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来源:财金阅读(ID:goldread365)



麦肯锡近期发布了《全球银行业报告(2017)》,标题非常地振奋人心:《凤凰涅槃:重塑全球银行业,拥抱生态圈世界》



报告称,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虽已开始有了种种复苏的迹象,但连续七年,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却一直徘徊在8%-10%之间无法突破;银行股票的市净率也接近历史低位,说明投资者对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表示担忧。



为什么偌大的银行业却越来越赚不到钱了?即使银行一直在努力,但面对竞争对手不断抢占客户和瓜分零售业务利润,银行俨然有些抵挡不住了。



2017年全球银行业的情况不由让人想起一则古老的寓言,同样的半杯水,乐观者看到的是装满水的那一半,悲观者看到的是没有水的那一半,工程师则会说:这个杯子不该用来盛水。这三种说法都能用来解释全球银行业的现状。

装满水的那一半

由于过去八年的不懈努力,很多银行基本面都状态良好,银行的资金储备也到达历史最高水平。



2016年,银行业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2.4%,创十年新高,行业流动性增强;2016年,全球贷存比下降至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从2007年最高的120%,下降到四年前的99%,再降至2016年的93%。



2017年6月,34家参与美联储压力测试的银行均通过了测试,证明了美国银行业基础极为稳固。在欧洲进行的压力测试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表明整个行业的安全性显著上升。



目前,银行成本控制做的越来越好,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全球成本资产比从2011年的1.7%下降到2016年的 1.5%。毋庸置疑,地区间的成本管理原则差异很大,且各市场发展步伐也有所不同。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但总的来说,银行业在降本方面的进展颇为显著。近期,多个地区调高了利率,将有望大幅提升净利息收入,这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利好消息。

没有水的那一半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相反的,悲观者则认为,尽管行业重拾增长信心,资本更加丰厚,成本管理更加严格,也采取了很多改进措施,但始终都没能看到业绩的提升。



全球范围中,银行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为8.6%,比2015年下降了整整一个百分点。虽然股价比一年前要高,但涨幅没能大幅度提升行业的市净率(P/B),发达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市净率依旧和历史低点几乎持平。



业绩为何止步不前?首先是因为银行业收入显著放缓,2016年的增长率为3%,仅为前五年水平的一半。其次,利润率长期受到挤压,过去三年里,全球的利润率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从2014年的286个基点下降到2016年的276个基点,净资产收益率也随之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在北美,利润缩水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新旧证券和贷款会产生一定的交换成本。而在中国,利润缩水的主要原因是利率市场化和数字竞争。



Azimo、TransferWise和TransferGo这样的新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能够以低于银行定价78%的价格提供相同的汇款服务。当这些公司参与竞争,银行利润率就遭到了重创。



银行业绩疲软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风险成本上升。2014到2016年间, 风险成本从33个基点增加到37个基点,使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至此,我们已经听过了乐观者和悲观者的观点。那工程师的观点呢? 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观点可能最具启发性。

数字化生产力:银行业价值3500亿美元的机会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最近两年,数字化企业和新型分析公司已在全球各大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银行大刀阔斧的降本举措未能阻止利润下滑。



2015年我们就已意识到平台公司正蓄势待发,但当时我们认为银行业最大的数字威胁将来自于金融科技领域。事实恰恰相反,银行业成功化解了金融科技企业的攻势,并和一些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反而平台公司强势崛起,不容小觑。



市场份额的变化十分显著。例如,在中国支付市场,新晋数字化企业已赶超传统大型银行。2015年,数字化企业经手的交易额达到6.5万亿美元(2013年仅为1.2万亿美元),超过了传统银行6万亿美元的线下POS交易额。同样,在中国无担保消费贷款市场中,数字化企业的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1%飙升至2016年的25%。



平台企业的崛起



金融科技企业对零售银行业的威胁或许正在消减,但平台公司采取的新战略对传统银行来说更具挑战性。



通过打造统一价值定位、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数字先驱企业正在融合不同行业的价值链,让客户减少花销,并简化操作过程,给客户提供全新消费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吊足客户对新产品新服务的胃口。



这些企业不仅数据优质,可供高效利用,更让银行忧虑的是,它们在客户做出重大财务决策中往往扮演核心的角色。



以日本最大的线上零售商乐天(Rakuten Ichiba)为例。该企业提供忠诚度积分和电子货币,顾客可以在其所有线上线下商店使用;其次,向数千万会员发放信用卡;最后,还提供抵押贷款、证券交易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该公司还经营着日本一家最大的在线旅游门户网站,以及一款名为Viber的即时通讯应用,在全球约有8亿用户。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同样,阿里巴巴也不仅仅是一家巨无霸电商,它还是一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借贷机构、支付公司、B2B服务和网约车服务提供商。以即时通讯软件发家的腾讯也在向类似的领域拓展。



