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瞻资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计划中 | 来片

远瞻资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计划中 | 来片远瞻资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计划中 | 来片

动点科技 | ID:technode



做无人机的大疆与做激光雷达的禾赛都成为了细分行业里年轻的巨头,但它们的早期投资人却一直在创投圈内保持着低调。



“我们投的2C项目不多,所以出镜的需求也就不是很强烈。”胡明烈说。



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明烈(首图)曾主导了对大疆创新、禾赛科技、海拍客、iHear、秉坤科技等项目的投资。“另外我们还在美国投了不少小而美的智能硬件项目。”胡明烈称它们为“闷声挣小钱”的公司。



“我与Frank(笔者注:大疆创始人汪滔)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后来知道他在创业,只是不清楚他具体在做什么。”胡明烈说,11年,他与老朋友闲聊,才知道他在做无人机。恰巧,远瞻的另一名合伙人李喆一直都是无人机等电子产品的骨灰级爱好者,上手玩过之后,对大疆做出了“牛逼”的评价。



有了这么一次接触之后,胡明烈开始关注大疆。“一开始只是玩玩他们的产品,也没想过一定要投资。后来看到他们一步一步的变化,才意识到这个投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胡明烈回忆:“2012年,大疆推出云台,我就知道这个公司会很赚钱,但我不知道会像现在这么赚钱,这是实话。”



远瞻资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计划中 | 来片

大疆刚刚发布的“御” Mavic Air 随行无人机



12年以前的大疆还是一个“纯粹卖无人机零件的公司”,胡明烈和汪滔计算过,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也就1亿美金左右,因为真正有“自己买零件组建无人机”爱好的极客毕竟是少数。“大疆在飞控、配件方面已经可以算是细分行业里做得最好的了,但天花板仍然在头顶。促成我做出投资决策的其实是另外两个原因。”胡明烈说。



首先是云台的推出。这在胡明烈看来正是打破天花板的突破之举。“当大疆把每个云台的价格降到3000元左右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他们即将要颠覆整个航拍行业了。”胡明烈说,原本需要租用直升机,配备专业航拍摄影师和摄像头,耗费数千万美金的开销,被大疆以万元左右的解决方案替代了。而且录制的画面可以随时在后端查看,方便随时调试,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一批飞手进入了航拍行业。



其次是对大疆创始人的欣赏。“ Frank在十五年前就已经看到了未来十年甚至十五年后的产品形态。”胡明烈说,从Phantom系列到Mavic系列再到Spark系列,基本都在汪滔当年的预想之内。“我到现在为止,没再见过第二个像他一样这么有远见的创始人,以及这么有执行力的团队。”



大疆的团队到底牛在哪?去年九月,笔者在与某位腾讯早期海外员工闲谈时,对方有些惋惜地说,自认为腾讯的团队已经可以算是国内顶尖的了,但若论这些年腾讯的出海大业,仍然感觉差强人意,因为“用微信的美国人太少了”,但他同时也显露出对大疆的佩服,因为“玩无人机的美国人几乎人人知道大疆”。



Madein China的产品早已遍布全球,但能得到世界认可的中国科技品牌少之又少。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怎么把自己的logo挂到美国人心尖上去?



“我觉得最本质的原因,是大疆从2006年诞生开始,就是一个‘愿意做生意’的公司。”胡明烈解释说,什么叫愿意做生意的公司?就是要“尽一切努力把产品销售掉”。



“所以他们从2B开始做,用最艰苦的方法尝试把产品卖掉。”胡明烈称自己与大疆负责销售的员工也很熟识,“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迅速混入当地人的圈子。他们知道虽然大疆的核心团队都是华人,但是要把产品卖到一个海外市场,就要了解对方的思考方式,明白对方的核心需求,知道他们怎么看待这些产品,以及如何帮助渠道商更快地转手。”



