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访谈专家: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全兴
采访人员 张菁 整理
【 制度化|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受疫情影响,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让员工在企业之间临时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可以说,这种员工调剂行为成为企业应对疫情进行积极自救的一次创新之举。但是从理论上看,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其有无合法性?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能否长久发展?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人员采访了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全兴。
三角型劳动/用工关系分析
王全兴:员工调剂行为在以往的劳动用工中曾有出现,之所以在疫情期间被大量使用,主要是因为在疫情影响下,不同企业之间出现了突发性、阶段性和不确定性的员工余缺现象。“共享员工”等员工调剂行为较好地缓解了这种企业间员工余缺,为应对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稳定劳动关系,促进复工复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员工调剂是一种灵活用工形式,从两端型劳动关系转化为三角型劳动/用工关系,用工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践中,三角型劳动用工已显示出诸多优势,如分割雇主责任、提高用工灵活度、降低用工成本、利用外部专业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关联企业间经营管理、临时性调剂员工余缺等。
但同为三角型劳动/用工关系,员工调剂与劳务派遣、外包用工和员工借调等用工形式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区别。例如,劳务派遣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派遣单位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且须经资格许可,而员工调剂的借出企业无资格限制;劳务派遣需要有两个协议,即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派遣服务协议和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的劳动合同,而员工调剂只需要一个三方协议即可;劳务派遣是营利性服务,而员工调剂中的借出企业不能以出借员工而牟利,这一点在很多地方政策中都有明确规定;在雇主责任划分方面,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对劳动者的责任划分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员工调剂的雇主责任划分在现行立法中没有规定,一般由三方约定。
在外包用工中,劳动者与承包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与发包单位为间接用工关系,而员工调剂中,劳动者与借出单位的劳动关系发生变更或中止,与借入单位发生用工关系;外包用工的承包单位对劳动者承担全部雇主责任,发包单位在特定情形下才承担一定的用工主体责任,而员工调剂中的雇主责任则需要由借出单位与借入单位分担。
员工借调在实践中一般是零星性的,员工调剂则通常是批量性的;从原因看,员工借调一般是关联企业之间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或者存在交易业务的两个企业之间基于履行劳务性义务的需要而发生的,而员工调剂则是为了解决企业间员工余缺问题发生的,具有临时性;另外,员工借调中可以存在双重劳动关系,即员工在与借出单位保留虚化状态劳动关系的同时,与借入单位形成实在用工的劳动关系,而员工调剂中,有些地方政策规定劳动者与借入单位不形成劳动关系,而只是临时性用工关系。
确保员工调剂中的劳动者权益不落空
王全兴:对员工调剂行为合法性的探讨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有无法律依据的理解,另外一种是有无正当性的理解。从法律依据看,现行立法对员工调剂没有禁止性规定,而就业/用工形式的选择本来就是基于劳动者就业权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权的双方合意权利,只要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经三方协议而发生的员工调剂就具有合法性。至于在疫情背景下,员工调剂对于稳就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正当性,是不容置疑的。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010a152020.html
标题:制度化|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