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视频传说

1月6日夜,小编一觉醒来,爬起来看到朋友圈出现这样一条视频。大致说在明光农贸市场以6元钱一斤的价格买了粉丝,买回家后用火一烧,结果燃烧极旺冒烟,就是塑料袋,燃烧后粘乎乎的,类似的在西区市场也有。

原视频截图: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比对试验

2018.01.06

瞬时,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风险,患有强迫症的小编心情不好了起来。想起小时候,几个熊孩子围在烤火炉前烤火,喜欢将粉丝、粉条放在炉火上烤出呲呲啦啦的声音,烧焦的粉丝还能吃的乐事。小编决定连夜做个比对试验。

1、粉丝燃烧。取出几根粉丝(是在自来桥一家叫“山芋城堡”的小作坊购买的,自己目睹过整个加工过程,除了按标准必要的添加物外,没有塑料),点燃后,发现也烧着了,火还很旺而且有呲呲啦啦的响声,与小时候炉火烤制粉丝一样的。

2、面条燃烧。取出几根面条,点燃后依然能烧着,燃烧的状态也很好,只不过少了呲呲啦啦的声音。

3、塑料燃烧。取一个塑料袋,很费力的点燃,燃烧起来后,火也很旺,但是很快缩小成一团,且燃烧时还不断向下滴黑乎乎的液体,最终冷却形成的焦炭状物体,很硬且有异味。

通过比对试验,小编琢磨,到底粉丝能迅速点燃就究竟是什么原因,比对试验只不过是证明粉丝、面条、塑料能点燃,也不过最终状态不一样,但要证明粉丝内未添加塑料,看来还得找其他理由。于是,小编准备第二天上午去大润发超市或者苏果超市买点粉丝等继续比对下,找出原由。

无意之间,在“度娘”上却发现类似的“辟谣”信息铺天盖地,看来我们再做比对试验也属多余,有心的消费者可以自行查询下,了解则会深刻。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有图有真相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以《温州晚报》辟谣的一则例子为例。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恍然大悟

食品安全问题是很多是我们不知晓的,对未知问题不能盲目下定论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调查处理信息和国务院确定需要统一公布的其他信息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调查处理信息的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也可以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未经授权不得发布上述信息。



如何辨别食品安全谣言这个熊孩子烧粉丝录视频仅仅是为了成为网红吗?
小贴士

常见的谣言

1、偷换概念是谣言制造者喜欢的方式。瞎编的数据、看似专业的名词、东拼西凑的语言,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

2、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谣言最容易被散播。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社会矛盾、医疗疾病等等。请输入文字

3、看图写话式的谣言很难辨别,这些谣言通常以夸张的内容引发争论。

如何分辨谣言

1、询问法。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先不要传播,不妨在网上或者书中查一下相关的关键词,许多谣言是已经被辟过谣的,稍微一查即可得到答案。

2、追根溯源法。许多谣言中所叙述的内容完全不符合科学常理,我们只需要将谣言中相关数据、内容结合原理很容易就能识破谣言。

3、内容判断法。文不对图式的谣言直接看图可能难以分辨,而且图片来源各异,需要大家擦亮双眼。文中所叙述的事发地和事发时间是否模糊不清,是辨别此类谣言很好的一个依据。

4、观察评论法。评论可以快速为我们提供思路,很多朋友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来自谣言中事发地的朋友也能提供很多真实线索。

许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谣言,说轻点会成为朋友的笑柄,说重了不仅助长了造谣者的气焰,还使得一些本应该被传播出来的信息被谣言所遮盖。转发只需一点,却让多少人受骗。因此在这里呼吁大家,请珍惜自己的转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