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专家熊瑛:关于"老花眼"的这些误区,别再犯了
所谓“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
据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熊瑛介绍:老花眼是无法避免的,年轻时,人们眼球的水晶体较柔软又富弹性,可随时变厚变薄,看近处事物时有极佳的调节功能。但是随着年龄渐大,眼球水晶体逐渐硬化及增厚,使变焦能力降低,因此当看近物时,由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所以近距离的物件变得模糊不清。
今天,熊主任将和大家分享有关“老花眼”的病理、症状和应对方法,帮助大家从眼科知识的角度了解这一眼病,用更积极地心态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症状。
近视患者也可能得“老花眼”
“近视眼不会得老花眼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熊主任对记者说,无论男女,也无论近视眼和远视眼,都会面对老花眼的现象。
以前有人误传,认为近视者到年龄较大时,不会老花。其实,近视眼患者也会发生老花眼。近视眼是看远看不清,要戴近视眼镜(一种凹透镜)才看得清楚。当老花眼的年纪来临时,看近的物体则需减少原先凹透镜镜片度数(相当于加上凸透镜),甚至得摘下近视眼镜才看得清楚。
比如说,您原来有250 度的近视,而您目前有200 度的老花,则您看近物时只须50 度的凹透镜镜片就可以。此时,看近物时可以不用戴眼镜(因为等于只有50 度近视)即可看清楚。
事实上,您还是有近视,同时也有老花,只不过给人一种错觉,以为不必戴老花镜就可以看书报了。
眼花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人老眼花是不可逆转的,视力越好的人眼花症状会越明显。如果您一旦出现头痛、眼痛等花眼症状时,应马上去专业店配老花镜。配戴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是最简单、也是必要的方法。由于老花眼的程度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所以老花镜的度数也会随之加深。
配老花镜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在看近距离物体清楚的眼镜度数上,再加1/3 的调节力作储备用;第二种是采用看清近距离物体最低的镜度。许多老年人的实践证明,以后者为好。
戴老花镜的原则
如果还可以看近,就尽量晚戴;低度能看则不戴深度镜。一般眼睛初花戴75~100 度,以后每年酌增50 度,直到70 岁为止。配戴花镜应先验光,以免初戴花镜度数太大,陷于越戴越深的状态,引起睫状肌蜕变,损害视力。所以,老花眼者选戴合适的老花镜,才有益于眼睛保健,有利于生活和工作的方便。
远视和“老花”不是一回事
远视是屈光不正,主要表现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视物疲劳。远视自幼发生。老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随着调节力下降,从40 岁左右开始,无论有无近视或远视均会发生老花。表现为将阅读物放远些才能看清楚,到一定时候需用正透镜帮助看清。
摘掉花镜并非“返老还童”
有位老年人戴了十几年老花镜,最近突然不戴眼镜也能做针线活了,人们以为是“返老还童”了。
熊主任介绍道,人的眼睛构造很像一部照相机,它有一些“调节装置”,包括眼内晶状体和睫状肌。看近物的时候,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就清楚了。眼睛的“调节装置”出了毛病,就会出现近视、远视、老花眼等,而老花眼是人体生理上的一种正常现象。
至于一部分已戴上花镜的老年人,若在一段时期内不需要戴花镜也能看书,表面看来是“返老还童”变年轻了,其实可能是疾病所致,这时最好到眼科检查,因为“六十花甲转少年”的现象有些是于晶状体硬化和老年性白内障所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内代谢会发生异常改变,晶体纤维发生变性、肿胀和混浊,到一定的程度,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即白内障的膨胀期),使晶体的厚度增加,这时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的视力明显比以往好,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清近距离微小的物体。
初发期及膨胀期的白内障(也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膨胀变凸使中央部分的屈光力增加,视近物反而清晰,而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看远时,如果晶体混浊未波及瞳孔区,远视可无大的影响。
又由于白内障发展缓慢,可数月、数年才失明,少部分病例可停止发展,因此有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视力反而提高,但“返老还童”是不切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专家介绍
熊瑛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青少年近视和高度近视,远视,散光等疑难儿童视光眼病的防治,弱视的治疗,包括角膜塑形镜验配。白内障,ICl眼内镜植入手术及青光眼药物及手术治疗。
来源:《科技日报》李颖
责任编辑:邢宇
- 巨额白银突然被大雨冲出,经专家鉴定,此为消失四百年的宝藏
- 减肥的关键就在“吃”!按照营养专家这吃法,想不瘦都难
- 小产权最新政策,2018小产权会合法?专家回复:难!
- 专家给出,为啥现在农村男子娶媳妇难
- 心跳!美元周五“强势反攻”重回89关口!专家评通胀担忧还过早!
- 农村老人收藏了一张开门号纸币,专家曾花千元收购可是收不到
- 日本为防掉入海底黑洞,准备30年投资40亿,专家:仅中国能救
- 中国热控网祝您新春快乐!
- 我不是狗熊,更不是狗,我是来自荷兰的狮子王!
- 放疗的过程中,产生了副作用怎么办?肿瘤专家告诉你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