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

正文开始: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2017年已经注定的是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1. 中产屌丝化:以土地恢复阶层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


  2. 货币信仰裂痕:人民币信任度屡创新低,排列在房产、美元、食品之后。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人民币持续贬值,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


  3. 阶层门票高涨:教育成为阶层军火,从幼儿园开始的新科举之路,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上学的开支等于买一辆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


中产们恐慌了,选择用房地产捍卫层。但是,当全社会60%以上的财富都在固定资产上的时候,几十万亿级别获利盘的规模是根本无法兑现的,一旦集体兑现,就挂了。


我们今天可以说,房产永远涨,这种心态,就像猪儿们都说,饲养员永远爱它一样。对于饲养员来说,99.9%的时间,是真的爱猪如子。等到足够肥,该出栏了,饲养员真正的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终采取的处理方式人道与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像筹码社群中发起的『学区房悖论』:为什么学区房值钱,而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读了清华也买不起房,干嘛还要买学区房?根源不能讨论,但是出路需要思考。


对于筹码的读者而言,我们应该积极的思考:阶层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终局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布局?



1阶层竞争的本质与终局



我们集体攀爬社会阶层,归根结底,想争夺的是生存的选择权:时间+空间的自由。


过去,只有贵族才有的选。在1900年,美国人均寿命期望不过47岁,我国不会好于这个数字,只有李鸿章大人这种当朝一品贵胄,才能活过70岁,大部分老百姓的寿命会停止在40岁之前。


饥荒、战乱,在我们的DNA 里面留下了贪婪和恐惧的指令,一定要活下来,看到别人跑,就一定要跑的比别人快。我们都知道,每上升一个阶层,存活的概率就会极大提高。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1900年,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47岁,中国数据暂缺


向上攀爬是没错的,只是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的思维还在农业社会,时代却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社会了。


筹码团队认为在中国,阶层竞争的焦点不会在房产停留太久,会很快向前切换,不断升级演变:

  1. 开局是地产(静态博弈,一劳永逸);

  2. 中场是教育(动态博弈,价值提升);

  3. 终局是时间(全局博弈,拿钱买命)。



2

静态博弈
地产改变命运的幻觉



地产的估值支撑,是生产资料的捆绑,是纳税管道,是农业思维形成的长期惯性:土地意味着一切。 


恰好,地产可以参与信用的创造。在过去20年里,凡是参与政府共同做市,扩大房地产行业税基的开发商和囤房者,都撬动了大量财富。得益于此,我们国家从从资本紧缺、严重依赖美元,到资本泛滥到处投资,只花了不到20年,成果斐然。


如今,我们的地产已经达到GDP250% ,同时,大家对高价持有的物业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回报希望,可是接盘侠的人数和资金更多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京沪永远涨,和上两轮股灾太像。


真正主导利益分配的不是房本,而是权力和更大的利益格局。京沪永远涨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永远不换轨。


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GDP+政治强化引导后的产物。GDP是193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的,居然沿用到现在。 二战之前的指标,主要为了工业和战争服务,数量是一切的核心。70多年前的指标,指导70年后的经济发展,结果可想而知。


GDP忽视了系统熵,忽视了外部性,也无法衡量新技术的进步,只热衷于量的堆砌。这种被异化的命令,无异于神经毒素,永远推动着经济体走向肢端肥大症,并可能重现欧洲的早期的错误:为了工业,牺牲一切;为了发展,炮轰一切。


今天,为了GDP,通过房地产收割年轻一代,和为了炼钢,乱砍乱伐是根源一致的。 虽然代价实质上更大,但GDP的反馈却在鼓励我们继续下去。如果这种逆向激励持续下去,读书显然没有买房有用啊,人民币没有房本有用,我们又会重复晚清的教训:GDP全球第一,4亿人口,地大物博,但是被八国联军的百人小分队占领首都,典型的肢端肥大,毫无竞争力。


