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从“成都图书馆”看现代图书馆探索阅读推广服务路径

【公共文化】从“成都图书馆”看现代图书馆探索阅读推广服务路径

【标签】 公共图书馆 阅读推广【正文】

【热点回顾】

【公共文化】从“成都图书馆”看现代图书馆探索阅读推广服务路径

四年一次的"大考成都图书馆如何脱颖而出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和文化服务平台,既是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地标,也承载着传播知识、滋养群众的重要作用。面对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这四年一次的“大考”,成都图书馆以1912年始建以来“开启民智,服务社会”的办馆宗旨,不断改善办馆条件,深化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中心图书馆的龙头作用,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以服务出效能 建设效益型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和文化服务平台,对全社会文明指数的提升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成都图书馆坚持服务效能优先的科学办馆思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成都图书馆全年365天开馆,节假日无休,每周开放时间为76.5小时。作为百年老馆,馆内现有各类纸本文献总量250.68万册/件,电子文献总量607.02万册。通过数年努力,已形成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均衡发展、共同服务的良好格局。通过多样化、跨系统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成都图书馆与全国56个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关系,年文献外借量224.56万册次。此外,成都数字图书馆拥有9600万篇/册、共计100.39TB的海量资源,囊括23个优质数字资源库,面向读者免费开放。成都图书馆于2014年初开始在全市建设“数字移动图书馆”平台,目前已在各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投放了68台“数字移动图书馆”,新型阅读设备在大街小巷触手可及。此外,还在全市人员密集区域设置了5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成都图书馆还积极承担和发挥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方面的责任和职能。2013年至2016年,成都图书馆共举办各类讲座、培训753场,参与人数114022人次;开展网上讲座、培训共302场,观看人数50356人次;举办各类展览190场(含网上展览22场),参观人数975237人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237次,参与人数70051人次。在长期服务创新过程中,成都图书馆形成了有特色、有完整服务模式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的“成图锦城讲堂”、“成图家长沙龙”、“成图阳光课堂”、“成图喜阅”馆刊、“成图决策咨询”、“成图阅创空间”6个服务品牌活动。周末公益讲座与阳光读书系列活动是特别受市民喜爱的文化品牌。有特色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先后吸引王蒙、麦家、阿来、易中天、林清玄、胡因梦、流沙河、李谷一、白岩松、六小龄童、李丹阳等众多名家参与,与读者分享艺术人生与阅读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工作显著增强。从少儿阅读场所、设施、经费上予以保障,为少儿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成都图书馆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逐步建立起针对少儿读者“少儿阳光课堂”,不仅在本地少儿读者中人气颇高,还得到了成都市少工委和文明办的表彰,“义务小馆员”活动也获得文化部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表彰。

以学术促发展 建设研究型图书馆

作为副省级城市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在抓管理、重服务的同时,学术研究和创新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四年来,成都图书馆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6部,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7项,厅局级科研项目数量2项,发表科研论文37篇,通过发掘馆藏资源、锻炼人才队伍、弘扬优秀地方文化等做法,成都图书馆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可行之路。

2013年,成都图书馆启动《中国西南地理史料丛刊》编纂科研项目,该丛刊总计44卷(册),已于2014年由巴蜀书社正式出版。此外,由成都图书馆主持编纂的《四库》大型文献学学刊也于2013年、2014年出版了创刊号和第二辑。成都图书馆和成都市古籍保护中心于2014年整理出版了四套古籍再造善本,分别是《林中丞书信集》、《食宪鸿秘》、《清代学者像传》和《芥子园画传》(第三集)。2016年与四川省图书馆合作,推出明朱墨套印本《诗经》、清手稿本《张船山手书诗稿》、明崇祯刻本《圣迹图》、明刻本《老子道德经》、明洪武刻本《玄奘译经图》和宋、元刻本《王状元集注东坡诗》六套珍贵古籍善本再造,为弘扬民族文化、加大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由成都图书馆副馆长,作家、学者、研究馆员肖平编撰的《巴蜀文化丛书》(共五册)于2013年出版。

