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从量到质,环保企业何去何从?

PPP从量到质,环保企业何去何从?
PPP从量到质,环保企业何去何从?
上海·01月10-12日(50、87、92、192、76号文+第四批项目申报筛选和评审+采购环节+入库+风险管理+PPP项目运作案例+ PPP从推广到规范-项目识别储备-项目准备论证-社会资本选择-合同履行管理+财务税务测算)

PPP从量到质,环保企业何去何从?
哈尔滨·01月17-19日(相关政策+PPP实操步骤和要求+环保类PPP项目实操重点+案例分析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报名PPP实操学习

让你的PPP事业从这里开始

         

要更好的推进环境产业的发展,模式的探索很关键。在有关模式的讨论中,近几年,越来越火的PPP模式是绝对不能绕过的话题。要如何更好的在环境产业中推广和应用PPP模式?近日,在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特别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十九大”以后,我国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更加清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更加坚定。E20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傅涛指出,环境产业是落地“两山论”的中坚力量。要更好的推进环境产业的发展,模式的探索很关键。

在有关模式的讨论中,近几年,越来越火的PPP模式是绝对不能绕过的话题。要如何更好的在环境产业中推广和应用PPP模式?近日,在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特别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对话由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双库定向邀请PPP专家薛涛主持,邀请到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以及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刚,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如海,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水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田卫红,中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谋余,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

来自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等各方代表,共同针对环境产业如何更好推进PPP的话题展开讨论,同时,针对已经走在环境治理前列的黄山样本,应该如何利用好PPP模式,几位嘉宾也给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2004年住建部推特许经营改革以后,PPP就得到了一次广泛的发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到2014年,国发43号文发布,强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PPP迎来了第二轮发展的高峰,这轮高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薛涛介绍,据统计,目前签约落地的PPP项目金额,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亿元。但PPP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需要进行相应的约束和规范。

PPP的发展将不只是增量,更要提质

对于PPP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逯元堂指出,近段时间,PPP管理方面频繁出台文件,强调PPP项目的规范运作问题。可以判断,下一步PPP的发展应该不是注重增量,而是要提质。未来PPP的发展将会更加规范、有序,行稳才能致远,只有这样,整个PPP行业的发展才会健康持续。

针对PPP项目的规范化问题,马刚指出,近两年,盈峰环境在做PPP项目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有些项目是重工程、轻运营,对于盈峰环境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差不多有100亿左右的PPP项目订单,对于这些项目,公司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有运营。对于环保企业来讲,没有运营就没有长期收益。PPP项目也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下一阶段我国的PPP项目,会越来越规范。

逯元堂强调,要在环保领域中更好推进PPP模式,需要从五个方向上下功夫:

第一、未来环境保护领域的PPP项目将与行业管理结合的更加紧密。要结合阶段环境保护任务要求,区分轻重缓解,优先实施必要性和紧迫性强的项目。

第二、对于环境保护领域的PPP项目,应该更加强化按效付费。环境效果是环境PPP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注重环境效果,做再多的PPP项目对改善环境质量和实现环境目标而言也无济于事。

第三、更加强化行业特点。现在很多环保PPP项目是套用了其他领域的模式,比如把市政领域套用到农村领域。应该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设计。

第四、目前,我们做了很多环境综合整治类的项目,而且体量非常大,规模甚至达到几十亿或上百亿。对于这类项目,要强化项目之间的关联性或者对于实现预期环保目标的贡献度。

第五、积极推进PPP模式的创新。目前,在环保领域,基本上都是以公益性项目为主,后期需要政府付费。但如果不创新环境PPP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完全依靠政府付费,项目就难以持续。针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特点,需要结合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等,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这样环保行业推进PPP才会得到长远持续的发展。

英雄不问出处:要为更多专业民营企业创造参与PPP项目的机会

安徽通源环境在环保领域扎根十八年半的时间,有很多的项目经验和心得。杨明指出,近几年PPP项目快速走热,但是80%-90%的PPP项目,实际上是被国企或者央企拿走了,中小型的民企,特别是具有专有技术、专有运营管理的民营企业,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参与进来。这对专业的环保公司打击比较大,PPP的大力推进,也造成了很多中小环保企业的困惑。

但他也认为,十九大后,党中央明确了两个信息:一是,支持民营企业的投资发展;二是,要强化PPP的专业能力。这让专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看到了希望。

对此,薛涛指出,因为这一轮PPP的范围比较广,如可行性支付费用等某些机制设置上,确实容易让工程公司导向优先,而一些大型项目的打捆,金额巨大,又让民企在融资上遇到难题,这两点相加,也带来了央企在PPP项目中的优势业绩。但是这个业绩的背后,必须要强调,避免PPP项目中间重工程、轻运营的情况。英雄不应该问出处,在PPP模式推进过程中,应该从这顶层设计方面逐步完善,为更多专业民营企业创造机会。让各方都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够相对更加平等的竞争。