今天,技术加速进步,历史进程推进迭代速度10+倍于过去,人才的投资回报率轻松碾压房产。月租金3万的房子不常有,待遇超过3万的码农可是越来越多见。游戏的规则在慢慢改变,我们不能只看到财务回报,就以为自己主宰命运了。



3

 动态博弈
提升成功概率的阶层军火



我们一直看多教育,最终的估值是向军工体系看齐,是阶层竞争的工具,是提升成功概率的武器,是博弈从静态走向动态的标志。


因为,有了房产的中产阶层会发现,有限的顶层位置,依然关闭着。


房本一开始是敲门砖,后来站票都算不上。权力和资源的分配都是动态的。当全部的精英都聚集在北上广深,他们的子女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没有超过其他人的教育,只靠房产根本无法提高胜出概率。


重视教育并不是亚洲家长的偏执,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 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

  2. 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常态

  3. 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的关键。


古人说,朝中不可无人,如今,是常春藤里不可无人。这些年里,从核弹、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医药,金融市场,哪一项不是顶尖高知分子和顶层阶层全面收割落后分子/国家?智商税是这个地球上最重的赋税。


成为收割者集团的成员或者公民,是新生代父母的愿望。和中国一样,这催生了美国庞大的『高考复读班产业』。以总部在纽约的Kaplan卡普兰教育集团为例,1994年收入仅800万美元,如今已经是全球最顶尖的终身教育集团之一,收购了好多所大学,每年覆盖100万学生,年收入超过30亿美元,是巴菲特最爱的公司(华盛顿邮报旗下产业,因为太有钱而私有化),没有之一。 


竞争还在延伸,许多贵族预备学校纷纷把学制下延到每年学费几万美元的贵族幼儿园,这些名牌幼儿园的入学名额有限,除了学费外,通常还会有10-20万美元额外的捐赠。


中国的教育市场也更加白热化,51talk(COE)、新东方(EDU)、好未来(TAL)、达内教育(TEDU),正保远程教育(DL)等,是国内赴海外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板块。 其中,新东方和好未来,更是阿里和百度之后,最大的中概旗舰,估值的持续上涨,折射了从资本到需求的全面看多。


教育的终极是什么? 目前看,更像软件业。想想看,为PC 安装操作系统的微软,市值2000亿美元,为人类安装操作系统的教育产业,怎么可能价值更低呢?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就像武器一样,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捍卫阶层和Offer的时候,你绝不会后悔多一个技能。



4

全局博弈  
时间战场的终极支配和自由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全球年龄中位数


老龄化正在重塑整个世界。 


我们不妨看看全球的年龄中位数,中国中位数年龄已经高达36.7岁,即:有50%的人的年龄> 36.7岁。这样的中国,是3000多年中国历史,乃至1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从来没有的现象。


全世界,10亿以上的人口在未来进入80-100岁区间,我们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没有准备好,谁能够多活几年,就变成了医疗行业的最残酷的资源竞价。


大量富裕的老年人,推动了时间价值的全面重估。拿钱买命,是持续很多年的投资的核心逻辑。拿钱续命的价格比房子便宜算我输。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1970-2014年,Y轴是全球预期寿命,X轴是每年健康开支

寿命预期突破100岁,医疗开支超过1万美元指日可待


本来,命是无法延续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技术进步,药品会帮助人类穿越时间线,让时间真正的不公平起来,实现真正的阶层不平等。


一个场景:2067年,80岁的小明办理了退休,确实老了,自己的DNA健全程度越来越差,疾病和癌变始终伴随着他。虽然寿命快到了,可是家里还有110岁的老娘要赡养,自己买不起延寿的药物,更换不起器官和身体,只能慢慢走向死亡。公司里的健身房,癌症痊愈后的董事长还在美女教练的陪伴下举铁,110多岁的人了,花了15亿更换了心肺,注射了 1针2000万的抗衰老药物,如今看起来和50岁的人差不多。


对于小明来说,时间公平吗? 


