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医慧影获“鼎晖”投资:AI赋能千亿级医学影像市场

为何诸多科技企业和创业公司都进入AI医疗影像的赛道?汇医慧影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

医疗领域的医学影像是“看图说话”,医生通过CT、核磁共振、X光等医学影像技术识别病灶,然后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医学影像识别上,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想做这件事的公司已经有很多家。2017年11月,科大讯飞发布了基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2017年8月,腾讯发布首款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在创业公司方面,2017年下半年已有至少三家相关初创公司进入了B轮,并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

汇医慧影是其中起步较早的一家,公司由柴象飞和郭娜在2015年联合创办。CEO柴象飞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曾在全球顶尖机构从事多年医学影像科研。郭娜是清华本硕毕业,在TMT及咨询行业做了多年的市场和销售。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汇医慧影已经与700多家医院开展了合作,平台上有超过百万例的数据量,公司也进入高速发展期,成立仅两年时间,2017年公司已实现不菲的收入。

由于看好汇医慧影的团队技术能力和产品的商业化能力,鼎晖投资在近期对汇医慧影进行了投资。此前,汇医慧影还曾获得蓝驰创投、达泰资本等的投资。

AI在医疗影像领域应用逐渐火爆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诸多科技企业和创业公司都进入这个赛道?汇医慧影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

AI辅助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1月3日,汇医慧影联创合始人兼CEO柴象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AI+医学影像逐渐火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中国医生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优质医生资源稀缺,技术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为AI赋能医疗带来可能。

一方面,是技术的突破,让产品的应用和迭代加速。在10年前也曾有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CAD)出现,但采用的是传统建模方式,一个病种模型的建立需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现在有了深度学习技术,算法逻辑产生了改变,细分病种的产品迭代可以在三四个月内实现。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产生了变化。原来医院间是硬件设备的竞争,现在国内整体的医疗设备条件已经变好,好的诊断能力成为了稀缺资源。人们对医院诊断能力的关注是远大于对设备能力的关注,这让AI医疗诊断变得很有价值。

汇医慧影希望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在医学影像中,辅助医生进行肺结节、骨折等的检测、治疗。“原来一个影像科医生一天可能需要看100个病人,而这其中,80%的片子可能都是正常的,这样筛查变得非常有价值。再比如医生需要从几百张肺部CT片子中找出结节或者病灶影像,非常耗费时间。

除此外,在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影像医生开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的监测,汇医慧影的AI诊断系统直接对接PACS,原来医生10分钟可以完成的阅片,现在机器只需要几秒钟完成筛查,进行病灶的定位、标注和诊断,辅助医生决策。”柴象飞说。

目前,汇医慧影已经形成AI在线闭环,一方面AI系统会帮助进行病灶识别和定位,另一方面,医生也可以纠正AI系统的结果,形成在线正反馈,不断调优,提高准确率。据了解,汇医慧影产品诊断的准确率超过95%,95%也是国家对于三甲医院医生考核的要求。

如今,汇医慧影的AI系统除了在影像科进入应用外,也已经能够深入到各个临床科室中,如血管外科、肿瘤科等。“汇医慧影将影像数据、临床数据、病理数据,甚至基因数据结合,多维度的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不仅可以进行疾病的筛查诊断,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还能结合随访数据进行预后的监测,预测五年复发率、生存率预测等,可以以数据为驱动,提供精准治疗的方案。原来数据就是数据,现在用算法赋能后,数据就变成了诊断和报告。”他说。

数据对汇医慧影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柴象飞表示,公司的原始数据来自其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临床科研研究。另一方面,汇医慧影跟许多医院进行了合作,获得了大量精标注数据。“我们发现越是顶尖三甲医院越是关注医学与创新技术的结合,对AI抱着开放、拥抱的态度”。汇医慧影希望通过和三甲医院的合作,不断训练人工智能的模型,模型成熟后再逐步向基层医院推广,随着接入医院的数量的提升和不同病种、科室的接入,模型也会不断调整迭代,提高准确率和敏感性。

商业转化初见成效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柴象飞表示,影像科的收入通常占医院总收入的20%,医学影像市场每年有超过6000亿元的行业规模。汇医慧影可以为医院提供全产业链的医学诊断软件产品,包括AI诊断云平台、放射组学云平台和数字智能胶片等。公司有一支30人的销售团队,来自GPS(GE、飞利浦、西门子)的占到40%,负责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汇医慧影目前和700多家医院完成合作,其中200多家为三甲医院,500多家为基层医院,“一方面,对大医院来说,需要顺应趋势抢占人工智能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影像医生不到8万名,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对小医院来说,影像医生高度稀缺,它可能原来需要请省里的医生过来,或者把片子传到省里的医生那里阅片,需要耗费更多的成本。现在通过人工智能的平台,它省了很多事情,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他说。

此外,汇医慧影也和一些体检机构以及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在临床体验中,有80%是健康人群,20%是大病人群。健康人群在每年的体检中需要拍片,所以汇医慧影的客户中,包括爱康国宾等。

对大病人群来说,精确的筛查诊断利于疾病的尽早治疗。比如,肺癌是中国的第一大癌症,但在美国肺癌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概率特别高。鼻咽癌曾是广东地区最大的癌症,但因为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治疗,鼻烟癌在广东已经不被称为癌症而被称为慢性病。

“肺癌也是一样,很多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希望产品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在筛查诊断时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给大家带来对于健康的新认知。”柴象飞说。

此外,汇医慧影还会逐步发展2C的商业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深层次的医学报告和健康服务。

虽然在AI赋能医疗的现阶段,诊断费用会比传统医疗诊断贵很多。但柴象飞认为,在算法成熟之后,AI产品将会持续产生价值,有望进一步渗透到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管理过程中,提高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而另一方面,医疗和教育行业一样很特殊,人们通常不会说为便宜埋单,而是希望为更好的服务埋单。而在美国,医生的知识和时间就是价值,国内我们看到知识付费已经被市场接受,随着多点执业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的医疗付费意识会越来越强。

相较于推想科技、深睿医疗等行业竞争对手,柴象飞认为,汇医慧影在产品化落地、销售渠道网络等方面做得更快。汇医慧影团队成员的跨学科跨度也更大,从云计算、大数据到AI、算法,再到医疗、医学影像等,各背景的成员都有,利于从工程化到产品化的转化。“而且AI创业公司中创始人大多是AI技术背景,我们的创始合伙人技术和销售背景的都有,是比较平衡的一个组合。”他说。

近期,汇医慧影又获得新一轮数千万元的融资,投资方为鼎晖投资。值得关注的是,这轮投资由鼎晖投资TMT团队和医疗团队共同完成。鼎晖投资方面表示,鼎晖关注AI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之前投资的商汤科技、数联铭品、埃夫特机器人等AI公司在安防、金融、工业等领域均有不错的表现。

医疗行业是鼎晖投资布局的重点,也是人工智能近期可能突破的方向之一。医疗影像是医疗行业中数据积累较为丰富,AI技术应用相对成熟,临床价值较大的领域。鼎晖投资汇医慧影,看中的是创始人柴象飞和郭娜非常互补的技术前瞻能力和商业落地能力,也看好首席科学家邢磊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几十年积累的医疗影像方面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和人才资源。

在柴象飞看来,AI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知识储备的竞争。当前医疗AI的最大掣肘是跨学科人才的大量稀缺,汇医慧影正积极谋求全球跨学科人才布局。以技术团队为例,在60多人的技术成员中,医工结合背景的人多达30多人,有医学背景的,有专注于云架构的,还有人工智能背景的,其中海外博士将近20位,从斯坦福引进AI博士5位。(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