚持查房

护士微信步数达3万



“输液室一天里要挂盐水的孩子多不多,不用看每天的数据汇总,只要看一看我们微信运动数据就好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输液室护士长徐建英说,朋友圈里排名最靠前的,往往是当天上班的护士们,“最忙的那几天,基本都在3万步,这些天也是2万步打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的输液室,面积达1900平方米。值班护士从早上8点开始,就像拧紧的发条,根据收药、配盐水、打针、拔针的不同分工忙碌着。靠南面的小朋友盐水快挂完需要赶快处理,刚一忙完,靠东头的小朋友有些不舒服,就又要转身去照顾。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输液室

该院输液室责任组长沈晓利介绍,

这个团队由40余人组成,其中有两个孕妇、四个哺乳期妈妈、两人手腕韧带受伤,还有好几人声音已经嘶哑……

一位护士一般一天加班一个小时,忙碌的时候加班两个多小时。输液岗每天每人完成近300针的输液量,最忙的一天,一位护士换瓶拔针1000袋液体。上班时间,除了吃午饭半个小时,她们都在岗位上忙碌。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医护工作者手腕韧带受伤仍坚持工作

这些护士都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但忙起来就都顾不上家了。

护士刘艳艳家里有6个月大的宝宝,因为没法喂母乳,所以刘艳艳每天上班都会带一个2公斤左右母乳包,利用中午仅有的半个小时吃饭空档为孩子准备第二天的母乳,然后用冰块包裹起来。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刘艳艳为孩子准备母乳

“家里都有孩子,看到这些生病的小朋友,个人的这些困难都能克服,家里的事都是小事。”刘艳艳说。

这样的感动,在医院里还有很多。1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沈珏上完夜班下楼梯时,不小心踩空,左脚脚踝受伤。沈珏不敢随意“掉链子”,只休息两天就打着石膏坐着轮椅“健步如飞”出现在病房。

“最近正是缺人的关键时刻,我想自己只是行走不便,查房看病人没什么大的问题。”

她说。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感动!9岁孩子写给自己的“服药便签”走红朋友圈,而这背后温馨

现在是就诊高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前几天,后夜班的时候,有家长还专门为护士们送来外卖,医院后勤行政党支部也为大家送来了夜间点心。

部分内容整合自都市快报微信号《杭州儿科医生值班两天一夜后回家,看到儿子一张纸条泪崩!有一种孩子,叫医生家的娃》

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王雪飞)



文字记者:柯溢能

摄影记者:卢绍庆,部分图片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提供

今日编辑:施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