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多数区块链概念公司都是在割韭菜?

《为何多数区块链概念公司都是在割韭菜?》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洪言微语(ID:hongyanweiyu)

文 /薛洪言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关注科技页卡,查看更多科技热点新闻

2016年11月,马云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言:

“未来30年,是新技术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身处哪里,我们所有每个人都会是这场大变革的一部分。”

当下,不管你是什么人,应该都能感受到一项新技术的影响力,这就是区块链。只不过,这种影响更多是负面的,挑动了大众的投机心,成为部分人割韭菜的工具,某种程度上是亵渎了这项新技术。区块链的发展,恰恰需要去除浮躁心,小火慢熬、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才能天翻地覆。

什么是区块链,有什么价值?

最近几周,很多人对于区块链这个词听出了茧子,貌似懂了,但看到区块链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介绍,依旧会云里雾里,归根结底,并没有真正明白区块链的价值。关于区块链的价值,很多文章用“去中心化、去信任、难篡改”等特征词汇泛泛介绍,也难怪讲不清楚。

价值,是通过对比得出的。

举个例子,之所以讲电力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与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而来的。蒸汽机离不开锅炉,整个装置既笨重又庞大,热效率低且能量传输方式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随着工业的发展,蒸汽机作为社会主要的能源产生者,逐步便成为了工业发展的制约条件。相比之下,电能可以通过发电厂和电网实现集中生产、分散使用,便于传输和分配,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能源的生产和传递方式,也就可以从根本上重塑工业生产,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同样的,当前基于互联网的主流数据库技术架构都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这个架构之上,我们永远无法解决价值的转移和信任问题,尤其是“跨境信任”领域尤其如此。而信任问题又是社会经济转运的基石,我们只好通过复杂的流程设计和协议安排来缓解这一问题,复杂的流程和协议本身又带来了效率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再来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价值,就比较清楚了。区块链采用“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等全新的底层核心技术,可用于构建信任链接器,在信息不确定、不对称的环境下建立满足经济活动赖以运转的“信任”生态体系,在各行各业中,自然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重塑现有流程、完成行业的脱胎换骨式转变。

了解区块链的价值之后,再来看看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一词来源于比特币,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到了“chain of blocks”,并把比特币程序中保存交易数据的文件夹命名为blockchain。所以,最初的blockchain仅仅是指比特币的交易数据,后来这个名词被其他加密数字货币沿用,直至2015年,主流机构开始重视区块链技术,把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系统的底层技术与上层业务应用做了分割,用blockchain technology来指代这套底层技术组合,便有了当前区块链概念的雏形。

直观地来讲,区块链是由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组成的数据结构,通过引用前一区块的散列值(哈希)构建链式结构,实现类似于“骑缝章”的效果,任何篡改都会引发散列值的变化,导致“骑缝章”无法对上,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

至于区块链里面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抑或闪电网络、侧链技术等,感兴趣的同学还可逐一去研究学习。

区块链新风潮,金融业在行动

对于人工智能的突然爆发,高盛曾在一份报道中分析称“人工智能的爆发并非是在技术上,而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同样,真正围绕业务中的痛点去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才能真正迎来区块链的风口。从这个角度看,金融业或成为最先迎来区块链风口的领域。

无论是比特币、达世币、门罗币、Zcash等虚拟货币对现有货币体系变革的尝试,还是RIPPLE、比特股等早期区块链应用,都集中于金融领域,金融业最早感受到这种“威胁”,从虚拟货币系统架构中“发现”了区块链的价值,成为区块链商用化的急先锋。

当然,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发现,区块链技术是对治金融行业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良药。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所称,“金融业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总体上属于平面交互结构,不同金融机构的系统之间,金融机构、支付清算、金融监管的系统之间通过数据通道建立多边双向的联系,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里存在两个弱点:一是移动互联网络任何节点的安全缺陷和管理疏漏,都会削弱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现有移动互联技术一直未能彻底解决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二是如果执行信用认证、合约规定、监管规则等指令,不同系统达成协调所需的资源比较多、成本比较高”。

