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加油站“不下车加油”服务模式盛行。其中,一些加油站采取的扫码支付方式引发舆论争议,支持者肯定其方便快捷,反对者质疑其安全风险。
7月上旬,浙江省海宁市检察院就加油站扫码支付安全问题召开听证会,结合前期的“专家专题论证”以及“手机电磁辐射实验”,专家评议团得出“在加油机旁进行移动支付存在安全隐患”的结论。这一结论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多家地方媒体聚焦本地区加油站扫码支付情况,杭州、徐州、广州、海口等多地叫停加油站扫码支付,杭州、荆州等地还开展了安全督查暗访、专项整治行动等。
传播峰值形成于7月20日,江浙等地舆情热度高涨
文章图片
图1:加油站扫码支付信息传播走势(单位:篇/条)
在移动支付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的背景下,加油站扫码支付成为舆论场常态化议题。7月9日,《海宁日报》发文报道海宁市检察院就加油站扫码支付安全问题召开听证会,“在加油机旁进行移动支付存在安全隐患”的结论引发一定关注。7月19日,“中国消费者报”通过自媒体号矩阵发布《有安全隐患!多地叫停加油站扫码支付》,获得大量转载;@凤凰财经创建微博话题#多地叫停加油站扫码支付#,阅读量达6452.9万,推动舆情迅速升温。至7月20日,《检察日报》刊文《加油机附近扫码支付有没有安全隐患?》,再度推升话题温度,舆情峰值形成。
文章图片
图2:加油站扫码支付相关信息传播渠道与地域分布
统计显示,7月全网关于加油站扫码支付的舆情信息近2.5万篇/条。其中,微信文章占比达50%,新闻媒体报道占比20%,APP推送文章占比16%。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浙江舆情热度高涨,相关信息均过万;河南、山东、广东、上海舆情热度列第二梯队,信息量均过千。
文章图片
图3:加油站扫码支付舆论热词
就舆论热词来看,“多地叫停”等监管举措类词汇热度较高,部分地区对扫码支付采取从严管理,获得聚焦;“危险”“隐患”“风险”等消极情绪类词汇频繁出现,反映出舆论对于加油站扫码支付安全问题的担忧;此外,“无感加油”“AI”等词汇局部出现,表明解决加油站便捷支付问题的技术路径承载着舆论期待。
媒体持谨慎态度,业界呼吁高层介入与严谨论证
在对加油站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媒体观点以支持叫停加油区内扫码支付为主。其中,大多数媒体认可海宁市检察院专家论证结果,认为扫码支付确存安全隐患,应当明令禁止。《工人日报》发布《图说·安全第一》表示,加油站有责任剔除任何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而个人也需遵守、配合,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沧州晚报》7月24日刊文《叫停加油区域扫码支付应全面推行》,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规定禁止扫码支付,不能为一时便利为社会带来安全风险。
同时,也有媒体呼吁应对扫码支付安全性进行科学、严谨论证。《检察日报》《荆门晚报》等媒体在并持谨慎态度、赞成叫停扫码支付的同时,也提出此事不能止于地方“自我选择”,而应由国家有关部门从更高层面进行科学论证。《北京青年报》呼吁,此事需要有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牵头,组织通信、消防安全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科学家,进行更为严谨的科学实验,科学评估扫码支付的安全性,为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媒体认为,如果扫码支付安全风险得到证实,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禁止;但如果最终结论相反,也应公开辟谣,为扫码支付正名,消解公众恐慌情绪,甚至大力推广此类便捷支付方式。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P41323122020.html
标题:舆论|多地叫停加油站扫码支付 舆论期待安全与便捷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