PPP项目在数量、体量、质量上会发生较大变化

“环境保护行业在没有PPP模式之前,其实没有更好的发展。PPP模式的推动,对环境产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到PPP未来的发展趋势,姜谋余认为,将会有三个比较大的变化:数量上、体量上、质量上。

数量上,近期关于PPP的大会上,相关领导的讲话中,都释放了规范管理的信号。未来在管理方面,PPP项目在数量上会有所减少。

体量上,今年,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也曾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重点把握好PPP工作的“四条线”,包括要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10%“红线”的硬性约束,守住严禁各类借PPP变相举债的行为的“底线”等。因为有财政承受能力论证10%“红线”,未来PPP项目的体量可能会削减。

质量上,在2014年、2015年PPP模式开始走热的时候,很多PPP项目重建设、轻运营,更注重形式,对于运营、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不是特别严格。随着PPP的规范管理,在一方面会加大管理力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PPP的规范化管理,在项目的质量要求会非常高,而且在项目合同、考核指标体系等都会非常规范、非常科学。

协同作战成为发展趋势

对此,田卫红表示,最近国资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 PPP 业务财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央企做PPP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之后,未来环保PPP的走势将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PPP项目的管控将会更加严格,PPP项目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项目筛选要严格掌握这一标准,选择市场拓展的方向。在PPP发展初期,项目审核不够完善,项目的验收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付款机制也成问题,所以项目的盈利能力引发担忧,可持续运行的难度很大。目前PPP项目包括入库的项目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可以落地,但这三分之一的项目中,执行好的又很少。规范的管理将有助于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未来PPP项目会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治水思路的清晰,企业对系统治理的实践,将流域看作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流域治理或将成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主流模式。所以田卫红认为,以后PPP项目的慢慢集中会成为一种趋势。

第三,PPP项目将由量变到质变。以前PPP项目受到各种因素特别是地方财政的限制,大多是分散和碎片化的单个项目,甚至包括入库的项目都没有经过充分的认证。近期,各级政府加强了对PPP的管控,对于政府来说,有10%的底线;对于央企来说有40%和20%的概念,40%强调的是,对于建筑类的央企,不能把自己资产40%以上去做PPP投资,对于不是建筑类的央企,不能超过20%。这样也给其他社会资本带来了更多机会。伴随着产业发展,孤军作战将逐渐转变为协同式发展,共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创造绿色。 

PPP项目在环保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

“央企资金雄厚,民企机制灵活,地方国企在地方上有一定的资源,但地方国企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开拓,则需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资金实力。”

胡如海认为,十九大以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加明确,环保产业在前期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泰达环保参与的PPP项目,主要是以垃圾焚烧发电,以及循环产业园为主,相对来讲,体量不像央企做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流域治理的规模大。固废处理行业,现在从东部发达地区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包括向过去比较落后的地区扩展。从原来的垃圾终端处理,向垃圾上游的收运环节扩展,从这方面来看,这一领域的 PPP项目可能比过去还会有所发展,因为随着整个国家对于环境的要求,原来落后的地区现对环境治理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所以环保类似的项目会增多。

黄山样本如何利用好PPP? 

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全国已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其中,黄山市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的成功实践,也让黄山在环境保护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树立了良好的样本。

姜谋余认为,对于黄山来讲,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将青山绿水延续下去?正如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所说,黄山市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推动,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大事、难事、好事,但要如何将这件大事、难事、好事继续办下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把环境要素相关的资源融合进PPP项目中

整个环境治理是有粘度的,水和固废是不分家的,特别是乡镇和农村的环境治理。马刚介绍,农村的很多地方,假如没有大工业聚集,水质还是基本过关的。但为什么却总给人一种脏兮兮的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垃圾没有收集好,或者是收集后没有转运,被风刮到河湖里,所以感觉水也变得很脏。作为综合环保集团来讲,盈峰环境非常愿意配合地方政府把地区的环境治理好,建设美丽中国。

PPP毋庸置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因为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资本,有专业的环保公司等等。通过PPP模式,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被提升。马刚表示,黄山环境治理在设计PPP项目方案时,希望能够把环境要素相关的资源融合进来,更全面的覆盖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

让企业做企业的事,政府做政府的事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政府在实施PPP项目过程中,其实标准、规范不太统一,因为凡是PPP项目基本上属于公共事业类的,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而在有些地区推进PPP项目的时候,很多需要政府主导推动的事情,往往推给了企业,对于企业来讲就比较困难。”胡如海强调,希望后期黄山在推动PPP项目的时候,能够更加统一规范,能够让企业做企业的事,政府做政府的事。

