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由现实版“桃姐” 想到的……

你要看的是不是《广州日报:由现实版“桃姐” 想到的……》?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据《人民日报》报道,50多年前,孙锦秀丈夫离世,王秀英作为保姆照顾她三个年幼女儿。1980年孙锦秀再婚,有人建议给王秀英一笔钱让她另谋生路,孙锦秀说不能丢下她不管,这一管就是37年。“当年她养我女儿们的小,如今我们养她的老,天经地义。”





看到这条新闻,我不由得想起曾看过的一部电影《桃姐》。这部电影里,讲述了一位长期在一户人家工作的保姆,与这家人产生了亲人般的情感。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到人间自有真情。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雇主一家用心用情照顾保姆一生,只是少数案例,通常不具有普遍意义。现实版“桃姐”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在深层次上仍有值得我们深思之处。





其一,在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还应得到更大的重视。新闻中也提到,雇主孙锦秀之所以在已不需要保姆服务的情况下还将王秀英当作家人一样为其养老,有考虑到王秀英“孤身一人”的因素。这背后,雇主不放心老人一个人是一个主观原因,社会各层面对“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尚不到位的现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假如抛开感情因素不谈,社会上能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接纳老人,对雇主和保姆双方而言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





其二,具体到保姆行业,各种福利保障还有很大欠缺。如今保姆行业逐步摆脱了“亲戚介绍”等老传统,各种中介机构成为家政服务市场的主体。但相当一部分中介机构不与保姆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也不为其缴纳五险一金。这一方面不利于保姆行业进一步提升规范性,另一方面也对保障保姆的长期利益不利。举例而言,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待保姆年纪太大而失去了职业竞争力之时,该如何安然养老?并非每一个“王秀英”都能遇到孙锦秀这样的好雇主。





正如这位保姆所说,碰到了一个好雇主是她的福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要实现包括保姆行业在内的各种老年群体老有所养的整体目标,不能靠碰运气的“福分”,而要靠扎实的社会保障兜底。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