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你要看的是不是《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健康摘要: 他的甜点里,藏着“魔鬼”。


正文开始: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作者:赵薇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不欠债还不好了?没有这个道理。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几件事?做成功一件就不容易了。

——徐镜人

1

厂长“搬运工”

上世纪60年代末,退伍军人徐镜人在老家扬州泰兴创建了一个作坊式的小制药厂。

制药厂由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的一个车间派生而来,全部资产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荡年代,工厂发展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缺钱、缺人、缺技术、缺设备

,一穷二白,举步维艰。

在老职工鞠明生回忆中,当时没有国家拨款,没有银行贷款,但在徐镜人带领下,大家却有着坚强毅力和不屈信念。这一批老职工东拼西凑,自己动手建厂房、改造设备,还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学制药工艺,带回生产菌种。几经周折后,“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厂”总算运转了起来。

1972年,工厂终于投产。制药厂配料用的是搪瓷桶,每天天还没亮,厂子附近的路上就能听到阵阵叮当响声——因为买不起水泵,厂里只能由人工挑水,扁担钩和水桶互相碰撞发出声响。

一人身兼数职,是当时制药厂的常态。有一次,徐镜人托关系从上海买来1吨糊精。为了节省搬运费,他扛着大圆桶,

用了两个多小时,独自一人把40桶原料装上了船。

而这并非个例。某次徐镜人和爱人一起搞搬运,结果爱人不慎掉落水中,又惊又怕。

回忆当年的艰难起步时,老职工总要感慨:徐镜人是厂长,

也是泥瓦工、建筑工、搬运工。

2

板蓝根大王

1981年,“国务院国发179号”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

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

,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

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口岸工农兵制药厂,不得不面临关停危机。好在厂里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扬州市委抓工业的副书记特意对整顿小组提起:这个厂的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感冒蛮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几包就好了。

你们想办法把它保下来。

于是,制药厂转并到县办,改头换面成

“泰兴药厂口岸车间”

,从而得以保留。

两年后,扬州市医药局来检查工作,徐镜人在汇报后提出重新挂牌、自主经营的意愿。当时,这个车间只有十几个人,设备简单,产品也只有几种,产值不过几十万,在扬州市医药行业中,也只能算是个不起眼的小厂。但徐镜人这个厂长给时任局长的郁彪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精明能干、思想解放、精神状态很好;

并且有头脑,想问题能想到要害处、想到点子上。

郁彪对徐镜人提了几点要求,包括注重质量、引进人才、关心职工生活,但硬性指标是:

产值要达到一千万。

四个月后,检查组再次来到口岸车间,发现到处清爽整洁,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郁彪进而确认:

这个徐镜人雷厉风行,有能力,能办大事。

1985年,车间产值达到一千六百万,还引进了一批中国药科大学的毕业生。徐镜人终于挂上了

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

的牌子。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29万多人发病,市面上的板蓝根干糖浆被一抢而空。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上海申请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

彼时,厂里板蓝根干糖浆产量仅为每月5万包。那个春节,整个扬子江没有人休假回家。最终,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从泰兴运往上海,徐镜人也由此获得了

“板蓝根大王”

的名号。

3

遍寻良方

据扬子江药业官方网站显示,1990年至1992年间,徐镜人因“莫须有”的诬告,受到不公正的处理,离开他一手创办、并刚有起色的扬子江制药厂。

在徐镜人离厂三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发展严重受挫。1993年,徐镜人被恢复职务,回到亏损两百多万、急需改革的扬子江制药厂。

也是这一年,徐镜人从中医泰斗董建华手中,拿到了“胃苏饮”的秘方。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扬子江以中药起家,是实打实的民族医药企业。当年板蓝根驰援上海一役,更坚定了徐镜人的决心:

中药是祖国民族医药的瑰宝,要将它发扬光大。

徐镜人发现,一些知名的老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良方,但是能得到药方的病人却为数甚少。他由此制定了

“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

的中药开发战略,走访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合作开发现代中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有着“中医泰斗”美誉的董建华是徐镜人“取经”的第一人。

董建华致力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以数十年临床经验积累了一个治疗胃病的处方。为此,徐镜人数次北上,最终以诚意打动了老人。

1993年,在董建华“胃苏饮”处方基础上研制的胃苏颗粒,成为扬子江药业开发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作为治疗胃脘胀痛的药物,胃苏颗粒凭借现代化的工艺、独特的配方、确切的疗效,迅速受到患者和医药市场的青睐。同时,扬子江的年销售额以一个亿的速度上升,

胃苏颗粒一项的销售额就已超过数十亿。

随后,扬子江药业根据老中医张珍玉的经验方开发出治疗经前综合症的

香芍颗粒

,基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晁恩祥的研究结果研制了

苏黄止咳胶囊

,根据中医世家兰金初大夫临床经验方开发出

双花百合片

等一系列中药新品。这批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为众多患者带来健康,而在另一层面上,中医药宝库的珍贵遗产则因现代化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生。

2017年,以代表身份出席两会的徐镜人表示,扬子江正在全力建设

龙凤堂中药项目

,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建成后,龙凤堂将成为国内最优最强的中药生产标杆企业。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来源:扬子江药业网站

4

唯有质量

2010年10月12日,扬子江的固体制剂生产车间顺利通过

欧盟GMP认证。

GMP,是国际制药工业质量生产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大部分中国制药工业来说,这还是一个新名词。要拿到这一证书,几乎要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耗时长,成本高。

