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城市的有机更新,释放了大量的老旧厂房的资源。由老旧厂房资源改造成的文化产业园区也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让城市显得更加生机盎然。7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做客人民网,分享了文化产业激活老旧厂房经济的“北京经验”。
文章图片
视频:北京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接受人民网专访
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厂房变身文化产业园区
在798艺术区旁边,相连的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有出名的火车头广场;
在国贸,这个最繁华的地段,有个最时尚的文化产业园区“郎园”,里面还可以听昆曲;
在太阳宫,有觽堂文化艺术园,这是一个批发市场改造的一万多平米的艺术园区;
在海淀,很有名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文化、科技相融合,里面有顶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做芯片设计的,也有顶级的文化企业……
在北京有一批很熟悉的文化地标,都是老旧厂房改造的。梅松介绍,北京现有老旧厂房资源体量很大,改造的文化产业园区具有大而全、小而美、特而专等特点。
【 经验|文化产业激活老旧厂房经济的“北京经验”】为什么要推动老旧厂房经济?梅松认为,大量的老旧厂房资源,从城市角度来讲,如果不利用、不发展,就会成为存量资源,甚至成为城市繁荣背后的小伤疤、小疮口。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力推老旧厂房拓展为文化空间,让老旧厂房经济成为城市更新和发展的有机载体。
据介绍,截止到2019年10月,北京市各个区共梳理出老旧厂房资源774处,占地面积3227万平方米。其中在城六区老旧厂房有248处,占地面积达1943万平方米。
“文化空间是两个概念,既有可能是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区,也有可能改造成文化设施,比如剧场、影院、实体书店,还有体育设施,这也都是文化空间。”
梅松认为,在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过程中,既保留城市的工业文明的印记,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这需要保持两个原则:一是调性不能变,不能改变它的特色、它的工业遗存以及基本的建筑机理和外貌;二是允许增加文化内容、时尚元素。
“北京门头沟有一处生产琉璃瓦的地方,民国之前的窑,解放后的窑都有,已经列为区级文物。对这种老的琉璃瓦烧窑遗址是必须保留的。可以在旁边再做一个琉璃瓦的窑烧这些特色的东西作为旅游和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向社会来呈现出来。”
顶层设计,老旧厂房改造的“北京经验”
“北京市已经做了政策上的顶层设计,推动老旧厂房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敢于作为、敢于担责,把文件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与此同时,在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过程在,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老旧厂房怎么改?如何简政放权?
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53号文件《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首先是保护利用,第二是拓展文化空间。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北京陆续出台了实施操作细则、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
梅松认为,北京的53号文件能在全国同行引起热烈的反响,首先是解决了用地属性的问题。老旧厂房大部分是工业用地,做文化产业,与原有工业用地属性不符。北京怎么解决问题呢?只要你是用于文化空间的改造利用,把用地的属性和用途适当分离,这是一种创新。
第二是有一个五年的过渡期。老旧厂房改造文化园、文化空间,如果走招投标的程序,走用地属性变更程序,那是极其复杂。设过渡期,五年以内免去这些程序,五年后,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谁用这块地优先给谁。53号文件化解了这个难题。同时,该文件还解决了园区入住企业的注册登记、消防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稿源:(人民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511O202020.html
标题:经验|文化产业激活老旧厂房经济的“北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