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丨“单元”教学与课堂转型
最近一直在思考课堂教学转型所碰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我们中国课堂对知识学习高容量的标准要求与重视学生高阶思维、内在学习品质素养之间的两难张力的反思。
近年来,我们课堂中“知识本位”满堂灌的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少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自主参与、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开放多元的课堂建构。在这一转型变革过程中,教师碰到的最大挑战便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与开放式或低控制课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课堂留给教师讲课的时间会大大压缩,不少课纲教材上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很可能在学生自主讨论中,形成“一知半解”的认知状态,教师也无足够时间去作深度讲解与引导。这一矛盾,屡屡在不少看似热闹,但课程知识含量不高的课堂上呈现。
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仅仅简单机械式、形式化地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参与讨论时间,是不科学的。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应只是一种非此即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的课堂。而是一种立体式的、开放多元、组合结构式的课堂。
课堂教学应以更长的单元教学目标及内容作为基本设计单位,几十分钟的每堂课,只是单元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份,单元知识及学习素养的达成度并不仅仅局限于每节课上,而可能是在一整个单元——一周、或十天的教学过程中整体融合式地实现与完成。
这种“单元”式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可以让师生有较为足够的时空结构容纳各种不同但对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各种认知元素。一节课的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会紧跟着一节课教师基于学情的深度讲解与答疑,然后是学生又一节课的练习、实验操作与反馈。
深度学习中所需的各种相关环节,很难在四十分钟的一节课中整体呈现,但在以一周或十天更长的“单元”教学设计中,却可以联结整合、融合贯通。同样,预习及作业的布置安排,也能将一般巩固练习与问题/项目式的课题研究相结合。
更重要的,要让师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既落实知识点、又关注学习素养,很可能两头都做不好。知识是素养的载体,没有具体知识的基础,学习素养何在?但如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层面上,学习素养也是难以形成提升。
“单元”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在更宽广的教学时空结构中,提供不同“变量”的组合,能让师生更从容及多角度地去探索教与学各环节元素,也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但“单元式”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教师对课纲、教材、学科有着更深的思考与把握,对零散的知识点的內在逻辑关联及学科內容的深度整合,要有更深入的理解。
所以,真正的深度学习,一定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双向过程,而教师的设计整合与课堂中的引领主导,是起着关健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技巧丨神奇的奇偶数
- 过年七天乐,打卡第三天!
- 北鼎教育祝大家狗年吉祥,万事如意
- 河北唐山市路南区引进省内优秀教育人才公告
- 新通教育携海外院校祝你新春大吉!
- 易观:2017年第4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768.6亿元
- 环球教育十周年,送祝福换红包啦
- 春节聚会不要再找我了,我正在去成功的路上了!成功教育正月初四
- 狗年热点大换班!,节能环保、航天军工、文化教育和互联网经济
- “广东教育"给大家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