公平将最终被消灭,就好像它从未存在过一样。国家将变成一个付费网游社区,能够活多久,取决于你创造的价值,或者你充值的费用。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这只是一个做牙箍、卖水光针的企业:艾利科技 (Nasdaq: ALGN),16年超过100倍


我们要知道,衰老和癌变是医学界的两座大山,技术正在狠狠的攻击这两座大山,并有望在10年内确定性的取得重大突破。


最近暴涨的Kite Pharma(NASDAQ:KITE)在研制CAR-T新药Axicabtagene Ciloleucel,这药大致原理就是:


  1. 从病人身上提取合适的免疫T细胞;

  2. 基因改造这个细胞,类似于装上GPS专门打击癌细胞;

  3. 大量培养这种改造过的免疫细胞;

  4. 注射回病人体内;

  5. 开挂的T细胞开始在体内扫荡癌细胞。


这种治疗中,安装不同的GPS(靶点)就是应对不同的癌症类型。目前还没有一个CAR-T上市。Kite这药如果顺利将是人类第一个获批的CAR-T治疗,这种治疗手段极为暴力,效果明显,但是有小概率直接把病人毒死。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同样,衰老的大山在人类的进攻中走向坍塌。


数十年的研究终于有所突破,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伊莉莎·拉扎里(Elisa Lazzari)研究发现,细胞的RNA具有可用于识别细胞衰老的特性,因此,可以尝试在细胞DNA年老力衰时,用人工接管RNA来控制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在这种思路指导下,阿肯色州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化合物 ,成功清除老鼠身血液里的老化造血细胞,使老鼠的造血功能保持活力。进而使老鼠的整个身体状况都得到改善。在人类医院中,这种RNA手段的疗法已经被引入临床,在癌症和感染等科室中使用。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社会发展指数和人均GDP


技术的进步,将我们人类的竞争,甚至最终的货币体系,都指向时间战场。治疗癌症、延长2年寿命、换一个心脏,都是明码标价,并与时间挂钩。当我们看着高等阶层的大人物,有能力向天再借500年的时候,他的孩子开始从云端下载各项逆天的技能的时候,还是普通寿命的你,看着一事无成的傻逼孩子,还会守着去炒房么?


我们的时代在加速前行。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估值体系里面陶醉,甚至拼命加杠杆。时间将成为终极的成本,人口是终极的资源,阶层,还是终极的稀缺。


中产危机:自以为身处中层,实际上很可能只是穷人……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前不久,一篇《所谓中产,就是内心戏太多了》的文章甚是流行。这篇文字冷酷地道出了一个事实:


大部分位居“中产阶层”的人士,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感觉颇为良好,由于有一点闲钱和闲时间,他们便开始用一种比较廉价的方法模仿起了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例如消费奢侈品牌、出国度假、各种讲求生活格调以及追求所谓的精神生活。这是内心“戏太多”症状的充分体现。


通俗点说,不少自诩为中产的人们,在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一再追求消费的“升级”,增加消费支出,当他们陶醉在自我创造出的中产幻觉之中时,却没有预见即将到来的生活危机。


眼下,消费升级大势已经滚滚而来,在盲目跟风之前,你确定自己已经拿到消费升级的船票了吗?

1

你能花的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消费升级,相当大程度上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会直接引起国内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品类的阶段性调整。具体来说,1000美元、3000美元、5000美元是三个标志性节点,特别是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消费升级的步伐会显著加快。