目前,泰达环保正在参与建设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PPP项目,项目预计明年投产,为黄山市做好固废终端处理。黄山是一座旅游城市,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未来可能会提出更高的标准,这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机会。胡如海表示,随着PPP的不断推动,政府可以将原来由政府直接负责的事项打包成PPP项目,推到市场上,然后由企业来做,这样能够加速黄山市环境保护的发展速度。作为企业来讲,也是非常愿意参与这个项目的。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PPP,第一个P是政府,第二个P是社会资本,第三个P是合作伙伴。田卫红表示,在设计PPP项目的时候,政府是管理之后,把责任分下来,对于企业来说,一定需要盈利的,两者相当于在谈恋爱,最终要真正成为一对好夫妻,信任和合作是关键。任何一个成功的PPP项目的前提,一定是双方要从彼此的角度考虑。

“黄山和杭州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也是政府之间合作方式的成功尝试。” 田卫红指出,现在投标一个PPP项目,越来越的是联合体参与,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田卫红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黄山的理念是走在前列的,水环境行业也正在从大环保过渡到大生态。十九大以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希望黄山市能将好的模式不断发扬光大。

变等待输血为主动造血

对于黄山样本可持续性的讨论,虽然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声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让上下游生态补偿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姜谋余建议,可以用PPP模式,在黄山结合浙江的一些优势产业,建立一个新安生态科技产业园,利用各方面的资金,扶持生态产业的发展。安徽和浙江两省共同支持一个以生态为基础的科技产业,未来的价值会很大,而且持续性强,变等待输血为主动造血。要充分运用市场能力,延续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

用“PPP+”的模式为财政创收

黄山市人口集中度不高,虽然黄山市老百姓收入在全省排在前列,但是整体的财政收入只排在全省的中位,财政可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对此,杨明表示,可以结合PPP引进相关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用“PPP+”的模式为财政创收。

杨明强调,要让PPP项目,与环境治理的前端、后端的产业相结合。比如垃圾处理,并不是完全收集转运,最后填埋焚烧,而应该分类资源化,把有利用价值的进行资源化,建立资源化的处置中心,不仅资源可回收,还可以带动地方就业和税收。

黄山是旅游大市,从环境治理角度讲,可以结合文旅行业、特色农业等等。可能政府前期的付费会增多,但后期环境类公司通过运营管理会产生更多收益,后期政府可能就不需要再承担费用。

做好四项工作,创造共赢的环境

逯元堂结合目前PPP项目在推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黄山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黄山样本在借力PPP模式的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要结合当前的环境管理要求,包括省、市的要求,对PPP项目进一步梳理、识别,把一些真正有价值且必须要实施的项目梳理进来,做好提前规划和顶层设计,有规划、有步骤的推进。

第二,充分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现在来看,实际上各地在推进PPP项目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不是特别重视,尤其是技术方案的选择。要真正实现物有所值,技术路线的选择是重要的方面。如果没有选择一个合理的技术路线,钱就没有办法花在刀刃上。通过优化技术方案和合理的PPP模式设计,实现少花钱、花好钱、做好事。

第三,结合当前PPP模式的规范化管理,建议对于PPP模式要规范运作,尤其是对于环境领域的PPP模式,要量身打造,强化环境PPP项目的按效付费,把环境效果通过PPP模式得到最大的提升,实现物有所值,只有这样PPP项目才会真正成功。

第四,结合当前黄山市政府对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的推进力度,未来可在模式创新方面开展探索。包括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方面,在把环境治理产业和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进行合理融合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降低政府后续的费用支付。把环境治理产业从需要输血,变成一个有真正造血功能的产业。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打造一批标杆项目,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逯元堂总结认为,PPP模式没有单一的赢家,PPP项目能够在合作周期内持续的实施好,才能够实现双方的共赢。所以不管是政府方,还是社会资本方,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除了考虑自身的诉求之外,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把项目持续的实施好,这样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PPP从量到质,环保企业何去何从?

注:版权、投稿、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41854034微信。

PPP从量到质,环保企业何去何从?

 | 感谢阅读 | 支持点赞 | 欢迎转发 | 

PPP大讲堂拟设立省级PPP培训办事处

       办事处实行与当地某机构对点合作制度

欢迎有兴趣的各机构联系咨询合作事宜

       PPP大讲堂学员单位优先考虑培训合作

联系人:王彦龙   (培训部主任)

       手 机:18600987208 (同微信)

PPP综合实操能力培训安培如下:

   

2018年01月10-12日 上海市  (10日报到)

2018年01月17-19日 哈尔滨  (17日报到)

2018年01月24-26日 北京市  (24日报到)

2018年03月21-23日 成都市  (21日报到)

2018年03月28-30日 杭州市  (28日报到)



      PPP专场实操能力培训安排如下:

2018年01月17-19日 哈尔滨(17日报到)

哈尔滨 为 节能环保PPP实操专场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报名参加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PPP从量到质,环保企业何去何从?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注PPP大讲堂

查看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PPP实操培训报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