业内有一个定论,大疆这家中国公司与很多本土科技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出海战略——这个战略叫做“先去欧美,再回中国”。先打通自己并不熟悉的海外市场,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欧美的消费水平普遍更高,航拍行业发展历史更长,相对而言市场也更成熟。先打下这块市场,就算是占据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制高点,接下来随着“西风东渐”回到国内,就如同顺水推舟。



精灵系列无人机诞生之初,大疆将产品送到了好莱坞和硅谷,让影视、科技行业的意见领袖们尝试。随后陆续出现在各种热播美剧和电视节目中,既有参与制作又有产品植入,很快北美市场就在大疆全球销售额中占到了将近一半。



“另外还有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大疆的产品团队和研发团队是两个‘共进的团队’。”胡明烈补充说,一开始做零配件生意的时候,大疆打通了电器城;小飞机生产出来后,他们打通了玩具店;给飞机装上摄像头之后,他们又进入了摄影器材市场。“如今的大疆成了CES上的主角。他们的产品和渠道一直在同步扩大,这一点很重要,叫做‘两条腿一起走’。”胡明烈说。



最后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是胡明烈回忆称,大疆在2012年时还没有确定自己将来会是一个外资公司还是内资公司,所以当年打了钱的远瞻资本并没有拿到股份,一直到2015年,大疆才把真正的股东价格确定。“所以如果算投资时间,那么我们应该是在2012年底投资了大疆的A轮。此前大疆一直是个内部融资的公司,所以我们可以算是他们的第一个投资机构。”



2015年,终于拿到了大疆股份的远瞻资本,还在天使轮投资了另一家公司,后来也成为了国内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2015年第一次接触禾赛科技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公司,但是他们做的东西在我看来不是很难。”胡明烈曾在亚利桑那大学取得光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更能从专业上理解禾赛创始人、钻研激光雷达技术的孙恺。



“其实一开始我是看中了他们的团队构架。起初禾赛只有三个人,CEO负责找人找钱,把团队搭起来,然后出去卖产品;首席科学家决定公司到底要做什么产品,以及评估这个计划在技术上有没有可能实现;首席工程师从工程学角度辅助科学家,把图纸变成现实。”胡明烈说,另外禾赛创始人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在回国后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加入了这支队伍,并且在后续用不断发布的新品证明了团队的执行力。



远瞻资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计划中 | 来片

禾赛创立之初的三人团队





“天使轮之后我们跟进了禾赛的每一轮融资。每一次禾赛打动我的点都不一样。”胡明烈说,禾赛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在面对商业决策的时候,体现出了自己的可道之处。“比如他们一开始把激光检测技术与天然气行业结合,非常垂直,每年打死也就一两亿人民币的销售额,但他们知道怎么把技术‘横切’,如何攻克行业壁垒,并且有能力找到足够多的资源和人,来继续做更广泛的事情。”



从激光气体探测到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如今,禾赛已经与京东、百度(阿波罗计划)达成合作,其客户还包括美国底特律、匹兹堡和欧洲的一些大型OEM厂商。去年年底,禾赛发布了基于Apollo平台的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Pandora,在火热的无人驾驶赛道上更进了一步。



“我不排斥小而美的事情,我们在美国还投了其他很多‘闷声赚小钱’的公司。”胡明烈说,“很多投资人动不动就提一定要投千万级的市场,造就万亿级的公司,实际上国内市值真正达到万亿的公司屈指可数,要真的按这个标准来,大家都没办法工作了。”



大疆和禾赛的故事证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一个公司的天花板是他的团队造成的,不是市场造成的。”胡明烈说,一个创始人在做小而美的事情的过程中,有没有学到足够多的东西,能不能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把小而美的事情做好,把团队壮大,突破天花板,跨到其他的行业去,这是我最看重的品质。”

 

- - - - - - - -   END   - - - - - - - -

远瞻资本胡明烈:大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汪滔的计划中 | 来片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者你是投资人对我们所报道的项目感兴趣,关注我们并在后台回复关键字“报道”,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