成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馆的方志、图书、期刊、报纸等入藏类型丰富,收藏的名人手稿有2000多份。成都图书馆拥有古籍11万册,是全国第二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古籍修复、善本再造有序推进,古籍普查工作已于2016年全部完成。为保证馆藏发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保证馆藏结构的合理性和特色性,成都图书馆于2016年启动了“中国新诗百年千家诗集”收藏项目与成都影像资料数据库两个馆藏专项规划。“中国新诗百年千家诗集”收藏项目力求将自身打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诗歌图书馆。项目将完成征集实施中国新诗百年“百千万”工程——在100年新诗发展历程中甄选1000名诗人出版的10000册诗集。甄选出来的诗集均成为成都图书馆诗歌馆馆藏,编辑出版《成都图书馆收藏:中国新诗百年千家诗集图录》并纳入《中国新诗百年大系》。成都影像资料数据库的首批3000幅老照片已整理完成,将提供给广大读者浏览,让社会各界人士研究、使用,让子孙后代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成都的历史文脉。

以协作谋共赢  建设集群型图书馆

自2012年开始,成都图书馆用三年时间,采用集群和加盟的方式实现了全域22个公共图书馆的全面通借通还,2015年7月正式启动了身份证免押金注册读者证,向全市推广零门槛的“阅读相伴一生”理念。从而建成了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完备程度最高的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

成都图书馆还通过全市“读者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立了成都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把市馆23个大类近9600万篇册的数字资源全部向注册读者免费开放,读者无论在任何图书馆注册均能立即享有成都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权,解决了区(市)县图书馆数字资源重复、短缺、低效等现实问题。同时构建起了完备的全市联合书目,读者使用集群检索系统即可查阅全市22家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并就近借还,有效提高了全市的文献资源共享水平。

成都图书馆建立了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进行点对点讲座直播,将市馆的文化品牌“锦城讲堂”同时投向各个区县图书馆,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共享讲座直播,共享讲座信息成果及专家资源,打造全市讲座资源库,建立网上讲座频道,促进全市讲座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打造成都人的“百家讲坛”。

通过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各类资源,成都初步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一盘棋”,通过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从2015年7月到2017年4月,成都实现了注册读者总量翻番,数字图书馆利用率同比增长40%。

以创新为根本  建设开放型图书馆

当今公共图书馆正在向创新型复合型图书馆转型。成都图书馆抓住契机打造“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和“风雅颂——西南四城市国学经典诵读邀请赛”,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由成都图书馆在2014年发起,并形成四城市(成都、昆明、贵阳、重庆)轮流举办机制的西南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国学经典为比赛诵读内容,拓宽城域文化建设空间,促进西南各城市之间的城际文化交流,不仅是传承经典、发扬传统在形式上的回归,为建设公共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添文化氛围做了有益尝试,更是西南四城市首度携手合作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开启了区域文化联动的新模式。“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在举办地四城市取得了圆满成功,更获得了全国目光的关注。成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还透露,作为区域联动公共文化服务,“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全面的提档升级,促进了更多城市的文化交流,让来自各个城市的选手以文会友,持续打造有价值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2015年6月,“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正式成立,入驻团队近10家。空间服务团队由图书馆资深学科馆员组成,可以为创客们提供专利检索、科技查新、竞争性情报等专业信息检索服务。入驻团队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创客活动,并延伸到区(市)县,与当地的创业者进行互动,把阅创活动辐射至成都各个地区。“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现已推出“创客散打”、“创客机器人”、“力剧场”、“灵慧亲子读书会”、“麋鹿青年成长计划”等阅创空间系列品牌活动。同时,阅创空间完成了虚拟孵化器平台的搭建,并完成虚拟网站及APP开发。虚拟孵化器平台可以帮助创业者展示创业成果,发布预期项目,寻找优质合伙人;帮助投资者筛选优质投资项目,与创业者在线沟通;给创业团队提供相应的创业在线辅导,解决创业方面的难题。该虚拟孵化器平台已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

(以上来源:成都日报,2017-12-15)

成都图书馆:翻到了“阅创空间”这一页

近两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双创”已逐渐走进各个领域,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文化单位、机构参与、支持创新创业的热情更是不断高涨。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图书馆获悉,该馆自2015年开始打造的“阅创空间”已初具规模,孵化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招募创客项目成图书馆文化品牌

2015年7月,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正式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创客团队,首批有4家团队通过创客项目评审会和优质创客项目评选正式入驻。除了考虑创客团队自身的质量,成都图书馆还会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对入驻团队进行筛选。

“我们向社会公开招募入驻团队,但也需考虑自身能提供的资源。比如文化产业、创意、艺术类的创业团队就更适合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代瑞雪介绍,“阅创空间”服务团队由图书馆资深学科馆员组成,可以为创客们提供专利检索、科技查新等专业信息检索服务。在这样的标准下,之后一年里“阅创空间”又加入了3支队伍,现已有7家团队入驻。

