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10台跑步机就有6台厦门造,当地健身器材产业如何强身健体

全球每10台跑步机就有6台厦门造,当地健身器材产业如何强身健体

康乐佳的健身器材综合实验室内,健身器材正在接受机械性能测试。

厦门是全国重要的健身器材生产和出口基地。据统计,全球每10台跑步机中就有6台“厦门造”,按摩器具出口则占全国70%以上。同安是厦门最主要的健身器材聚集区,产值占全市健身产业产值的二分之一,形成了以同安区为产业核心区、辐射全厦门的健身器材产业链。

截至去年底,同安区域健身器材行业企业含配套企业超90家,产值超过80亿元,成绩亮眼。健身器材产业,如何实现“强身健体”?日前,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企业,以冀呈现这一产业从贴牌代工起步,到投入技术创新,最终实现创建自主品牌的不懈努力。

投入技术创新,创建自主品牌

厦门健身器材产业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彼时,同安区掀起台商投资热潮,其中,一批台资健身器材企业纷纷前来投资设厂。台湾的健身器材产品曾在国际市场上占据50%的份额,产业转移也带动了本土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形成国内健身器材产业最早的聚集地之一。

不过,当时产业聚集区内的绝大多数健身器材企业,长期为国外品牌代工,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用。一些企业迎难而上,投入技术创新,着手创建自主品牌。厦门康乐佳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企业,同样起步于贴牌代工,但经过十几年的转型发展,从跑步机到划船器、健身车等,产品线不断升级,产值和税收稳定持续增长。“公司去年产值5.4201亿元,实现税收2402万元。”康乐佳内贸部工作人员谢桂香说。

变化缘于企业笃定的自主品牌路线。17日,记者到康乐佳采访,走进企业厂区,一个完备齐全的综合实验室尤为吸人眼球。在这里,产品的承重、耐久性、稳定性等都会得到综合测试,这也是品牌“含金量”的保障。

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选择了发展自有品牌。这家国内按摩器具行业的知名龙头企业,在全球三大核心市场亚太、北美、欧洲等地区都拥有针对性品牌和渠道。而其背后的支撑,则是每年持续上亿元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我们获得403项专利技术,其中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厦门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志国说。

“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截至去年底,区域健身器材行业企业含配套企业超90家,产值超过80亿元。”同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徐火祥说。

释放政策红利,助力转型升级

从贴牌代工到创建品牌,厦门健身器材产业的华丽蜕变,除企业自身品牌意识增强外,也离不开相关部门为产业“强身健体”。“对健身产品,海外市场最看重的是器材寿命和使用安全。”徐火祥说,为此,同安区于2012年起,开始推动建设厦门出口健身器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并于三年后晋升为“国家级”。

这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健身器材质量安全示范区。由此,当地塑造了区域“高品质运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的行业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厂商前来采购。“厦门的健身器材产业链完整,技术非常成熟。”谢桂香以康乐佳举例说,企业从过去的家用产品系列,向家用、商用全系列产品发展,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相关部门的努力不止于此,其长期致力于整合资源,通过质量、创新、品牌“三轮驱动”,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掌握标准就掌握了话语权。”徐火祥说,同安区注重以标准提质量,区域企业率先完成全国健身器材行业首部团体标准的审定工作。

受其推动,企业也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以蒙发利为例,“我们主导制定了按摩器具产品的国家标准,并承担着8项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任务。”唐志国说。

徐火祥介绍说,当地在创新驱动方面,加快建设开放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重点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企业建立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服务和产品检测中心,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为企业转型提供平台支撑。而在品牌驱动方面,目前已有16家共27个自主品牌。此外,区域内有4家“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5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拓宽应用渠道,提升附加价值

“我们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运动秀’APP,通过蓝牙连接健身器材上的电子视听娱乐设备,就能模拟不同的场景进行锻炼。”在康乐佳的产品展示区,谢桂香向记者演示操作一台具备视听和互动游戏等娱乐功能跑步机。据她介绍,近年来,康乐佳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健身器材企业结合“互联网+”与个性定制服务,拓宽应用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已是常态。比如,一些产品与医疗检测结合,把运动健身器材与检测医疗设备合二为一,附带测心率、血压、血氧的功能,达到产品高值化。又如,针对银发族、上班族、儿童、女性、特殊病人等不同群体,企业设计不同的专属产品,用差异化的专属服务赢得市场。

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健身将成为健身器材消费市场新趋势,这也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

唐志国认为,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广泛用于器材的研制,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并与医疗、保健相结合,以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要,器材的研制更突出针对性与适用性。基于此,奥佳华已经研发推出智能化按摩器具。“我们希望把产品打造成一个健康管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他说。



(本文来源:福建日报)





  往期

精彩

回顾

全球每10台跑步机就有6台厦门造,当地健身器材产业如何强身健体



《招标投标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一次性修到位,草案年内出台!

上海今年将新建改建80条健身步道、60片市民球场

严把塑胶跑道“三大关口”!3名政协委员联名提议对抗“毒跑道”

2018全国省市级体育设施行业协会年度峰会圆满召开



全球每10台跑步机就有6台厦门造,当地健身器材产业如何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