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孩子带着母亲去驻村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抱着孩子带着母亲去驻村》。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湖北日报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振雄宋效忠通讯员高玉峰





“孝昌县扶贫脱贫故事会”正在孝感各地巡回演讲,其中一则“刘珊抱儿带母去扶贫”感动了万千听众。但也有人质疑,扶贫需要这么做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经深入采访,发现在刘珊如此敬业的背后,是她对扶贫所蕴含社会公义的坚守,感人至深,也引人深思。





扶贫,可不是简单的管吃管喝





刘珊今年25岁,是孝昌县妇联的普通工作人员。根据安排,妇联须有2名干部参与扶贫。但妇联仅6名工作人员,实在腾不出人手,只好派她和另一干部分头下乡。





刘珊的困难在于,她的孩子才1岁3个月大,公婆远在外地,丈夫也在外奔波,只能妈妈帮着带。但妈妈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大好。





精准扶贫是头号民生工程。刘珊毅然接受了任务。





家住县城,扶贫点在几十公里外的丰山镇中分村。凌晨4点得起床忙孩子,5点多钟赶车,从县城坐车一个多小时,再步行20多分钟到中分村。班车趟次少,下午四五点就收班。万一没赶上,回不了家,孩子整夜哭闹,老妈撑不住。





可每天这样早出晚归两头赶,留给工作的时间极为有限,好多事才刚刚开头就被迫中断,效率极低。自己也整日昏昏沉沉疲惫不堪,每天回家刚抱起孩子,孩子没睡自己先睡着了。刘珊毅然决定,把妈和孩子带去驻村,两头兼顾。





“扶贫说着简单,其实谁家缺吃缺穿,把扶贫政策逐一落实就行了,哪这么简单喽!”刘珊对记者说,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是切实做好“扶真贫”,挨家挨户给每个人建档立卡。





中分村居民163户,原报贫困户86家,但另77家也要逐一走访,各家几口人、准确年龄、身体状况、致贫原因、各自的经历苦楚……“建档不是简单填表,每份档案都像是一篇人物传记。”刘珊说。





刘珊做事极为仔细,譬如核实某人的病情或伤残,她甚至要找到当时的主治医生,“不是不相信村民口述,是要精细准确,核定要科学,结论要权威。”经3个多月家访,刘珊的档案手记足有十几万字,原报86家贫困户有所剔出,77户非贫困户有所增补,中分村贫困户的准确数为79户。她将明细一起张榜公布,全村人心服口服,无一人有怨言。





扶贫,可不是简单的助贫济弱





“抱儿带母去扶贫”的最主要原因,是晚上必须留村。“不跟乡亲们24小时全天候在一起,不会知道他们的真实所想,也发现不了他们的潜力可供激发。”刘珊说。





精准扶贫政策涉及教育、医保、兜底、残障、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金融、就业等领域共52项,刘珊烂熟于心,无论哪种贫困,她都能不假思索“一口清”说出条款。但她每天想最多的,不是这。





“贫穷不是错,但也绝非什么荣耀。扶贫是万不得已,脱贫才是正道。再穷,人们也渴望有尊严地自食其力。”她说。





肢残老汉徐生明60岁,58岁老伴李胜仙因伤智力受损,老两口无儿无女,靠从3亩地里刨食,一直穷得叮当响。刘珊先帮他们落实社保兜底政策,转五保,然后教他们喂猪、养鸡,又鼓动他们承包4亩林地种油茶,老人虽有残疾,但干这些不碍事。





记者去探访,刘珊陪同,李胜仙远远一见她就孩子般笑。村支书李国平对记者说:“大半辈子了,以前从没见她这样笑过。”





另一家,李艮杏66岁,患脑膜炎,老伴魏汉国72岁,患肺癌。二老也没儿女,养女已出嫁。李艮杏说:“说我命不好吧,也好,养女比亲姑娘还亲,养女嫁走了,又来个干姑娘。”





这干妈是刘珊要认的,她常帮干妈拖地、洗衣、浇菜园。为干妈办低保提标、医保金全免、住院二次补偿等手续。李艮杏说:“问我两个姑娘哪个好,还是刘珊好,她懂的可多,看到她,心里才踏实。”但刘珊却反过来感激干妈和众乡亲,母亲和孩子来村,乡亲们争相照顾,是真的亲如一家。





刘珊说:“现在的‘贫困’已基本不再是缺吃少喝了,很多时候,精神的陪伴可能更重要。”





扶贫,创新经济的另一种方式





驻村扶贫9个月,刘珊最难过的是刘爱国、郑三翠一家。夫妇俩都49岁,以前家境还行,却因为病,致贫了。





“说来你不信,都不是大病。”刘珊说,一般人理解因病致贫,多是大病、绝症,但刘爱国就是个胆结石切除,大女儿就是个普通妇科病,郑三翠就是个生三胎时早产,3人3台手术,不大的3台普通手术,医疗费几万元,就穷得再翻不了身了。





这事让刘珊深切知道,传统农村经济何其脆弱,并不大的灾祸,就足以令人万劫不复。所以在协助村里安装自来水、建卫生室、绿化清洁家园、装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同时,刘珊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引进项目,“真扶贫”,必须项目先行。





她协助中分村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开展畜牧、家禽、水产养殖和苗圃、茶叶种植。记者采访时,她正游说将一个废弃砖厂的土地流转出去,从同学的亲戚那儿引来一个蚯蚓养殖项目。





“9个多月来,我逐渐加深了对扶贫的认识,它只是手段,实质是创新经济发展的另一种方式。”





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处长王斌得知刘珊对扶贫这么理解,大为感慨。他对记者说,的确,通过帮扶,为贫困人群创造机会,提升能力,增加就业和收入,最终是为壮大经济的宏观基础,从这一角度讲,扶贫的确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而是开发式创新发展的另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