而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加密后的数据块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和链接下一个数据块,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系统透明、不可篡改等特质,利用区块链技术重构管理和服务流程,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金融机构已经行动起来,相关应用陆续落地。从跨境支付、证券发行、互助保险、金融市场清算、贸易金融、众筹、网贷到金融反欺诈、金融专利保护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金融发展风生水起、独领风骚。简单举例如下。

2017年7月,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成功上线,首批三家银行为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苏宁银行,该系统的上线改变了银行传统信用证业务模式,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承兑、付款各个环节均通过该系统实施,报文传输时间可达秒级,不仅缩短了信用证及单据传输时间,大幅提高了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而且利用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提高了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

区块链之于上市公司,股价暴增的逻辑为何不牢固?

金融行业在踏踏实实搞实践,某些上市公司则在真真切切蹭概念,只不过,搞错了方向,泡沫终会破灭。

要理解区块链之于不同上市公司的价值,首先要搞清楚区块链的代币机制。区块链里面为何会有代币呢?

先不说比特币等纯粹的虚拟货币,在比特币区块链里,区块链本就是为比特币服务的,我们说一下有其他定位的区块链,在此类区块链里,虚拟货币仅仅只是代币。

以比特股区块链为例,其定位是“交易一切”,系统内置了转账、借贷、交易所、资产管理、信息传递、信息展示、高级多重签名、喂价输入(采集其他系统的信息)等底层功能,开发者可以开发出不计其数的应用。区块链内的代币BTS,存在的价值是为了确保“交易一切”的定位能够成立。比如某甲要在比特股上卖出黄金,自然要先确保某甲真的持有黄金,怎么办呢?可以先在比特股上抵押等值的BTS。显然,这个案例下,若没有BTS这个代币,交易的顺利进行无疑要复杂很多。

虽然是个例,但具有很普遍的代表性。某种程度上,代币是区块链生态内的价值标记和支付工具,是实现“价值传输”的载体,区块链也可以“阉割”掉代币体系,但那样的区块链,当前的条件下还无法实现“价值传输”,做的还是“信息传输”层面的改进,其革新性和重塑意义会大打折扣。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区块链之于上市公司的价值,有两种价值:

一种是区块链的引入带来的或业务流程的重塑或资源的节约或效率的提升。这种价值,虽然也很好,但短期内想象空间毕竟有限,不具备炒作价值。

一种是区块链内的代币演变成虚拟货币后的想象空间。作为区块链内的价值标记和支付工具,起码在区块链内部,代币是有其“客观”价值的,但凡有价值,通过交易平台与法定流通货币进行交易,便会产生价格,代币也就演变成了虚拟货币,有了金融工具的属性,而金融工具,天然存在炒作空间。

就最近一众互联网公司涉足区块链后的股价暴涨逻辑来看,便是第二种价值发挥了作用。只是,代币虽然在区块链生态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既然有了金融工具的属性,监管便会如期而至,使得第二种价值很难具有长期可持续价值,更像一种泡沫,总是会破灭。

区块链的长期价值主要还是第一种,即区块链本身对现有体系的变革意义,现阶段看,凡是不踏踏实实在第一种价值上着墨的区块链应用,更像是在割韭菜。

何时会有风口?

近期,以互金协会点名链克涉嫌变相ICO、交易所发公告提示A股上市公司区块链炒作风险等为标志,刚刚起来的区块链热,再次降温。在当前的强监管环境下,鉴于区块链的强金融属性,监管机构的迅速响应在意料之中。

区块链的真正崛起,靠炒作当然是不行的,为了技术而技术,必然难以普及开来。技术应该服务于商业需求,客观的商业倒逼,才能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届时,才会有风口。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洪言微语 了解更多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为何多数区块链概念公司都是在割韭菜?》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