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治理|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 二 )



按关键词阅读:


城市水系也是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天然水系,也包括人工运河、护城河等,其不仅有疏导内涝的作用,还兼具调蓄功能。古人对城内湖泊、壕池与河流等的疏导与调蓄功能很早便形成清晰的认识,如《汉书·沟洫志》中就有“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的记载。据研究,北宋至明清时,古人对城市水系排涝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认为“城市水系乃是城市之血脉”。城市水系在疏排内涝的作用上较为明显。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水系由三重壕池、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以及凝祥池、金明池、琼林池、玉津池等组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水系由内外城壕、筒子河、前海、后海、北海、中海、南海等组成。
此外,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的运用亦是疏排积水的重要方式。北宋时,东京城汴河上设置有泄水斗门,通过斗门启闭节制水流,如王士俊《汴城开渠浚壕记》中所言“水门启闭,各有宣节”。明代南京城市水系中采用水管铜闸节制水流,闭闸时水阻不流,开闸时水逐渐流出。清代的桂林城壕池与漓江相通,城壕与漓江间有雨水闸门,视城壕与漓江水位的相对高低而启闭。城市内部沟渠、河道等排水不及时,往往还会利用水车人工排水,如雍正《河南通志》卷五载明隆庆二年秋,开封连续大雨三日,“城中用水车輙水出城”。透水型地面的运用亦是中国古人防涝的经验总结。清代紫禁城内路面铺设的是透水砖,雨水可透过砖缝渗入地下,而不是淤积于路面。还有将道路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利用低处透水地面排水的做法,如《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大都皇城内“草场上的道路高出草场地面九十厘米,路面经过铺砌,使得污泥雨水不致于淤积路面”。实地考察表明,中国古代小城镇街道有的完全是天然泥路,有的虽然铺石块为路街,但其间的缝隙并不勾浆,都能使雨水自然渗透。
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亦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如排水系统便是排涝系统,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时常是阶段性的“以人治水”,而非常态性的“制度治水”;都城与地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较大差距等。但总体上来说,依靠城市排水系统的定期疏浚与管理制度的保障,通过城内沟渠、城市水系、机械排水与透水型地面等疏导与调蓄方式,古代城市可以较好地疏导内涝。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当遭遇极端天气或者长期大面积降雨时,这些措施则往往难以保证效果,这也是我们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仍不时出现内涝甚至严重涝灾的原因。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3日 14版)
【 治理|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稿源:(光明网社会)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P41323512020.html

标题:治理|中国古代的城市内涝与治理( 二 )


上一篇:导航|“司机公厕”一些细节待改善

下一篇:营造|努力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