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供给侧改革 玻璃企业能“起飞”吗?
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等诸多方面,水泥价格前段时间开启了涨价模式,一直表现平平的水泥股也跟着火了一把。而同为建材的玻璃,能否也享受这次供给侧改革的盛宴?
受益于下游房地产等的需求,近两年浮法玻璃价格攀升明显,带动玻璃行业利润大幅改观,使得厂家检修意愿不强,2017年玻璃市场的产能还处于净增加的模式。
而光伏玻璃——这一玻璃产业的高端品种最近涨幅更是明显。2018年第一周的光伏玻璃价格按周上涨近9%,这是自2017年初以来光伏玻璃价格上涨最多的一次。受此影响,港股福莱特玻璃在13个交易日涨幅便超过了50%。
光伏玻璃是指光伏产业链中游的电池组件上的玻璃,是电池组件的正面,构成组件的最外层。光伏玻璃的特点是低铁且经过钢化处理,因为其既要保证足够高的透光率,又要坚固且具有较长寿命,起到长期保护电池的作用。
目前,光伏电池主要有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种。用于薄膜电池的TCO玻璃,除了起保护作用外,玻璃表面的TCO导电膜还要作为电池前电极来收集电流。可以说,虽然“低调”,但是光伏玻璃是光伏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一环,至少中期来看,都没有被取代的可能。
玻璃行业的现状
玻璃产线关停后带来的行业供需改善十分明显,据川财证券走访调研显示,供应端呈现库存下降、利润扩张的良好格局。
库存方面,受访企业表示,当前库存绝对值水平 12-13 天,低于 20 天左右的正常库存水平,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随着上游原材料暴跌,企业即期利润处于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企业主动出货兑现盈利心态较为浓烈。需求季节性走弱,玻璃现货春节前易跌难涨。但考虑整体库存水平颇低,春节后玻璃现货上涨动能极强。
上游纯碱原料暴跌,12 月份以来,河北纯碱价格已由 2450 元/吨下跌 700 元至 1750 元/吨,对应玻璃利润扩大 170 元/吨。且玻璃厂家表示,纯碱厂家库存颇高,纯碱价格有望在春节期间跌至 1300 元/吨左右的历史低点。
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又不断降低,面对如此投资机会,你还不心动吗?
机构观点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玻璃低调超预期,2018 或接棒水泥行情。相较于水泥的高调涨价,玻璃在低调的超预期。2018 年,我们认为玻璃将接棒水泥,弹性在建材行业独领风骚:(1)玻璃行业要求在 2017 年底前在全国范围核发排污许可证,截至目前,累计 12 条浮法产线被通知关停,约占全国在产产能的 5%;此外,仍有 23%产线未进行申请,后续停产范围有望进一步蔓延。(2)玻璃因行业属性通常 7 年左右需要经历冷修周期,2010 年-2014 年是上一轮产能的投放高峰,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几年或现冷修峰值,进一步压缩供给。(3)2017 年 6 月环保部出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玻璃行业提出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从 50、400、700mg/m3 压缩到 20、100、400mg/m3,标准大幅提高,今年新标或将出台,我们认为,一旦政策落实,环保标准的提高将通过成本端加速落后产能出清,边际影响不亚于今年水泥的四季度行情。
国金证券表示,玻璃价格继续上涨,成本回落,玻璃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随着沙河地区部分产能停产以及龙头企业国外采购纯碱到位,全国纯碱均价较 11 月高点下滑约 400 元/吨,企业单箱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目前玻璃企业库存低位,叠加近期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加重,企业稳价的意愿强烈,在南方需求仍有支撑的情况下,短期玻璃现货价格仍稳中有升,四季度高价格将为明年开春奠定高基数。与此同时,从 2018 年 1 月 1日起,我国环保排污费将转为征收环保税,而玻璃行业开始实施排污许可证政策,目前行业仍有约 50%的产能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从执行的严格性和力度上来看,预计 18 年环保督查会继续趋严,不排除阶段内供给出现超预期收缩,看好明年行业供需格局继续改善。重点推荐:国内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和港股信义玻璃。
开立东方财富国际证券账户,除3个月免佣外,还将获得港股Level2高级行情,助您更准确把握市场动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往期精彩回顾港股新股攻略——港股小百科之新股认购一个相对稳健的H股投资策略美股区块链概念火爆,港股相关标的或存巨大机会从联想控股到H股的历史性机遇富力地产回归记
- 2018社保改革工龄制度新政策,这两大病假工资发放标准须知!
- 搬入新总部的苹果员工狂叫苦:画面巨尴尬
- 全球最震撼十大景点
- 【每日金股】两会召开在即,这些自贸区改革新动向值得重点关注!
- 苹果太空船总部的最新尴尬问题 员工常会撞到玻璃上
- 2018年社保改革新变化:提前熟知三大缴费基数
- 荐读 ┃ 两只蚂蚁...
- 加拿大卑诗省选举比例代表制改革: 把权力归还每个选民
- 国企改革第一妖78跌至3元,年报业绩暴增690%,18年将赶超京东方A
- 蔡昉:中国改革成功经验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