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撒谎?萧条低迷的中国经济凭什么高歌猛进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谁在撒谎?萧条低迷的中国经济凭什么高歌猛进’,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健康摘要: 2018-01-25 博闻财经 博闻财经 凤凰房产综合 来源:财经观潮(guide0929)、FOST财经(FOST_2014)、经济参考报等 昨天(1月23日),央媒报刊发表题为“告别周期,未来五年,调控都不会退出”的文章,十多年来,这恐怕是官方媒体第一次说出“调控五年不退出”...
正文开始: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作者:三万
上周统计局公布了年度经济数据,GDP增速6.9%,“不出意外”地又一次高歌猛进,但和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计划的6.5%,还是明显有点过热了。比这份数据更有意思的,是因它而起的多空争论。
我们的经济环境究竟是萧条低迷?还是在高歌猛进?当下,中国经济现状究竟如何?官方与民间,专家与学者间,争论不断,话题不断。
乐观者认为: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进程中,持续发挥着“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我们国运旺盛,千万不要错过历史机遇。
悲观者认为:
造假、注水,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都是房地产,虚假繁荣,实体一片惨淡;
身边挣钱越来越难,还好意思说经济很好,太无耻了。
乐观者我们就不提了,目前悲观者言论更充斥着网络,比如下图某看多经济的微博留言:
中国经济就像团迷雾,我们身处其中,难以辨析。同时他又是辆快车,有人说车跑着呢,有人说车停了,争论不休,最终擦身而过,互道傻逼。
1
学者之争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各种专家学者。千万首席任泽平立马发了篇文章《中国做对了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看多中国经济新周期?》,继续阐述自己看多中国经济的观点,甚至直接放言“看多、做空中国会错失机遇,会付出代价”。
从数据到政策,从结构到产业。但不管怎么讲,任泽平似乎仍然是孤独的,因为在他的对立面,仍然有大量看空者,甚至谩骂者。
更有意思的是
,比任泽平更早,曾经被悲观派称为“中国经济学家良心”、“真正有水平的经济学者”,也“叛变”了。悲观者目前稍占下风,因为空有言论而无实据。从去年的债务危机、人口结构、产能结构、房价泡沫,危机、风险如数家珍,结果一个个都没得到应验,最后年底了“TMD经济数据造假”。
对于经济学者的宏观态度,笔者的建议是大家听听就好,万不可当真,毕竟对于经济学,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辩术。
经济学的创立,从来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 而是为了“说服”同僚或政客接受其学说,以达到某经济目的或政治目的。
明白了么?观众朋友们?
2
民间之争
第二个空方大本营,莫过于强大的民间悲观者。这股力量非常强劲,以至于什么是真相?自己的切身感受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已经无法分清。今天顶着被骂的风险,笔者替各位捋捋思路。
“身边做生意的很难做,没见谁发财了”
想必这是大家最切身的感受,过年聚会、酒局,没事都会唠唠。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些也都不是真实的,水分一点不比官方数据少。
中国人骨子里的低调、不露富,你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战略性哭穷,永远是生意人的常态。
哪怕今年赚了几百万,他还是会说“哎呀,瞎忙不赚钱”,好像吃了这顿没下顿似的。但是同样这波人,你敢告诉他有个新发财机会,他啪啪就能给你掏出一堆钱,凑过来问“啥好事,带着兄弟一起呗”。瞧见没?有些话,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
“楼下商铺倒了一批又一批,这能说经济好么?”
悲观者的证据,这个肯定能排进前二。但,中国太大了,西方不亮东方亮,宏观来看,就还是整体平稳。
商铺倒闭,因为它早已过剩;实体零售低迷,因为电商的强势崛起;开饭店的倒了,卖进口水果的火了;卖衣服的不行了,开儿童辅导班的赚了;传统经济大省没落,西南新星又崛起,总体来看,此消彼长,并无影响。
中国经济在转型,简单点讲就是老路子走不通了,一切过剩的都要出清。
商铺要出清,落后企业要出清,它们死掉不仅不能说明经济很差,反而说明经济转型扎扎实实在路上。
这社会,以后不需要那么多小老板,只需要一两家大综合商场,其他人依附在它的链条下就行了。好管理,好收税,何乐而不为。
“工资没涨,身边创业的死一个又一个,还敢说经济好?”
这一块言论中,其实很无奈,但却很现实。因为这些和经济好坏并没有多大关系。工资涨没涨,更多和个人相关,国家能保证的只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并没有保证要满足你的欲望。
创业艰难,因为中国社会改开后已经运转了40年,其行业壁垒和资本壁垒,早就不是当年草莽时代,我们创业要面对的竞争者,也今非昔比。
创业暴富改变命运,在高收益的同时,本身就意味着高风险。有没有想过?如今的艰难才是正常的,曾经的太容易反而是畸形的呢?
作为底层的我们,一定要谨记:
千万不要拿自我的微观认知去判断宏观形势。
这个无需多言,还想不明白的,多结合结合自己的买房经历,瞬间就懂了。3
观众的策略
那么,对于渺小的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它究竟是好是坏?我们该用何种姿态面对?
笔者的建议是:
少看些宏观,理性看微观,活在当下,风险与机会并存。
什么意思呢?比如美国80年代的宏观经济,总体是非常平庸,却是伟大企业崛起的时代。同时外部宏观环境非常严峻,比如拉美危机、储贷危机、日本崛起、美苏争霸、滞胀阴影等等,如果集中关注短期风险反而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时光能倒流到80年代美国,投资者可能会觉得有各种风险。但拉长时间看,那个年代却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抓住大机遇的时代,是美国各种明星企业高速发展的时代。
真正的赢家模式是永远保持理性,在危机中感受到机遇,在风险中找寻生机,而不是去关注宏观变量短期的波动。
对应到当下的中国,海外各种宏观风险或变数仍然很多,国内的转型带来的结构分化、产能出清依旧艰难,但是,放到时间长河中,它们或许都只是个小小浪花。
最后,中国经济,永远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相关热文(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8大沿海城市,谁在衰落、谁在崛起!
- 故乡,大概是一年回几次的地方
- 离岸人民币春节创新高究竟谁在角力?
- 房企必争的上海市场 谁在称王?谁又是黑马?
- 深厦宁青连杭苏莞 谁在衰落 谁在兴起?
- 向老婆撒谎去钓鱼,希望不会被揍!
- 投行的抄底观点值得信吗?到底谁在骗人....
- 你知道叙利亚内战谁在和谁争斗吗?
- 销量暴涨431%!狂飙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到底是谁在购买?
- 荷兰“撒谎”外交大臣泽尔斯特拉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