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7月21日,湖口县屏峰村里的洪水仍未退去。村庄被洪水分割成好几个“小岛”。村民们住在“岛上”,乘船出行。
文章图片
开闸泄洪后,屏峰村村民坐船出行。新京报采访人员肖薇薇 摄
屏峰村与鄱阳湖只隔着一条堤坝。1964年,村民堆出了一个土堤阻断湖水,围湖造田,村里原来的湖水就形成了个内湖。
因为离鄱阳湖太近,屏峰村的泊口圩堤被江西省划定为单退圩堤,按要求,一旦鄱阳湖水位超过警戒线,泊口圩堤就要主动开闸泄洪。
7月8日,鄱阳湖外湖水位20.6米,超过了江西省防指要求的进洪线。7月10日开始,屏峰村开闸泄洪。浑黄的湖水从堤坝的闸口冲入堤内,直至内外湖水位逐渐持平,村民的农田、鱼塘几乎都被淹没。
对于屏峰村的村民来说,自1998年到现在,22年没有经过大洪水,似乎已对自己家乡位于单退圩堤蓄洪区的概念无感了。而对当地政府来说,22年来,防洪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此前严防死守,到现在主动泄洪。
开不开闸?
53岁的舜德乡驻村干部、屏峰村老支书高火林是最早动手开闸泄洪的。
7月8日,鄱阳湖外湖水位到了20.6米,超过了江西省防指要求的进洪线。屏峰村泊口圩堤作为保护农田面积1万亩以下,且受鄱阳湖水控制的单退圩堤,进洪水位为湖口站水位20.5米。
7月10日,鄱阳湖湖口站水位达到21.65米,洪水几乎漫过屏峰村堤坝,与内湖落差接近5米。
水位仍在上涨,尽管如此,没有接到江西省防洪抗旱指挥部下达的开闸通知前,“防洪保坝”的工作一刻不能懈怠。“那不能擅作主张,这是很严谨的。”高火林清楚,一旦泄洪,沿岸农田里绿油油的晚稻秧苗、黄豆都将被淹没,屏峰村离圩堤最近的房屋,距离不到一千米,能被淹到什么程度,都是未知数。
10日下午,鄱阳湖外湖水位达到21.80米,一天涨了快七十厘米。“一个浪打过来,洪水就要漫坝了。”高火林向舜德乡防洪抗旱指挥部紧急请示,“内外湖水位相差三四米,高得吓人,洪水就要漫坝了,这个事怎么弄,开不开闸?”
“乡里干部建议拉开闸门放一点洪水进来,降低内外湖落差,堤坝的压力也没那么大。”高火林心里没底,堤坝建成22年来,从没拉开过闸门,“要怎么开,拉开几厘米合适?一拉开,洪水会不会马上冲进来,都不清楚。
傍晚时分,高火林试探着拉下一截闸门,目测有个三四十厘米便停手,洪水顺着闸门往下流。他守在湖边测水位,记录下的数据显示,开闸后两个小时,外湖水位继续增长到21.96米,但内湖水位只增长了0.3米。
一晚上,外湖的水位还在上涨,而内湖涨速缓慢。雨一会儿下,一会儿停,风不时卷起洪水拍打在堤坝上。高火林和几位村干部都没合眼,站在堤坝上,借着帐篷外的灯和手电筒的光,半个小时来回一趟观察水位。
10日晚上,湖口县防洪抗旱指挥部也接到了江西省防洪抗旱指挥部《关于切实做好单退圩堤运用的通知》,文件等级标为“特急”,要求千亩圩堤“达到(20.5米)进洪条件下,必须进洪,各级防指不应组织人员抢险。”
湖口县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县里连夜部署,全县6个单退圩堤将陆续泄洪,水利专家前往各个圩堤做技术指导,特别是指导两个千亩圩堤的首次开闸。
“我们第一时间要执行上级指挥部门要求,告知老百姓,帮老百姓做好转移、安置,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再尽量将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舜德乡乡长谢胜彬说。
11日一大早,湖口县水利局工程师沈艳生到泊口圩堤时,外湖与内湖水位落差有五米,他与堤坝施工单位沟通后,建议将80厘米的闸门全部拉开,水流变大汇入内湖。
稿源:(新京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31143922020.html
标题:外湖水位|被淹的单退圩区:万亩良田背后的洪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