团队入驻之后,“阅创空间”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首先解决的是场地问题。在这里我们不仅有免费的办公场地,还有免费的演出场地。”曹力艺术工作室创始人曹力说。2015年,刚辞职创业的曹力一眼就相中了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打算将这儿作为自己团队创业的起点。“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平台,帮助我们宣传新剧,还为我们提供项目资源。”曹力表示。依托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曹力艺术工作室如今在行业内已初具影响力,其打造的“力剧场”已成为成都图书馆的文化品牌项目。

事实上,7家创客团队在“阅创空间”的孵化下已有实质性的发展。半核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利用图书馆资源,精心打造了书目推荐类漫画自媒体“喻读”;乐学乐创机器人教育的“创客机器人”以最高票数获得“创业天府·菁蓉汇·崇州”大数据专场活动“创业之星”称号,当场获得天使投资人300万元的意向融资;四川蹊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阅创空间”后,在为客户定制旅行线路时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

以图书馆为阵地搭建全市创客交流平台

“阅创空间”办公地点在成都图书馆五楼,占地170平方米。“办公场地、文献和专家资源,这里一应俱全。”创业者李明珠介绍,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进这里。

为充分利用图书馆特色资源优势,避免与其他创客空间的同质化竞争,早在筹划初期,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就有了明确定位:为创客提供创新、创造的文献信息智力支撑平台,扫清创客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畅等障碍。因此,除了场地、资金、项目这些必备的硬性条件外,成都图书馆还致力于搭建全市创客的经验交流平台。截至2016年底,“阅创空间”已成功开展各类创客活动72场,参与人数超1.5万人次。其中,“创客散打”“尖叫吧!创客”等活动已成为全市创客们交流、学习的平台。除此之外,“阅创空间”虚拟平台也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目前已注册团队37个,注册用户4300余人,平均日活跃人次达864.5人。

“不仅如此,2016年,‘阅创空间’入驻孵化团队还与图书馆提供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图书馆创新的内生发展动力。”据成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透露,2017年,“阅创空间”将在此基础上结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搭建大众创意共享转化平台,做好成都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文创产品的策划开发工作。下一步,成都图书馆将发展联盟,在区市县图书馆选择成立“阅创空间”试点,为文化创意类创业团队提供更多平台。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2017-04-14)

【数据分析】

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往往取决于其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而阅读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个人整体素质的基本方法,其作用可见一斑。图书馆作为市民的书房和第二起居室、第三空间,其核心功能之一是促进阅读,培养读者的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图书馆提供的这种服务,以及促进图书馆服务拓展的各种创新服务,我们都称之为阅读推广。

在当前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中,有一类服务是图书馆原有文献服务的延伸,或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推广原有图书馆文献服务。如利用图书馆网站、微博、QQ、微信等技术手段进行读者阅读服务,这类阅读推广属于原有图书馆基本服务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例如,成都图书馆自2012年开始用三年时间,采用集群和加盟的方式实现了全域22个公共图书馆的全面通借通还,从而建成了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完备程度最高的全域成都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

同时,成都图书馆还通过全市“读者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立了成都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把市馆23个大类近9600万篇册的数字资源全部向注册读者免费开放,解决了区(市)县图书馆数字资源重复、短缺、低效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开展这类阅读推广正是图书馆履行使命,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重要服务内容。

另外,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体活动中,开展数字阅读活动、儿童故事会、社区读书会、知识讲座、素养培训、读书竞赛等活动,表面上看并非阅读服务,而是对图书馆机构的自我宣传。但此类活动在宣传图书馆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缺乏阅读意愿的人增强阅读意愿的目的。例如,成都图书馆的“锦城讲堂”,被称为“成都本土的百家讲坛”。图书馆讲座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学术文化、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宗旨,以“接近老百姓、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为选题策划依据,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广受市民赞誉,从而将更多的读者 “引进来”。

图书馆服务并非一成不变,在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大量突破图书馆原有服务边界的服务,这些服务仍被认为阅读推广。其中一个热点服务,就是提供空间服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是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如图书馆提供休闲咖啡吧供读者交流,或者提供创客空间供读者开展各项创作,譬如成都图书馆的“阅创空间”。对于此类阅读推广项目,2010年12月,吴建中先生在深圳“公共图书馆高峰论坛”上做了《拓展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的演讲,指出“图书馆是激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最佳场所”,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人探索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热情。他将图书馆空间服务定义为一种通过交流促进学习的方式,“现在学习方式多元了,阅读是学习,交流也是学习”。

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阅读推广已成为公共图书馆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最值得图书馆人探索图书馆服务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资料来源】 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