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喜欢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从献帝退位,魏蜀吴各自立国称帝,鼎足之势正式形成,就发展到了后三国时代。在后三国时代,各方阵营中武艺出众,战斗力强悍的猛将就越来越稀少了,涌现出来的年轻后生们在战斗力上与老一辈相比,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
文章图片
作为蜀汉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姜维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能运筹帷幄,统帅三军,也能沙场驰骋,阵前厮杀,堪称是一位全才型的战将。天姜维初次亮相,就技惊四座,惊艳登场。天水关一战,不但识破了诸葛亮“调虎离山”的计谋,还将计就计,巧设伏兵,打了常山赵子龙一个措手不及。赵云奉诸葛亮之命,率兵趁虚而来,正欲攻打天水关,却落入了伏击圈,姜维率伏兵杀出,“挺枪跃马”,截住了赵云。
文章图片
此刻赵云明白,战斗计划已经失败了,当务之急是立即率领部下撤退,保存有生力量。而赵云是不怕打突围战的,他最擅长的就是打突围战,这一生中赵云无数次从敌人的包围圈中冲出去,“力透重围”,而且赵云还不仅是单纯的突围,通常是“斩将破围”,每次突围都总能干掉敌方战将,以震慑追兵。在天水关下,赵云“挺枪直取姜维”,但没有料到,这次碰上了硬碴子,“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和赵云打了个旗鼓相当。计谋被识破,战斗任务失败,坚城难下,伏兵四起,赵云在短时间内不能将姜维斩杀,包围圈却越收越紧,赵云知道情况不妙,不敢恋战,连忙“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那么,姜维的这次胜利是因为他武艺胜过赵云吗?当然不是,赵云匆忙撤退是由于当时严峻的战场形势造成的。如果堂堂正正地单挑厮杀,赵云岂能惧了姜维?
文章图片
但赵云对姜维的武艺是持肯定的态度,回营后对诸葛亮称赞姜维,“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赵云是个忠厚之人,实事求是,即便是敌人,他也能够肯定对方的优点。姜维归附诸葛亮之后,一直随军征战。当时曹魏阵营中猛将张郃给诸葛亮造成了很多麻烦,诸葛亮认为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了抗衡张郃,诸葛亮的第一选择却是派魏延去对阵。比如说,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担心马谡和王平,“恐二人有失”,派高翔在列柳城支援,又认为“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就派魏延率本部人马驻守街亭之右,以对付张郃。
文章图片
司马懿入冠西蜀,张郃为先锋。诸葛亮点兵派将,问谁愿领兵抵挡,“以目视魏延”,但魏延假装没有看到,低头不语。张翼奋勇请战,诸葛亮却说:“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汝非敌手。”诸葛亮几次为了对抗张郃,都首先想到的是派魏延去,而不是在天水关表现出色的姜维,包括后来斩杀曹魏猛将王双,也是派魏延去执行。
文章图片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派魏延出战张郃,而不是派姜维去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姜维的武力值不及张郃、魏延姜维虽然在天水关一战中展现出了不凡的战斗力,但与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魏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姜维|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派魏延出战张郃,而不是派姜维去呢】
文章图片
后来诸葛亮五丈原归天,魏延作乱,烧毁栈道后,又率部在南郑拦截归程中的蜀军,姜维就对杨仪说:“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姜维仍然忌惮魏延“勇猛”,可见他内心里也认为自己的武艺尚逊于魏延,若与张郃对阵,更难以占得上风。二、诸葛亮将姜维作为“帅”来培养姜维这个人品行高洁,忠诚廉洁,刚毅坚韧,还有着出色的战略头脑,是个统领全军的“帅才”,非常难得。诸葛亮将自己的兵法战策倾囊相授,就是为了蜀汉未来以拥有一个擎天之柱,以抗曹魏。
文章图片
但战场上危机四伏,谁也无法保证会发生什么事情。关羽武艺绝伦,“威震华夏”,却倒在一条小小的绊马索下;黄忠箭法绝妙,神射无敌,却中了暗箭,殒命沙场;蜀汉后起之秀张苞武艺高强,却马失前蹄,跌破脑壳,不治身亡。谁也不敢确定会出现什么意外,诸葛亮更注重姜维的统兵帅才,不愿意让他冒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三、姜维的临阵发挥很不稳定姜维虽然武艺相当不错,但发挥并不稳定,受情绪影响较大。咱们看姜维的战绩:他兴奋起来像打了鸡血,能战退赵云,袭杀徐质,危急关头,还来一招空手接箭,射杀了郭淮。但情绪不好的时候,三十回合连个毛头小子邓忠都搞不定,诈败施放暗箭,又被邓忠躲过,一枪刺来,危急关头,姜维挟枪拔剑,惊走邓忠;强川口之战,姜维一合杀退魏将杨欣,追击中“拈弓射之,连射三箭皆不中”,气得折断雕弓,挺枪再追,却又“战马前失,将维跌在地上”,杨欣回马来杀,危急关头,姜维又一跃而起,一枪刺中杨欣马头。
稿源:(奇史怪侃)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c1003P4QH020.html
标题: 姜维|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派魏延出战张郃,而不是派姜维去呢