就我国而言,早在2011年人均GDP就已经超过5000美元,而2015年更是超过了8000美元(参见下图),2017则很有可能一举突破9000美元大关。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单从人均GDP这个指标来看,我国已经不亚于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这无疑是令人倍感振奋的。恰好,消费升级的热潮在近两年席卷而至,人们便很自然地认为,这是“国富民强”美好剧情的进一步上演。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均GDP,从来就不是老百姓身家财富最真实的展现。因为准确来说,GDP表征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经济学中的收入法核算公式来表示应该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其中,只有“劳动者报酬”才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决定项。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对比一下,老百姓真正可以自己支配的钱财到底与人均GDP有何差别。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历来都显著低于人均GDP,而且有意思的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加大,显然,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已越来越赶不上人均GDP的增长步伐。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这些数据符合人们对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城市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直观认识:所谓“国富”,更多地体现在高楼、大厦、马路、立交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民强”的进展要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换言之,虽然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攀升,但是成绩单却没有人均GDP增速那么亮眼。说得再直白一点,你口袋里能花的钱,可能增加得并不如你想象中那样多、那样快。

2

腰包有钱,想花不敢花才最寂寞

 

读到这里,不少人可能会说,收入增长速度不及人均GDP又如何?我们已经成功步入所谓的“中产阶层”,就算不能大富大贵,至少也能过上小康日子吧。


看完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入分析,或许你会发现,情况与你想象的又不一样。


笔者前不久写过一篇文章,主要是关于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日益走高的探讨。之所以会有杠杆率的说法,是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都身背债务。


其实,负债已经是颇为常见的经济现象,古今中外一直都存在。可能在不少思想较为保守的人眼里,欠债并不是一件光彩或值得提倡的事情,因为欠债的人总是被动的,会在诸多方面受到种种限制。


不过,在当今社会,债务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生产经营到日常生活,债务无处不在。例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贷款消费、贷款上学,以及企业的贷款经营,农民的贷款种地,等等,足以证明负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其实,适度的负债是有好处的,大到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小到百姓改善生活或是投资未来,无一例外。然而,一旦超过了这个“适度”的范畴,恐怕就会物极必反,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让居民口袋里可花的钱变得更少了。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数据不会说谎,我们可以从国民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一维度进行考察。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居民部门负债金额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时的18.5%暴涨至2017年8月的77.1%,足足翻了4倍有余,而这还只是基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统计数据。事实上,中国居民不仅仅向银行借贷,还会向父母、亲戚、朋友借款,向大量的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借款,尤其是在贷款买房的时候更是如此。而这些隐形的杠杆却是没有计算在内的。由此可见,中国居民整体的负债已经处在相当高的水平。


这么高的负债水平意味着什么?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


单身人士小张月入一万元,自诩为中产人士,却受房贷所制,身背巨额负债。如果按照2016年的整体负债收入比(77.1%)来看,他当月需要偿还债务近8000元,那么剩下的2000多元才是他真正可以拿去花的钱——且不说他一年到头是否能攒下存款,就连每个月的日常开支可能都要精打细算甚至节衣缩食。


当然,这还只是全国居民整体的负债程度,其中必然还包括相当一部分群体当月需要还清的债务已经直逼甚至超过月收入。在入不敷出的窘境下,口袋里就算有钱也不敢拿去花。换句话说,那些自以为身处收入金字塔中层的人们,实际上很可能只是穷人而已。

3

只属于少部分人的消费升级

 

可是即便如此,消费升级的洪流依然是扑面而来且势不可挡。无论是国民经济中消费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还是全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进程,都证实了中国的消费升级正在发生。


这是否与前文的内容自相矛盾呢?并不!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分级加以剖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划分方式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全国居民处于收入水平前20%的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19730元上涨至2016年的59259元(参见下图),而同期其他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则由5049元升至17836元,这一数字尚且比不过前20%收入水平居民群体2006年的水准。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放缓,且低于全国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速;但城镇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则加快,反而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诚然,正如李迅雷所说,当规模近3亿人的偏高端消费群体在推动消费升级的时候,就容易解释为何高铁爆满、五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购物消费额领先全球等现象了——这才是中国看似如火如荼的消费升级加速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彭博社的统计,在全球的亿万级别富豪当中,2017年财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富豪,其财富增加的幅度大抵是美国同等级别富豪的4倍,欧洲同级别富豪的3倍。因此可以说,在中国位居收入分配金字塔塔尖的顶级富豪群体,即使放眼全球,也是过得相当滋润与富足,高端消费甚至是奢侈消费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那么中产阶层呢?他们又在做些什么?


