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方兴未艾 产融结合大势所趋

股权投资方兴未艾 产融结合大势所趋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至2017年上半年,从机构数量来看,我国股权投资机构近1.1万家,市场活跃度增加的同时,机构间竞争加剧;从管理规模来看,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本量总计近7.5万亿元,从规模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从从业人员数量来看,国内股权投资机构登记的从业人数已超过22万人,其中参与基金业考试的人数已达数万人。无论是从机构数量、管理规模还是从业人员等都保持了较强的增长态势。

一、股权投资进入黄金时代

综观近两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情况,整体呈现出以下三个新特征:

1.“卖方市场”悄然而至

“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处于深度调整期,经济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成长期企业的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标的相对稀缺。但在资金端,过去几年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可投资本管理量已近2.3万亿元。

2. 一、二级市场价差收窄

2017年7月初,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定调了未来五年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这无疑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到资本市场领域,决策层将继续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可以预期,未来几年,IPO仍将保持相对较快的节奏,加之此前几年的限售股陆续解禁,市场供给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且这种增长的幅度可能高于广义货币余额M2的增速,这意味着,二级市场的估值中枢还可能进一步下移。

而在一级市场上,由于IPO常态化的预期较为明朗,退出周期更显可控,从2016年开始产生一波明显的对Pre-IPO投资的追捧浪潮,使一级市场估值水平被相对推高。虽然今年5月出台减持新规,对Pre-IPO投资造成明显限制,但一级市场总体估值仍然相对偏高。两重因素叠加,未来一段时期一二级市场差价仍将收窄,依靠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套利的投资模式将逐渐边缘化,股权投资将主流更进一步转向长期、高成长、带有主动整合运作属性的价值投资。

3. 退出周期料将延长

从2016年下半年起,加强金融监管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决策层反复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核心就是要打击简单套利,鼓励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并且帮助实业企业实现健康和长远发展。

2017年5月,证监会公布减持新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随即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根据新规,在上市公司上市前即入股的大股东和“特定股东”,减持的规模和节奏受到了明确的限制,股权投资机构退出的时限,也会相应拉长。

股权投资方兴未艾 产融结合大势所趋

二、投资机构面临全面升级挑战

1.“被动投资”难以为继

在过去的以Pre-IPO为主要模式的时代,中国PE/VC的主要投资模式是被动投资,主要是通过参股高成长且能够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上市的企业,分享企业成长和上市红利。但在新形势下,这种被动投资的模式很难继续维持,一方面,优质的成长性标的本来已比较少,另一方面,相对较少的优秀标的面临许多投资机构的争抢,不能为其提供战略规划和并购运作等综合性投后服务的机构,在竞争中很难获胜。

股权投资机构转向主动投资,重点是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其一,在标的选择上,除了关心企业中短期的财务指标和成长潜力,还要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运作空间,尤其是企业所在的行业开展整合并购的空间;其二,在运作方式上,除了继续为已投企业提供金融资本服务外,还要为企业在战略规划、并购整合、人力资源等发展核心要素上提供综合性的支撑;其三,在合作模式上,股权投资机构要引入更多产业人才甚至产业背景资本,形成深度的带有“产融结合”属性的资本,进一步强化投资的产业因素。

2.LP机构化大势所趋

中国PE/VC行业升级的内在规律和宏观经济及监管的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使得价值投资、主动投资、长期投资成为中国股权投资的主流。新形势下,股权投资机构要落实主动投资战略,就必须实现资金来源的升级。只有获取大体量、长周期的机构资金,PE/VC机构才能够在复杂市场环境和业务模式下游刃有余。

总的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中股权等另类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还比较低,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比较保守,且对流动性和退出周期的要求较高,PE这样的长周期非标准且相对缺少不动产等高价值抵押物的产品,在全市场的整体接受度仍然不高。

3.多元化退出渐成新选择

自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以来,在A股IPO一直是PE基金最为主流的退出方式。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竞争趋于激烈,IPO退出收益也相对下降。清科私募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A股市场IPO退出的回报水平总体在走低,2017年上半年,IPO退出账面回报倍数为1.9倍,投资IRR也降至了10.7%。此外,受“减持新规”的影响,单纯依靠国内市场IPO,退出周期可能拉长,投资机构的基金存续期限及久期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因而中国PE/VC投资的退出方式将更趋多元化,境外上市、并购、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回购等方式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九鼎投资的“1+N”投资模式

九鼎投资是中国最大的股权投资机构之一,九鼎投资在转型方面的整体战略考虑,是既要尊重股权投资的普遍规律,又要和中国国情充分结合,形成有中国本土特色的PE投资模式和形态。

相较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经济体整体容量大,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单体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虽然经济增速已经相对放缓,但总体而言仍明显高于成熟经济体,因而还具有一定的成长性投资空间。但过去简单的参股型Pre-IPO投资已经退潮,这使得投资机构必须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度的修正。

九鼎投资明确提出了新的“1+N”投资战略,其核心是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整合投资的宏观趋势,选择行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作为“1”,作为产业整合并购的实施主体,帮助其并购更多与其在市场、技术、资源等各方面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即“N”),推动其实现加速发展,从区域性或细分行业龙头,成长为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行业龙头。

这种投资模式,首先要加强对“1”的运作,这意味着公司必须在人力资源上、产业能力上实现升级。公司参照全球主流PE机构的经验,实施“项目制”改革,把每个项目作为基本作业单元,每个项目组负责对一个“1”这样的龙头项目的深度运作。项目制有效加强了对项目组的整体激励,在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上均给项目组较大灵活空间,最大限度调动项目组的积极性。

同时,公司明确,要继续发挥全国性网络在搜寻“N”方面的优势。公司形成了标准化的产业整合标的开发和运作策略,利用遍布全国并覆盖海外的开发体系,帮助已投龙头企业快速整合更多的“N”,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大做强,从而占得竞争先机。为了更好落实相应的业务思路,公司将总部权力适度下放,形成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区域性事业部,推动区域事业部整体统筹区域内资源,加速推动区域内优质资产的有机整合。

公司战略升级离不开资金端的升级。在募资战略升级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其一是加强产品创新,在传统的参股投资产品之外,设计更多在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等方面更符合大型机构需要的产品,如夹层基金、二手基金等,更好满足其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其二,强化公司的专业化募资体系,以大型综合性基金产品作为突破口,带动大型重点机构客户的开发,发挥大型机构出资人的示范效应。其三,发挥自身既有的资源和经验优势,通过多种灵活手段和产业资本、国有资本等形成长期战略合作,补足自身在产业能力方面的短板,进一步提升产业投资和复杂运作能力,同时也通过产业资本解决一部分资金来源问题。

股权投资方兴未艾 产融结合大势所趋

股权投资方兴未艾 产融结合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