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幼儿如厕训练时间大不同:开裆裤和纸尿裤背后的文化差别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各国幼儿如厕训练时间大不同:开裆裤和纸尿裤背后的文化差别”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电影《刮痧》中一场中医刮痧疗法引发的误会背后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一些看似微小的生活细节、行为方式,却往往造就了误解。美国学者近日撰文指出,就育儿方式来说,在中国司空见惯的穿开裆裤、给孩子把尿等行为,在穿惯了纸尿裤的老外眼中就颇为稀奇。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人类学、性别和女性研究教授戈特利布(Gottlieb)在全世界研究探索育儿经验已有25年。戈特利布曾和丈夫在西非热带雨林的小村庄生活了很久,在母婴同床睡眠、孩子的独立性,以及相关家务工作等话题上,他们发现了在不同文化中有着许多相差极大的多样化育儿方式,这也激发了他们对家庭育儿方式的新思考。





戈特利布1月15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在美国,儿科医生很可能会认为对两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进行如厕训练还为时尚早。即便是到了3岁,也只有大约一半的美国孩子接受过充分的如厕训练。





这种观念可能会让中国的父母们感到震惊,在中国许多两岁大的孩子就会穿起“开裆裤”进行如厕训练。





而在非洲国家科特迪瓦,妈妈往往在婴儿出生几天后就开始通过注入灌肠剂的方法来训练孩子,这样在孩子几个月时候,照料者就不必再担心孩子的大便状况。





戈特利布指出,这种看似极端的做法背后有着当地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造成的独特原因。一方面,一次性尿布在科特迪瓦,包括在南半球的许多地区是稀缺产品,即便能买,当地农业家庭也很难负担得起。而劳动力结构加上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也决定了父母的选择。在科特迪瓦,或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其他地方,孩子的早期生活可能是在田地中劳作的大人背上度过的,通常他们跟着在地里耕作的人们,可能还不是自己的母亲。而在科特迪瓦,婴儿的粪便被认为是令人作呕的东西。考虑到当地人对粪便的态度,没有保姆会愿意去照顾一个可能在背上排泄的孩子。





母亲的工作需求也可能会决定婴儿如厕训练计划的时间。在美国,许多日托中心只接受那些完全接受过如厕训练的儿童,如果有工作的妈妈不能居家照顾孩子,也没有保姆、亲戚帮助照料的情况下,她便会疯狂地训练孩子尽快如厕,以便自己能尽快地返回工作岗位。





对于全职家庭主妇型的妈妈,或是身边有亲戚帮忙照顾孩子的母亲来说,不同的生活环境可能决定了如厕训练的早晚。例如,在巴勒斯坦,许多妇女因为不必外出工作,可以在孩子14、15个月之大的时候就进行如厕训练;而一些职业女性可能较晚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大概在孩子两岁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在妈妈外出工作时大家庭中的女性会帮助照料孩子,所以,孩子自行如厕的时间也不受日托机构规则的束缚。





戈特利布总结道,一旦了解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本土语境,对诸如开裆裤、婴儿灌肠发等行为,就会有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