而亚马逊面对竞争,则开始进军云计算、物流、传媒、电子消费品领域,甚至发展传统实体零售业,以及中小企业借贷及保理等业务,令对手们应接不暇。



这些企业正在模糊传统行业之间的界限。凭借其卓越的客户体验,它们可以向忠实顾客群体销售品类更加丰富的商品。



许多行业的制造端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因为平台型企业越来越多地主宰多种业务的销售端,能够在单一平台上提供品类繁多的产品和服务。



若平台企业也能成功地把银行业务分为“制造”和“分销”两个环节,并发现在两个部分的盈利比例,传统银行将承受巨额的损失。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传统银行业务的“制造端”,即核心业务融资与借贷,贡献了53%的行业收入,但仅贡献35%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为4.4%。而“分销端”,即银行产品的销售,则贡献了47%的行业收入和65%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0%。



随着平台企业将触角伸向银行业务,它们瞄准的一定是能带来丰厚回报的分销业务。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在经销方面比银行更有优势。



世界各大领军平台近期纷纷出招,表明它们已经开始实施上述策略。比如,苹果启动苹果支付(Apple  Pay),腾讯和阿里巴巴推出更多服务,亚马逊也推出Amazon Go,收购全食(Whole Foods),并在欧洲提供在线汽车搜索服务;其他领军数字化企业也纷纷发布进军新领域的消息。



电信企业也在扩张,Telstra和Telus都开始进军医疗业。我们还看到平台扩张过程中的企业联合,比如谷歌收购了初创企业Waze,微软则收购了领英(LinkedIn)。



地位下降但绝对没有出局



随着平台企业扩张战略的展开,银行家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挑战已经到来。



一位银行家表示,“将来有一天, 我问我的两个孩子,‘你们用的什么银行?’而他们可能会说,钱存在汇丰,不过很喜欢用亚马逊的前端进行各种操作。这些可能就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新现实。”



同零售、日用杂货、传媒、发电等行业的高管一样,银行业高管们也已认识到了来自“数字天启四骑士”的威胁, 尽管这个称呼也许有些夸张。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首先,最明显的威胁是,银行正在经历客户脱媒。其次,银行长期以来提供的是一体化服务,亏本提供诸如支票和储蓄账户这类产品,来吸引客户使用其利润丰厚的其他服务,诸如借贷。



但是现在,银行产品和服务开始解绑,这就给传统业务模式带来了诸多问题。第三个威胁是由更高的价格透明度和商品相似性导致的商品化。



最后一个威胁在于,随着顾客越来越少使用银行服务,他们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开户银行,银行品牌存在感尽失。



这些趋势对传统银行来说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它们在匹敌数字银行成本方面尚力不从心,与数字化企业竞争更是捉襟见肘。



很多数字银行的获客成本仅为传统银行的一半,有时甚至更低(例如在中国,数字银行的获客成本往往只有传统银行的五分之一)。



而且,数字化银行可以快速扩大规模。在短短几年内,一家数字化企业就可以从鸡尾酒纸巾上的草图变成坐拥上亿客户的公司,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Kakao银行是韩国的一家纯数字化银行,据称,该银行开业头四天就获得价值5350亿韩元(4.7亿美元)的存贷款业务。到第五天,其账户数量即超过了一百万。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银行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分岔路口。我们预计,沿现有发展轨迹,加之利率上涨和其他利好因素,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到2025年可达9.3%,仅略高于现有水平。



但如果数字化冲击如我们预期般强烈,且银行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净资产收益率将跌至5.2%。造成下跌的大部分原因源自零售、支付和资产管理方面的利润率压缩;对公业务只会受到轻微影响。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



产业规模的数字化:势在必行的新趋势



平台企业的威胁切实存在且必须面对, 但我们认为还不至于关乎全球银行业的存亡。



银行业的悠久历史有力地证明,对金融中介的需求不会消失,而提供融资服务永远有利可图。不同的是,当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银行业可能还需很多年才能恢复盈利能力。



作为应对措施的第一步,银行可在未来3到5年内采取一系列举措,夺回原有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并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产业化运营。



总的来说,银行可采用与数字化公司相同的技术来达到上述目的,以此提高收入,改善资本使用率,尤其是削减成本。



我们的分析表明,如果全行业都采取措施,生产率的改善会带来7000亿美元的盈利,到2025年就能将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从现在的 54%降到38%。



现在数字化程度一般的银行,如能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其净资产收益率将提升5个百分点。



当然,7000亿美元是对全部潜力的估算。期望每家银行都进行必要的转型是不现实的;并且,部分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增益无疑将会因竞争而消失。因此,我们将估算结果打个对折,如果应对得当,到2025年,银行业 将额外增收3500亿美元。



技术进步让一切都变得可能。这给银行提供了重新打造数字化时代核心产品的新机遇。机会很多,并且遍布各处。



为此,麦肯锡在报告中重点列出了对大多数银行而言最具潜力的七大机遇,银行如果能够把握这些机会,则能将生产效率提升40-60%!

重磅!3500亿美元,银行业最大的机会在这里(附完整版全球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