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群众工作做到家无愧于水利事业

你要看的是不是《灌区群众工作做到家无愧于水利事业》?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彭云胜踏勘未整治渠道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1月3日6时讯(记者 董进)他高中毕业后,就投身到建设开州三汇中型水库的洪流中,从钻工电工做起一直扎根在基层;随后调到开州水电局水利科,专门负责开县兴隆水库中型灌区干支渠配套整治工程建设工作,天天爬大山,日日守工地。他就是开州水电局水利科项目负责人彭云胜,为基层水利事业奉献一生。





忍病痛 每天坚守工地10小时





1962年出生于开州铁桥镇灵通村的彭云胜,从小就养成了励志刻苦,勤奋好学,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品性。1980年高中毕业后,他投身到建设开州三汇中型水库的洪流中,先后干过钻工、电工。1988年被聘为山关庙电站负责人,四年后,调任铁桥流域站站长。2007年,调到县水电局水利科,专门负责开县兴隆水库中型灌区干支渠配套整治工程建设工作。大中型灌区建设,其实就是整治农田灌溉渠堰,需要天天爬大山,日日守工地。一年后,他便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紧接着,又被安排到小江大灌区龙安灌片工程建设项目。他深知小江大灌区项目来之不易,现场施工事关整个项目成败。2008年底,他心怀组织的信任与嘱托,踏上了去小江大灌区龙安灌片建设的行程。





为了方便工程监管,他坚持吃住在开州大灌区工程项目部。每天早上7点钟出门,直到施工企业收工,晚饭后,还要整理当天的工作日志和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他常想,甲方项目负责人就是要对项目负责,必须做到微观管理、宏观控制。微观管理就是施工方案的优化及工程质量的各个细节都要监管到位、宏观控制就是对整个项目统筹指挥,包括施工、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的管理。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之生活不规律,思想、工作、家庭、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体严重透支。局领导担心他的身体,2010年正月,安排他到西南医院检查。到西南医院检查为慢性胃炎伴糜烂。看似不太严重的病,却常常痛得他大汗淋漓。老中医告诉他,这个病就是工作劳累过度、压力太大引起五脏六腑代谢紊乱造成的,要想病情好转,得要好好休息才行。但是工地上的事情多而杂,一天得辗转六、七个工地,协调处理当地老百姓用地补偿矛盾和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一茬接一茬,应接不暇,只要工程未结束,他就没有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一干就是十年。





磨破嘴 灌区群众工作做到家





彭云胜与施工方 受访者供图





大中型灌区工程项目任务重,每年要新建和整治灌溉渠道30公里左右,涉及老百姓是千家万户,作为现场负责人,彭云胜深知要按时启动建设,不延误工期,必须主动介入,除了入户宣讲政策,找准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外,还要严格标准、把握政策底线,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南门镇原元通、元星和光明三村属断头山,涉及光明村400多户的占地、青苗问题,他就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先后协调各类矛盾20多起,8.7公里明渠开挖衬砌比预定工期提前了整整一个月。渠系修好后,解决了全村3000多亩农田适时灌溉问题。





2013年,小江大灌区温泉镇清坪大堰原定施工日期已经迫近,然而当地群众始终对工程持怀疑态度,抱有抵触情绪,彭云胜先后多次组织召开院坝会,促膝谈心,讲政策、摆道理,以心换心,换位思考。先易后难,打开局面。开工时,不少老年人天天到现场,当看到工程实实在在地推进、且质量有保证时,感到非常满意。后来当地群众自发地为项目部背来30多斤腊肉、60多斤大米,还相互劝告:“大家要支持灌区工程,若再不支持他们,良心上就说不过去了。”





扪心自问 无愧于水利事业





彭云胜自从到了灌区后,一家四口天各一方,无暇顾及。八旬且多病的老母亲无法照料,只能托付给妹妹。14年父亲病故,在他走后才醒悟到这些年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了,每当想起这些,他都感到十分愧疚和不安。





大中型灌区工作需要人干,再多再大的水利工程最终要通过渠系流通才能让老百姓受益,他说:“从农村一路走来,到今天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水利工作者,我知足。”每当堰渠修好通水时,看到当地老百姓那灿烂的笑容,他就觉得付出值得。更不会因为家庭得失而存有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