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科技日报|没有他,或许就没有如今遵义辣椒的“江湖地位”



按关键词阅读:

没有他 , 或许就没有如今遵义辣椒在全国的“江湖地位”
一个科技特派员的“火辣”人生
扶贫先锋
实习生 张 楠 本报采访人员 何星辉
据不完全统计 , 由他研发的“遵辣系列”新品种 , 从试验示范到群众自发应用 , 截至目前种植面积已超480万亩 , 群众增收超48亿元 。
在贵州遵义 , “小辣椒”已成为脱贫攻坚的“大产业” 。 据不完全统计 , 由余常水研发的“遵辣系列”新品种 , 从试验示范到群众自发应用 , 截至目前种植面积已超480万亩 , 群众增收超48亿元 。 在业界看来 , 遵义这一传统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背后 , 与余常水的坚守密不可分 。
身为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辣椒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 , 他二十多年度如一日扑在辣椒科研上 , 并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 , 长年深入田间地头推广优质辣椒品种 , 没有他 , 或许就没有如今遵义辣椒在全国的“江湖地位” 。 在2020遵义网上辣博会即将举行之际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了余常水 , 听他讲述一个科技特派员的“火辣”人生故事 。
“征用”父亲的两亩地研究辣椒
余常水原本是一位水稻专家 , 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 , 曾经攻克了寡日照低辐射山区水稻低产的难关 , 使贵州水稻超高产从偶然走向必然 。 研究辣椒 , 于他而言纯属偶然 。
早年 , 余常水常常到外地出差 , 但每到一处 , 无辣不欢的他 , 总是格外怀念家乡的辣椒 。 那些外地辣椒 , 要么辣而不香 , 要么没有味道 , 远不如遵义辣椒吃得过瘾 。
那时 , 余常水想 , 要是能把遵义辣椒推广到全国该多好 。 然而 , 当时遵义在辣椒科研方面仍是一片空白 。 有一次下乡 , 看到一块辣椒地三分之一的辣椒都病死了 , 这让余常水感到很惋惜:“种了几百年的辣椒怎么变这样了?”职业本能告诉余常水 , 长此以往 , 遵义辣椒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
1993年 , 余常水说服妻子和好友 , 以“三人兴趣小组”的形式 , 自费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辣椒研究 。 从“征用”父亲的两亩田地开始 , 选育、栽种……每个环节 , 余常水都亲力亲为 。 周末 , 为了搜集辣椒品种 , 他常常搭乘运煤车或拖拉机奔走于田间地头 , 在简陋的乡村旅馆和衣而睡 。
由于没有经费支持 , 余常水经常捉襟见肘 。 转机出现在1998年 , 余常水选取一些优质的辣椒种子赠送给周围的村民试种 , 没想到好评如潮 , 村民们自愿掏钱购买余常水的辣椒种子 。
说起这事 , 余常水语气变得轻柔缓和:“当时卖辣椒种子挣了好几千块钱 , 这给我后续的科研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 在我最想放弃的时候 , 是村民们给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 ”而当时余常水卖的种子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遵辣1号”的雏形 。
4年在基层服务600多天
从2002年开始 , 余常水的辣椒培育工作陆续取得了区、市、省各级科技部门的支持 。 截至目前 , 余常水在同为科研人员的妻子令狐昌英的配合下 , 已研发出“遵辣1—10号”系列品种 。 每研发出一个品种 , 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 尤其是“遵辣9号” , 曾在遵义市举办的辣博会上获得大奖 。
通过示范种植 , 2017年 , “遵辣9号”亩产干辣椒312.4公斤 。 2018年 , 达到327.3公斤 。 2019年 , 提高到了369.8公斤 。 从试验效果看 , 比大面积种植的其他常规品种最高亩产增长了70%以上 。 “遵辣9号”不但品质好、产量高 , 而且抗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 这在遵义的辣椒种植史上 , 绝对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 为遵义朝天椒杂交化填补了空白 。
“简单说来 , 如果我们把常规品种比喻为‘近亲结婚’ , 杂交品种就是结合父本和母本各自的优势 , 在保证口味、品质、抗性的前提下 , 其干椒亩产很容易就达到300公斤 。 产量上去了 , 遵义朝天椒的市场价格就会相应下降 , 更具市场竞争力 。 但这并不会影响椒农利益 , 因为椒农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 。 ”余常水说 。


稿源:(科技日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11106022020.html

标题:科技日报|没有他,或许就没有如今遵义辣椒的“江湖地位”


上一篇:光明日报|学生作文批改的“正确打开方式”?听特级教师怎么说

下一篇:资金|今年累计下达专项扶贫资金超千亿元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