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学者简介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孙正聿(1946.11- ),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

作者:孙正聿

摘要

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在我看来,学者的生活方式是围绕做学问形成的,它应当有四个特点。

做学问,要志于斯且乐于斯。志不在此、乐不在此,学问就做不深、做不透、做不大,即便“著作等身”,也难“著作等心”。任何重大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重大理论问题。以理论的方式面向现实,就会在理论与现实的交接点上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揭示出大大小小有意义的规律。因此,真正的学者总是有读不完的书、想不完的道理、写不完的思想,总会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劲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应当是学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做学问,既要有“平常心”,又要有“异常思”;既要“美其道”,又要“慎其行”。没有“平常心”,总想一鸣惊人、出人头地,就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既不能“苦读”、又不能“笨想”,就丢掉了做学问的大气和从容。有了“平常心”,就会读出人家的好处、吸收人家的营养,从而悟出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体系,也就是具有启发性和震撼力的“异常之思”。没有谁能一下子就有思想、有创见,也没有谁能一下子就成名。学者的“成名”,大体上是水到渠成的。学者把自己的学问和思想讲出来、写出来,这就是“美其道”;不光这样讲、这样写,而且言行一致、笃志践行,这就是“慎其行”。以“平常心”达成“异常思”,以“美其道”引领“慎其行”,就会形成富有魅力的学问人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

做学问,要“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致力于钻研,不屑于钻营。“钻研”与“钻营”虽只有一字之差,却道出了真学者与伪学者的本质区别。鲁迅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就这么十几个字,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投机钻营,“捣鬼有术”,做学问或可名噪一时,但终究名实难副、行之不远,总之是“有效”但“有限”。要把学问做大、做好,“钻研”是不二法门。这就必须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下功夫钻研,把学问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做学问,需要学者之间人格上相互尊重、治学上相互欣赏、学问上相互批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家有人家的特色,人家有人家的专长;自己有自己的学问,自己有自己的思想。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批评,才能交换思想、收获友情。如果对人家不是“棒杀”(常常看到的所谓“商榷”)就是“捧杀”(常常看到的所谓“推介”)或者“抹杀”(常常看到的“集体沉默”),学者就很难长进,学术就很难繁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既不是“你好我好”,也不是“吹吹拍拍”,而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相互批评不是“打棍子”“扣帽子”,而是持之有据的探讨与争鸣。隔靴搔痒之“赞”与借题发挥之“骂”,都不是繁荣学术的相互欣赏和相互批评。只有同情的了解和带有敬意的批评,才能真正推动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此号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可在本公号后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国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敬请关注“中华好学者”!

专心聆听来自学术界一流学者的声音

8万关注者的不二选择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华好学者”~共同自由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现代社会主义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华家学园

百家争鸣,华家领导

以华家意识形态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术人应该如何生活?学者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华好学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