作为规模最为庞大的收入群体,中产阶层的情况相比高收入人群来说,就差多了。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中产阶层的收入增长并不明显。瑞信财富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家庭财富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整体家庭财富下降了2.8%。


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中产阶层身上。劳动收入没有明显提高,国内的投资环境也没有明显改善,这让不少无法有效进行资产配置的中产人士身家财富趋于缩水。不说其他,仅两年前的A股大股灾就消灭了五六十万的中产。


然而,在这个消费主义的大环境下,国内中产阶层群体的内心却不甘寂寞。香港贸发局组织的“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中产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持极为乐观的态度,超过八成的人预期未来两三年收入会继续增加;同时,尽管国民经济增长已经放缓,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产们的日常消费,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以前花了更多的钱,以求提升生活品质,而比以前更加谨慎的仅占14%;此外,还有超过六成的人声称,中产阶层对商品品质提升是有明显要求的。


一言以蔽之,现在国内的中产人士,身家财富与日常收入没有明显增加,但是他们不仅愿意增加消费支出,还追求高品质的商品来满足其对美好生活品质的向往。所谓“内心戏太多”,根源大抵在于此。

4

消费升级的巨轮,我们从不曾登上

 

追本溯源,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全社会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令人倍感无奈的话题。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全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就像一条自然规律,实在难以扭转。


早在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就通过调查取样与统计分析注意到,在19世纪的英国,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不仅如此,在其他国家也都存在着这种微妙的现象,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线性关系。于是,帕累托总结出著名的“二八定律”,即有20%的人拥有着80%的社会财富,这就意味着,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颇为不平衡的。


时隔一百多年,情况并没有任何改观,反而愈演愈烈。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一份研究财富分配的报告中指出,1980-2016年间,人类中最富有的前1%群体获得了世界收入的27%。相比之下,收入处于后50%的人只获得了12%。


从中国来看,三十多年来,收入增加最多的是占总人数十万分之一的顶级富豪,其每年的财富增长超过10%,而中间40%的人口和底层50%的人口收入每年增加只有6%和4.5%。表面上看,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要知道,这可是三十多年的平均增长率,也就是说,三十多年后,顶级富豪、中产群体和底层人士的收入分别会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增长31倍、8倍和5倍。穷者更穷,富者更富,这规律实在是令人感到无奈。


这样看来,中产群体的处境略显尴尬,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渴望像高收入人群那样享受高档次高质量的生活,有时却又不得不怀揣底层收入人群那样谨小慎微的心态。这样,受到上下两股“力道”的反向拉扯,中产群体内部也随之出现了分化——虽然都叫“中产”,但内部也出现了“上层中产”和“下层中产”之分。按照麦肯锡的估计,到2022年,中国的上层中产将占城市家庭总数的54%,下层中产则占22%,而十年前的2012年,中国上层中产占14%,下层中产占54%(参见下图)。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表面看上去,未来高收入群体的比重会进一步增加,这理应是一件极好的事情。然而,深究下去,我们不禁又要一声叹息。因为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在今天的北上广深以及部分二线城市,这份报告中“富裕人群”的收入水平(年收入≥22.9万元)充其量也就是中产程度,更不用说一抓一大把的“上层中产”群体(年收入10.6~22.9万元)。当减去每个月的房贷以及各种越来越多的日常开销之后,他们会沮丧地发现,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头来真的是几乎攒不下什么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消费升级的巨轮已然开启了它的航程。


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始终在巨轮身后追赶与遥望,却并未曾真正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张船票。

来源: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

新鲜的财经资讯、地产动态、股市趋势

社会热点、八卦趣事

您关心的全在这里:


社会即将因房产而分层,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深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