彼时,诸多企业还在观望,徐镜人就已经做出决策:

投入3亿元技术改造资金,按GMP要求,将扬子江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基地。

2008年8月,集团正式启动欧盟GMP认证,两年后,固体制剂车间一次性通过欧盟GMP检查官的现场GMP检查,拿到进军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2012年,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80万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正式发往德国。这也意味着,以原创药为主、对药品准入向来苛刻的欧盟市场,终于被扬子江撬动了大门。

质量是撬动海外大门的钥匙,也是本土发展的保障。从建厂起,徐镜人就特别舍得在质量管控上投资。他曾在1989年斥资40多万购进了日本岛津的高效液相仪,在当时属于巨额投资。有人不解,但徐镜人认为,

质量不能马虎,必须用最好的仪器检测。

2012年,国内爆发“毒胶囊”事件,多家医药企业被卷入,而扬子江药业丝毫未受波及,因为其早在2010年就购入了检测物料重金属含量的相关设备,对胶囊的铬含量进行控制。

在扬子江,徐镜人有一系列关于质量的文化标语,广为人知的有:

“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等。

他说自己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中国消费者在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新闻,

这说明供给侧出了问题,没法向老百姓提供质量好、品质好、价格低的产品。

而扬子江要做的,就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个最大的民生。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刚刚过去的2017年,扬子江药业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再度排名第1位;蝉联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成果评比13连冠,斩获6项国际QC金奖;跻身“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

5

红色基因

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东方红广场上,矗立着一尊12.26米高的毛泽东铜像。据企业官网报道,2006年7月1日铜像落成时,

徐镜人邀请到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外孙女孔令梅,一起为铜像揭幕。

除铜像外,广场两侧还有16块石碑,刻着毛泽东的诗词手迹;而铜像两侧对称的建筑,则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和“开国大典”两个展厅。而在厂史展览馆中,则挂有巨幅的毛泽东画像。

徐镜人在铜像落成仪式上发表讲话称,扬子江人对主席的最好纪念,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他还多次在企业会议中提出:

扬子江药业的理念、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均来自毛泽东思想。

徐镜人经常援引毛泽东语录

,如要求员工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报道称,每年年终的干部述职大会上,从副总到部门主管,基本都不谈成绩,只谈不足。

他的红色情结体现在企业管理运作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进入公司的新人,都要先参加军训;每逢“七一”,集团都要组织革命歌曲的合唱比赛;“八一”前夕,则要举办军事队列会操比赛,用革命精神来振奋公司士气。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来源:扬子江药业网站

“毛情结”的另一体现,是对

“支部建在连上”

这一建党建军原则的大力推行。自1995年集团党委成立起,徐镜人就要求“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扬子江药业目前共有

6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近100个党小组

,覆盖了所有子公司、省级销售公司和100多个车间班组。

而在提拔任免中,

是否是党员,成为重要考核标准之一。

因此,在扬子江入党并非易事,有许多人因名额有限,当了四五年积极分子也未能入党。2010年,徐镜人的儿子、集团副董事长徐浩宇主动申请入党,但也未进入当年的预备党员名单。据说是因为徐镜人表示,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降低标准,因而又增加了一年的考察期。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来源:扬子江药业网站

而与总部“红色基因”形成有趣对照的,是处于建设中的龙凤堂中药产业园。这座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园区,

看上去与紫禁城十分相似,一副帝王气派。

6

“三不”原则

徐镜人有“三不”原则:

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

曾有有关部门领导向徐镜人提出,让扬子江兼并某濒临倒闭的企业,徐镜人觉得自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婉拒。在中国企业热衷于跨领域作战、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徐镜人无疑显得有点另类。他的说法是: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几件事?做成功一件就不容易了。

但据徐浩宇“爆料”,这也是因为父亲从前吃了点儿亏,如今年纪大了,更不愿意跟别人搅和在一起。徐镜人也曾提到,早在1982年时,自己曾兼并过本系统一个药厂,增加了一堆债务和冗员,吃了大亏。

也有人劝他搞房地产,徐镜人以

“不熟悉”

为理由拒绝,说法还是那一个:从事其他行业会分散我的注意力,医药行业就搞不好了。徐镜人说,

自己要看准了一个目标走到底,把实体做得有尊严。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2009年起,扬子江药业实现了零负债经营。有人觉得徐镜人太保守、太老派,他说:“一旦开了这个口子,7%的利息是要把企业拖垮的。”他还举出更为通俗的例子:“

如果开个烧饼店,欠5、6个烧饼的债最好了?

如果不欠债还不好了?没有这个道理。”

传统牌在新环境下依旧优势不减。2017年,扬子江药业利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集团2017年累计实现

产值703.32亿元、销售700.88亿元

,产、销、利税均比上年增长18%以上。

但在外界公认的接班第一人选徐浩宇看来,

公司上市则是必须。

“现在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对于资本市场,小型企业一定要尽快进入。”2015年,徐浩宇带着自己创办的爱源股份登陆新三板。

对于未来的扬子江药业而言,是继续遵循徐镜人“不负债、不上市”的徐氏智慧,以保守巩固基业,还是在创二代的引领下走上一条新路,前景仍是未知。

- END -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k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kreview.cn

他不兼并、不负债、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亿的医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